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錦淇 戚亞楠 黃昌玉
摘 要 白鹿原已從當初的無名地發展成為一個著名的旅游文化圣地,它的城鄉面貌發生了深刻變化,項目建設扎實推進、有力支撐,產業轉型步伐加快、實力增強,脫貧攻堅卓有成效、民生改善。從大的形勢看,雖然全國經濟穩中求進的總基調沒有變、持續向好的基本面也沒有變,但白鹿原仍然面臨著實現脫貧摘帽、促進產業升級、轉變發展方式、加快追趕超越等艱巨任務,也面臨著融資舉債日趨規范、資源環境約束日趨加大、區域競爭日趨激烈等嚴峻挑戰,所以完成白鹿原的產業轉型脫貧任務是十分艱巨的。因此,積極建立白鹿原現代農業合作社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白鹿原 現代農業 合作社
一、引言
如今工業發達、科技日新月異,各種高新技術層出不窮,越來越多的人才開始向工業化的道路前進,這導致在農業方面人才與工業方面人才比重不均衡,關于農業方面的人才稀缺。很多偏僻的地方農業一直得不到發展,農民收入難以提高,“三農”問題依舊是有待解決的重大問題。至此,政府開始重點處理農業問題,從黨的十九大到中央一號文件,兩者都對統籌推進農村經濟建設作出了全面部署。針對白鹿原的農業現狀,我們提出了“白鹿原現代農業合作社”的構建計劃,旨在解決白鹿原農業現代化問題與產品銷售渠道問題。
二、白鹿原現代農業發展問題分析
這幾年的白鹿原在農業方面從以前大面積的糧食種植開始逐步轉向果樹種植,當然其中大多人只是看到周圍人種果樹收益高,所以紛紛效仿。這些人只是單純效仿而無任何果樹種植的基礎和經驗,這也導致在農業種植與果園管理方面漏洞百出,也從根本上制約了白鹿原現代農業的發展。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只有5%的農戶得到比較專業的技術指導,懂得利用園藝學知識管理果園,提升果樹的產量;有23%的農戶懂得查閱書籍、咨詢相關專業人士來解決果園出現的一系列問題;有48%的農戶會尋找鄉鎮上的農資人解決果園問題,根據合作社農資人提出的方案來實行,并且對此深信不疑;剩余24%的農戶只是效仿身邊的人的做法來管理自己的果園,只是生搬硬套,根本沒有根據自己果園的現狀進行分析、對癥下藥,這樣根本不能解決問題。出現這些現象的主要原因是農業知識不足、農業現代化發展依舊未深入人心,農戶依舊停留在靠天吃飯的傳統農業階段。如果繼續這樣下去,用不了3年時間,就會和現代農業市場脫節。目前白鹿原市場上有5家農業合作社,但都不具備規模,而且銷售范圍比較片面。其中,較大的兩家合作社以銷售農藥和肥料為主,一家是以櫻桃樹銷售推廣為主,一家以肥料銷售為主,一家即將倒閉準備出租房屋。這幾家農資人都是本地農民,沒有專業的農業知識和果園管理規劃能力,使他們的合作社只有3年的紅火時間,其次也導致大多數農戶不得已奔赴西安西郊甚至楊凌來專門尋求技術指導和果園管理規劃,這樣大大增加了農戶的負擔,并且多有不便。
此外,目前市場上櫻桃系列商品的短缺,經常都是有需求無市場,農戶因為資金和技術有限而束手無策,企業因為成本高、運輸難等原因而不愿擔風險,導致有關櫻桃的一系列商品基本處于市場空缺狀態。
三、白鹿原現代農業合作社發展戰略
(一)基于農村建設,打開網絡市場
自黨的十九大以來,國家越來越重視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業、農村、農民一直是國家的根基,農村經濟的發展關乎國家根基的穩固情況。鄉村振興戰略一直備受國家關注,習近平總書記在兩會上也明確指出把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戰略結合。合作社基于當今白鹿原農村狀況,專為白鹿原制定了農業發展計劃,搞好農村建設,帶動農業發展,打開網絡市場,緊跟新時代互聯網移動端的發展,通過網絡進行信息交流、產品銷售、技術指導,用更方便、更快捷的方式帶動白鹿原農業現代化的進程。
(二)“強農業、富農民、美農村”
我國自古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是生命之基。農業的發展是提高農民收入的主要手段。農民大多沒有深厚的知識文化,沒有辦法通過知識來換取財富。他們收入的主要來源是外出務工和種地,而這幾年來外出務工愈發艱難,越來越多的農民尋求更有發展的工作。新型現代化農業是他們的最佳選擇,依靠現代化的農業技術栽培和管理,運用網絡進行農業推廣和產品銷售,帶動農村經濟發展,加強農村現代化建設,打造“富強農業、富裕農民、富美農村”的現代化農業模式。
(三)人才回鄉戰略
切實貫徹鄉村振興戰略,培養職業農民。在目前城鎮化與逆城鎮化的過程中,兩者相互對立卻又相輔相成,我們應維持其中的平衡。既要用城鎮化去改變農村現狀,又要逆城鎮化將人才引進農村。基于社會上重商抑農的情況,合作社以一個大農業院校為基礎,吸引熱愛農業的大學生,將大學生帶回農村,以緩解農村文化程度偏低的現狀,帶動農村經濟的現代化發展,實行每村配備至少一名大學生,在互聯網使用及農業技術指導方面給農戶提供幫助,開拓農村經濟發展的網絡市場。
四、發展展望
利用3年時間,以櫻桃銷售為主體,打開網絡市場,提高合作社知名度;以農資銷售為輔,開拓白鹿原市場。線上線下結合,全面發展,依靠櫻桃銷售所帶來的巨大利潤吸引農戶,讓更多的農戶了解合作社,并且引導他們加入合作社,進行農產品統一分配營銷。在此期間逐步加入肥料、農藥和苗木的銷售,漸漸培養客戶的信賴感,同時提升農戶收入,讓小農戶看到加入合作社的優點,進而吸引更多的農戶加入,為推廣現代化產業種植打下堅實的基礎。
(劉錦淇單位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風景園林藝術學院;戚亞楠單位為華中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黃昌玉單位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 李炳坤.發展現代農業與龍頭企業的歷史責任[J].農業經濟問題,2006(9).
[2] 張克俊,桑晚晴.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理論認識與構建路徑研究[J].開發研究,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