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輝
本文將對境外支付特許權使用費的稅收風險進行系統的分析,為企業針對境外支付特許權使用費的稅收風險總結出防范策略,幫助企業增強相關風險的防范水平,為企業穩健發展奠定基礎。
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推動我國經濟與國際市場快速接軌,而當下吸引先進技術、產品就是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重要路徑。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對于科技的投入與引進都在持續增加。在國際貿易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也需要對經濟進行有秩序的給,稅務部門對于企業的稅收專業化管理將會被視作推進稅源專業化管理的關鍵環節。本文將會對境外支付特許權使用費的稅收風險以及規避策略進行剖析,幫助企業合法合規的進行稅收風險規避,依法納稅,不僅能夠保障我國稅收制度的穩健發展,還能夠降低我國企業所面臨的稅收風險,共同走上良性發展道路。
一、特許權使用費的確認與特征
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為經濟全球化提供關鍵的技術條件,發達國家是先進科學技術的主要擁有者,其中美國、日本就是典型的技術輸出收益國家。而近些年作為發展中國家的重要代表中國也在經濟發展中享受到較大的收益。尤其是各類先進技術、產品的引進。但是先進技術、產品的引進就會需要企業進行境外支付,從而造成企業境外支付特許權使用費的稅收風險頻繁發生。當下的特許權使用費定義主要是來源于《OECD稅收協定范本》,由于使用,或有權使用任何文學、藝術或科學著作,包括電影影片的版權,任何專利、商標、設計或模型、計劃、秘密配方或程序作為報酬的各種款項;或有關工業、商業、科學的情報作為報酬的各種款項。
(一)特許權使用費的確認準則
從交易對象來看,通常是無形產品,主要是知識、技術、權利構成;從交易條件看,整個境外支付交易活動的產品在使用時都是有附加條件的,例如存在期限、地域的限制;從交易目標來看,交易雙方明確用于為了獲取再生產品或服務的商業目的;從所有權轉移來看,通常只與使用權有關,不會涉及到所有權的轉移;從賣方義務看,只要買房能夠根據合同規定條件進行自由使用,賣方不會參與到買方的活動當中,并且不會保障除質量之外的問題。
(二)特許權收費的特征
非權利所有人在運用該權利時,一定要獲取所有人同意或支付一部分費用,否則將會被視作侵權行為,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特權使用費的形成主要是以新增價值作為基礎,而其它商品則是以價值作為基礎;特許權使用費與研制技術的成本沒有關系;特許權使用費的價格表示方式同一般商品價格表示方法不同。
二、境外支付特許權使用費的稅收風險具體現狀
我國為了鼓勵企業引進先進企業先進技術推動自身發展,出臺一攬子的優惠政策。例如由發改委、財政部、商務部協同發布古語進口貼息資金補貼政策,其技術進口額就是指通過轉讓、許可、委托開發、合作開發以及技術咨詢等方式引入的境外支付金額;還有就是國稅的政策當中有由外國企業和外籍個人向我國進行轉讓技術獲得收入免征增值稅。但是相關稅收政策的推行因為特許權使用費在確認、定價與稅源地的判定難度較多,很難進行落實。而且某些企業也運用該漏洞規避企業所得稅的納稅義務,從而極易造成稅收風險,影響企業的正常運營。
(一)境外支付特許權使用費定價不合理
我國企業境外支付特許權使用費定價的不合理可以成為某些跨國集團進行利潤轉移的方式,以此來規避我國稅收當中的企業所得稅。主要的原因在于特許權使用費的合理定價十分困難,尤其是技術的價格評估較為復雜。因為技術投入成本很難進行量化,而且技術市場的形成環節繁雜,對于技術的市場價值無法進行有效的評估。加上技術、知識、科學等產品都擁有一定的獨特性,如果缺乏同類的市場價格參考,就無法對其進行明確的定價;而且特許權使用費所涉及的知識產權、技術交易基本上都是發生在關聯企業當中,因此轉讓定價調整存在極大的困難。
(二)特許權使用費的征稅根據模糊
海關征稅依據主要是參考相關稅收文件,其規定作為被估貨物的銷售條件,買方需要直接或間接支付與被估貨物相關的特許權使用費,只有該特許權使用費并沒有涵蓋在實際支付或應付價格中就需要計入完稅價格。從中可以看出海關所規定的特許權使用費計入進口貨物完稅價格的條件是比較模糊的。主要存在下列問題,首先特許權使用費與進口被估貨物有聯系,最基本的原則就是企業是否能夠無需購買無形貨物,就能夠獲得有形貨物。這是肯定的,就可以將其特許權使用費與被估貨物進行分離,此時就應該盡可能的將其進行分開核算,是否定的就可將其認定與估算貨物有關。其次特許權使用費作為供貨物銷售的條件之一,是判斷該費用能否成為被估貨物完稅價格的重要標準。但是在其中所闡述的銷售是指出入境出口的出口銷售,因此有關貨物進口后,進口商在進口國內銷售跟服務時所造成的特許權使用費就算通過轉售的方式完成,這樣條件也不能夠將其作為完稅價格的內容。最后都是買方支付與實際應付價格不符,盡管以上判斷規定,看上去分明具體,然而設備可以在進口后從網絡下載專用軟件,相關費用就無法判斷是否歸屬于特許權使用費,而是技術銷售費用等等。針對特許權使用費的表現形式多樣化,海關通常很能夠有更多的明確細則作為判斷依據,從而造成了企業特許權使用費界定的困難。
(三)特許權使用費稅源地界定受限
特許權使用費的定義主要來源于OECD的稅收協定范本當中。其中明確的提出與常設機構無關的特許權使用費,則由居住國享有征稅權,而與其締約國境內的常設機構的權利或者財產,存在實際聯系的特許權使用費用則需要根據常設機構的營業利潤進行征稅。而結合我國的企業所得稅稅法當中的規定,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按照負擔支付所得的企業或機構場所所在地確定,或者根據負擔支付所得的個人的住所地確定。該方式主要運用的單純依據特許權使用費支付者居住的標準,造成跨國技術轉讓的避稅操作,當某個企業故意設立導管公司,空殼公司進行稅源地規避時,稅權實際上歸屬地就成為征稅部門難以準確判斷的問題點。
三、境外支付特許權使用費稅務風險的防范措施
(一)征稅管理職能部門
首先需要引入專業的特許權使用費用稅務專業人才,并且將相關制度進行規范化,以此來應對多樣化復雜的技術所造成的以進行是海關估價、征稅判斷等,只有具有高素質的職業判斷能力與專業技術才能夠有效的辨別特許權使用費。其次是構建數據庫與細化調整方案,要想確保公平交易的原則,就需要有合理的定價比對平臺,轉讓定價調整策略。需要職能部門需要構建無形資產可比性資料的數據庫,為定價合理性的分析提供數據支撐,為公平交易價格構建共享數據作為基礎,從而有效的為授權使用費涉及的技術專利等提供參考資料。最后就是要針對稅源地的判斷標準進行調整優化,并且強化與國際的合作,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應該將特許權使用費來源地的判斷標準,由現行的負擔者所在地修改調整為實際使用的標準,能夠有效的避免某些設立導管公司所進行的國際技術轉讓的避稅手段,而且加強國際軍事合作與協調,強化對于常設機構的判定管理,有效的打擊關聯企業大量轉移利潤的避稅行為。
(二)企業角度
首先需要對特許權使用費的價格進行合理的確定,在定價時需要充分的反饋出使用費的含義,在國際上則將其稱為LSLP,也就是技術貸方站技術受方利潤的份額,所以該價格可設定成隨同利潤的狀況而進行相應的浮動比例。其次則是制定出企業的統一特許權使用費、稅務籌劃政策,在企業內制定統一有效的特許權使用費、定價政策以及稅務風險防范政策,從而能夠規避企業內部關聯交易風險,并且對于特許權使用費的提供依據,準備充分的材料作為參考,確保其合理性。(作者單位:深圳市杰西服裝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