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鑫城 浙江財經大學經濟學院
無償獻血是指為救助他人而自愿無私奉獻自身血液的行為,英國社會學家蒂特馬斯認為自愿無償獻血制度無論在血液安全還是采集效率方面都是最優的制度選擇。自1998年《獻血法》實施無償獻血制度并廢止公民義務獻血制度以來,雖然我國的采供血服務體系建設以及血液質量安全管理成效顯著,但由于人口老齡化加速、社會醫療保險普及等問題使得用血需求持續擴大,而人體是血液唯一的供給來源,所以無償獻血事業仍然需要社會公眾更加廣泛參與。
考慮到捐贈是被定義為自愿無償地向他人或公益性組織進行救助的行為,從而無償獻血可視為是一種特殊的捐贈。行為經濟學一直以來普遍關注捐贈問題,主流觀點認為利他捐贈行為的動機分為純粹利他和非純粹利他。其中Becker(1974)認為人的捐贈行為是出于改善其他人福祉的目的。在純粹利他假設下,個人效用包括個人消費與社會福利兩個部分,此時個體的理性決策應當是自身不參與貢獻的搭便車行為。然而現實中的獻血行為卻是普遍存在的,例如收入水平相對較低的農民工群體是無償獻血的主力群體之一。為更好地解釋現實情況,Andreoni(1989)提出了非純粹利他動機,認為人們不僅通過利他行為增進社會福祉而獲得效用,同時利他行為本身還會因受到關注而所帶來額外的滿足感。
相比于行為動機的研究一般是在理論視角上加以分析,激勵機制更側重于對不同的激勵制度進行比較,從而具有更高的現實意義與應用價值。20世紀初以來,國內外學者從不同視角研究了如何激勵人的問題,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激勵理論。其中同步激勵理論認為只有將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有機結合,同步實施,才能取得最大的激勵效果。而由浙江省最早實施的“三免”政策就是既通過減免公共項目或服務費用的物質激勵,也是以表彰獻血榮譽實現的精神激勵。
本次調查對象是來自于浙江財經大學、浙江理工大學以及浙江工商大學的共計143名無償獻血志愿者。調查時間分別在2018年5月各校的獻血車進校園時間。問卷填寫方式是通過手機掃描二維碼在線填寫,且是自愿匿名填寫,從而保證本次調查的真實性。
問卷內容主要包括被調查對象的基本信息、獻血經歷、可多選的獻血動機以及對各獻血相關政策的感興趣排序等。其中,獻血動機部分通過調查獻血者是否是出于“可以幫助到他人”或“可以獲得滿足感”的目的以考察是否存在純粹利他動機以及非純粹利他動機。而在獻血激勵政策部分,本文主要考查以下六項獻血政策,分別是血液健康檢查、優先用血政策、評優評獎、紀念品、積分落戶以及“三免”政策,并通過自主排序來實現激勵機制或政策間受歡迎程度的比較。
總體而言,調查對象包括32名男生與111名女生,其中非獨生子女數量是獨生子女的兩倍。在獻血經歷方面,初次獻血者約占總人數的六成,其余為多次獻血者。“三免”政策的普及情況較低,44%的獻血志愿者完全不知道這一政策。
從下表第四列可以看出,有86.7%的調查對象認為自己獻血的目的包括“幫助他人”。而“血液(健康)檢查”、“查明血型”以及獲得“自我滿足(感)”的需求均占四成左右。此外,31.5%的人認為享受“優先用血”是參與獻血的目的之一。而只有18.9%以及7.7% 的獻血者認為“紀念禮品”或“評優評獎”可作為自身獻血的動機。最后一列顯示,有29.8%的多次獻血者認為“紀念禮品”促使自己參與獻血,但只有11.6%的初次獻血者的想法是一致的。利用卡方檢驗我們發現,是否具有獻血經歷對于“紀念禮品”動機存在1%顯著性水平的差異(p=0.006),但獻血經歷對其他動機沒有表現出顯著差異。
從表2可以看出,總體上“血液檢查”、“紀念禮品”和“評優評獎”三項政策分別處于第三、第五和第六位,這與在獻血行為動機分析中的相互順序基本一致;“優先用血”政策的平均排名最高,但在行為動機部分中,僅有約三成的人認為自己獻血的目的包括“優先用血”動機。作為政府部門出臺的獻血支持政策,有76.2%的人較偏好于“三免”政策,而“積分落戶”政策則相對沒那么受歡迎。但調查結果顯示,僅有16.8%的被調查對象了解“三免”政策。

表2 是否為獨生子女對各激勵政策偏好排序的影響(%)
從上表可以看出,約半數的非獨生子女重視“血液檢查”,而四分之三的獨生子女對此政策感興趣(p=0.008);有67.4%的非獨生子女對“紀念禮品”有較低的興趣,但在獨生子女中,這一比例顯著上升至93.3%(p=0.001)。相比于非獨生子女而言,獨生子女更傾向于認可“血液檢查”政策,而將“紀念禮品”政策排在更低的順序。
本文通過對大學生獻血者的問卷調查研究發現,大學生參與無償獻血的主要動機是幫助他人、增進福祉的純粹利他動機,但同樣有一定比例的人存在旨在追求自我滿足或個人需要的非純粹利他動機。具有獻血經歷的無償獻血者相比而言更愿意為了紀念品而參與獻血活動,這表明適當的補償可能有利于提高獻血者的積極性。
在各項獻血激勵政策中,優先用血、“三免”政策以及血液檢查受到被調查對象的普遍支持,應得到進一步的宣傳普及。可能由于存在不同的家庭背景或成長環境,獨生子女相比于非獨生子女更偏愛于血液檢查且更不喜歡紀念品。
發展無償獻血事業需要機制設計和制度完善并舉,但無論是采取合理補償還是政策激勵,都不應違背無償獻血制度的自愿無償的原則宗旨。本文建議通過形成并加強獻血者和血站或輸血者之間的“禮物關系”,提倡道德與人道主義,加強組織管理與制度體系建設,讓無償獻血事業成為緊密聯系社會的紅色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