馮明娟 天津農商銀行
新個稅法的實施,對我國原有的個稅稅制和計稅方法做出了徹底改變,勢必會影響納稅籌劃方案的設計。本文以個稅納稅籌劃的原則為基礎,結合新個稅政策的變化和特點以及企業的實際,為進行個稅納稅籌劃提供了相應思路與方法,以實現員工個人稅后收入最大化。
1.提高基本減除費用
居民個人稅負與基本減除費用高低直接相關,因此成為廣大工薪階層關注的焦點。新個稅政策在統籌考慮城鎮居民人均基本消費支出、每個就業者平均負擔的人數、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等因素后,將原來每月3500元的基本減除費用提升至每月5000元,即一年60000元,更加合理。
2.增加專項附加扣除費用
調整基本減除費用是以往個人所得稅改革的重點,此次個稅改革除了提高基本減除費用外,在充分考慮廣大居民的實際綜合支出基礎上還首次增加了住房貸款利息、住房租金、子女教育支出、贍養老人、繼續教育、大病醫療等6項專項附加扣除費用,進一步減輕廣大居民的稅收負擔,增加居民的實際收入,更好的發揮個人所得稅的收入再分配功能,這也有利于增進不同收入水平家庭之間的稅收公平。這是我國此次個稅改革中的又一大亮點和創新點。
3.調整優化個稅稅率結構
新個稅政策仍然采取7檔超額累進稅率,但是其在保持30%、35%、45%三檔較高的稅率級距不變的情況下,拉大了3%、10%、20%三檔低稅率級距,縮小25%稅率級距。此次個稅改革更多的照顧了中低收入人群,通過對中、低稅率級距調整優化,使其獲益增加,更好的發揮個稅調節收入分配的作用。
2019年前我們是以每個月為一個核算期代扣代繳工資薪金個稅,前后各月份的收入、各項扣除及扣繳的稅款沒有任何聯系。而新個稅法引入累計扣除法,按照公式:本月應預扣預繳稅額=(截止本月累計收入-累計免稅收入-累計減除費用-累計專項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預扣率-速算扣除數-截止上月累計已繳納個稅,計算并預扣預繳當月個人所得稅,并在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進行匯算清繳,多退少補,從而使個稅稅款計算更加合情合理。
通過個稅納稅籌劃,降低居民工資薪金所得稅負,實現個人稅后收入的最大化,對員工個人、對企業、乃至對國家都有重要意義。
首先,個稅稅收籌劃有利于增強納稅人的納稅意識。納稅籌劃是在對稅收法規非常熟悉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其中的各種稅收優惠政策以及未明確規定的優惠,以爭取“少繳稅”,那么必然要對國家現行稅收法規條例及財稅政策及進行深入研究,以此來提升自身政策水平,從而不僅能夠保證其以合法合理的手段進行納稅籌劃工作,還能夠培養其正確的納稅意識,并在納稅籌劃的過程中得到進一步增強。
其次,個稅稅收籌劃有利于減輕員工的稅收負擔,可以使得員工的稅后收益最大化,進而調動員工工作熱情與積極性,為企業創造更大的經濟價值與社會價值。
再次,科學合理的個稅納稅籌劃,有利于企業優化薪酬結構,此外,個稅納稅籌劃在降低納稅人稅收支出的同時還可以延緩甚至是降低企業現金流出,從而提升企業的資金利用率,擴大經濟效益,對于企業的長遠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最后,個稅稅收籌劃可以促使國家個稅法規政策不斷完善。納稅人在利用各種稅收優惠政策進行納稅籌劃工作過程中,可以有效體現出納稅人對稅法法規、財稅政策的反饋情況。有關部門通過研究、分析納稅人的納稅籌劃行為,即可發現稅收法規中存在的缺陷與漏洞,進而修訂和完善相關的稅收政策、法律法規,以此來健全我國稅法、稅收制度體系。
為保證我們的籌劃行為符合有關的規范并達到預期籌劃效果,在進行個稅稅收籌劃時,應遵循以下三條原則:
合法性原則是指在開展個稅籌劃過程中,必須在不違背國家現行的稅收法律、法規許可范圍內、在保證納稅人承擔必要的納稅義務的前提之下予以實施,以幫助納稅人避免承擔超出必要納稅義務范圍之外的稅收負擔,而不能以偷稅、漏稅為目的,觸碰稅法紅線,那樣將會背負逃稅罪名甚至受到法律制裁。因此,為有效充分實現納稅籌劃更大的意義與價值,必須確保納稅籌劃行為的合法性。
使納稅人的稅后收益最大化是個稅納稅籌劃最直接的目的。如果在稅收籌劃過程中耗費的人力、物力、財力成本遠大于稅收籌劃所帶來的收益,那么稅收籌劃將失去意義。因此,為實現預期的個人所得稅稅收籌劃效果,納稅人需要從全局出發,綜合考慮成本和效益。
個人所承擔的個稅納稅義務是伴隨著個人的經濟行為而產生,等經濟行為產生再做任何的稅收籌劃也是徒勞。因此,在經濟行為發生前就必須對納稅人的納稅事項、納稅方案進行事先地謀劃和安排,才能在納稅義務發生后,保障納稅人的財務權益。
工資薪金所得采用超額累進稅率,當納稅人的應納稅所得額達到臨界點時就要按照較高一級稅率來交稅,因此,納稅人可以根據6項專項附加扣除項目各自的扣除特性及家庭成員工資收入情況,通過測算,選擇合適的納稅人及合理的分攤方式進行專項附加扣除,來有效降低家庭成員總體的個稅負擔。例如,針對子女教育這一專項附加扣除項目,夫妻可以根據雙方工資收入的實際情況,靈活選擇由收入明顯較高一方按100%扣除,如果夫妻雙方收入相近,則可以各按標準的50%進行扣除,從而降低家庭總體的稅收負擔。
此外,新個稅法規定,納稅人在專業技能培訓及學歷教育期間,可以每年3600元(或4800元)的定額稅前扣除,因此企業可以對職工參加繼續教育給予一定的費用支持,這樣,不僅可以為員工節稅,而且還可以加強企業對重點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的培訓。
工資薪金所得采用七級超額累計稅率,其適用的稅率隨著應納稅所得額的增加而相應提高。因此,納稅人可以與企業約定,以不影響納稅人實際收入和生活待遇為前提,將工資薪金中的名義收入福利化、費用化,例如提供學費、住所等非貨幣性福利,從而降低員工的個人所得稅稅收負擔。
新稅法規定,在2021年12月31日之前,納稅人對取得的年終一次性獎金收入,可以自由選擇單獨計算個稅或者并入當年綜合所得計算納稅,這種靈活選擇的政策給納稅人進行納稅籌劃留下了一定空間。那么,兩種計稅方式,哪種方式能夠減少納稅人當年應納稅額,增加個人稅后收益呢?這主要取決于納稅人的薪酬水平,總體來講,年終獎并入綜合所得≤36000,年終獎合并和單獨計稅是一樣的,年終獎并入綜合所得>36000,建議根據納稅人的薪酬水平測算后再在兩種計稅方式中進行選擇。
根據下面的《年終獎個人所得稅稅率》表可以看出,年終獎的臨界點主要有:36000元、144000元、300000元、420000元、660000元、960000元。選擇年終獎單獨計算個稅時,應避免兩檔稅率臨界點上出現稅前年終一次性獎金比之前發的多了,稅后到手的錢反而少了的現象。因此,若年終獎金額剛剛超過臨界點金額,那么可以對年終獎發放金額適當減少一些,就可以降低一檔適用稅率,從而使個稅稅款減少,增加稅后到手收益。

年終獎個人所得稅稅率表
新個稅稅制給納稅人帶來了新的稅收優惠政策,同時也對納稅籌劃目標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進行個稅納稅籌劃,實現員工稅后收入最大化、優化企業薪酬結構,完善財務相關的規章制度,增強企業規避風險的能力,對企業健康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與價值,已經獲得納稅人和企業普遍關注。因此,結合新個稅稅制,調整優化個稅稅收籌劃已成為現階段企業無法回避的一項重要任務。為盡可能地減少納稅籌劃風險,企業需要從總體考慮、實施規劃,以達到納稅人、企業和國家三方利益的有機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