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陳洋
據路透社22日報道,新冠疫情全球“燎原”式蔓延令主要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競相寬松,對比之下中國央行相對顯示定力。在22日的中國國務院新聞辦發布會上,中國金融監管官員表示,當前實體經濟活動逐步改善,中長期看,中國經濟企穩向好,且跨境資金流動總體穩定,外匯市場供求基本平衡。
“目前斷定全球已經進入金融危機還為時尚早。”彭博社22日稱,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在發布會上表示,國際金融市場動蕩發生之后,中國國金融市場經受住了考驗,表現出了高度的穩定性,波動幅度很小。此外,陳雨露認為,目前從3月份以來所掌握的支付結算的數據,包括存貸款數據動態來看,實體經濟持續向好,估計在第二季度各項經濟指標會出現顯著改善,中國經濟增長會比較快地回到潛在產出附近。
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周亮在會上透露,銀保監會工作重點之一,是堅決落實“房住不炒”的要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國家外匯局副局長宣昌能也強調,外債政策調整將為企業提供幾百億美元融資支持,但不支持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和房企。美國《紐約時報》22日稱,中國并未追隨美聯儲大幅降低利率,而是選擇不同手段支持經濟。
彭博社稱,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李超表示,目前中國金融市場流動性相對比較充裕,A股估值水平處于歷史低位。與境外市場相比,A股市場展現出比較強的抗風險能力。此外,李超還透露,從近期調研情況看,上市公司復工率已超過98%。從今年年初到現在,外資從A股市場凈流出大概200多億人民幣,但外資占A股市場流通市值比重不到4%。外資流動對A股市場有擾動,但不是顛覆性、根本性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