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雨芳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科技的不斷進步,公路作為我國基礎設施之一,不僅有效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水平,還為人們出行帶來了便利,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但是想要公路工程具有較強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就需要相關人員分析目前公路經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結合多方面因素制定有效的管理策略,確保公路交通的安全質量。本文就可持續發展的公路經濟管理研究作出分析,提出幾點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可持續發展公路經濟管理
各行各業想要提高自身的市場競爭力,維持長久穩定的發展,就需要改變傳統的發展觀念,樹立正確的遠觀意識,堅持可持續發展目標,才能進一步提高行業自身的運營水平和經濟效益。目前公路經濟管理在實際工作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如發展不均衡、路網結構不合理等。這些問題長期不解決會極大程度上降低公路工程的使用質量,加大公路工程的經濟損失。所以需要相關人員能夠明確意識到公路經濟管理的重要性,針對存在問題進行分析和討論,制定出符合公路工程可持續發展的解決策略,以最大化體現公路工程的應用價值。
一、公路經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公路經濟發展不均衡
對于目前的公路經濟發展來說,存在極強的不均衡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兩點:①西部地區。我國中部及東部地區的公路工程建設速度要遠高于西部地區,且西部地區的公路經濟發展水平與中部、東部地區相比也相對較低。②農村地區。對比城市公路工程來說,各大城市的公路建設質量、建設速度、運營水平、經濟效益等方面都遠高于農村地區。甚至很多農村地區都沒有被列入公路工程建設范圍內,導致農村人民還行走在水泥路、石子路上。這種現象的存在極大程度上降低了公路工程的發展水平。
(二)缺乏高等級公路建設數量
我國公路按照等級可劃分為一至四級公路及高速公路,其中一級公路和高速公路統稱為高等級公路。對于高等級公路工程建設來說,在設計、建設、通行等方面都需要符合較高的要求和標準,根據目前的公路工程建設情況來看,高等級公路所占的建設比例相對較低,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明顯呈落后之勢。一方面缺乏高等級公路工程的建設數量,另一方面不同等級公路間存在較大的質量差異,最終導致公路經濟管理水平下降,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受到較強的限制性。
(三)路網結構不合理
根據相關數據調查顯示,一方面,我國大中型城市的路網結構極不合理,經常會出現堵車問題,這種情況不僅嚴重影響了人們的正常出行活動,還降低了公路工程的使用效果和經濟效益。另一方面,想要建設新農村,推動農村經濟發展,首先就需要具備較好的交通條件,但目前我國大多數農村地區所擁有的公路數量較少,極大程度上阻礙了農村的經濟發展進程。
二、可持續發展下公路經濟管理策略
(一)樹立長遠的發展觀念
公路工程相關管理人員應樹立長遠的發展觀念,能夠根據經濟形勢的變化和需求來開展工作,結合公路工程的發展目標、實際運營情況、我國經濟水平等方面制定有效的經濟管理對策,既要合理規劃未來公路的建設規模和建設數量,還要做好現階段的公路建設工程和經濟管理工作,確保公路工程建設符合可持續發展目標,為實現公路工程長久穩定發展提供有力條件。
(二)完善公路交通運輸體系
相關政府及部門應加強對全國公路工程建設的重視度,做好后期使用階段的監督和管理工作,最大化體現公路工程的應用效果。①根據可持續發展目標、社會發展需求、公路工程建設要求等方面綜合分析,制定公路經濟發展具體流程和措施,確保實施過程具備較強的環保性、經濟性、可操作性。②對于西部地區、農村地區等特殊地區應加大資金投入,完善該地區的交通運輸網絡,以發揮公路工程的使用價值。③提高新能源及再生能源的利用率。交通運輸過程中能夠影響公路使用壽命除了公路本身質量外,還有來往的車輛。相關部門人員應加強對來往車輛的管理和監督,嚴禁行駛污染力度和能源消耗較高的車輛,進一步完善公路交通運輸體系。
(三)提高公路發展的有序性
對于公路建設來說,分為干線公路和支線公路,為進一步提高公路經濟管理水平,相關工作人員應合理規劃公路建設規模和數量,確保公路發展具有較強的有序性。①可根據該地區發展水平和實際情況,進行高等級公路建設,不僅能夠提高資源利用率,還能帶動當地經濟發展。但需要注意公路與公路之間的協調性,確保該地區公路等級和數量合理。②提高公路發展有序性,在建設期間就需要打好基礎,做好設計方案、施工流程、質量評估等工作環節,才能保證公路工程的質量安全。
(四)加強公路工程生態環境建設
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提高的同時也帶來了較為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目前各行各業在發展過程中都非常重視環境保護問題,所以相關人員在公路建設過程中應進一步加強生態環境的建設力度。首先在公路工程施工前,相關人員需對該地區的地質條件、土地面積進行數據調查,合理設計施工方案,最大程度上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率。其次,在確定施工場地后,應對周邊環境和建筑物進行了解和分析,確保在施工過程中不影響周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減少對周邊環境的污染程度。最后,為進一步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在施工結束后應對在施工過程中人為破壞的自然環境進行有效恢復,在后期運行使用階段定期對周邊環境進行觀察和保護,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五)提升公路運營管理水平
相關政府及部門人員需同樣加強對公路運營管理工作的重視度,提高公路運營管理水平。一方面,相關工作人員需不斷提升專業能力,創新思想觀念,能夠根據社會發展方向和公路發展目標優化管理方案,加強管理工作實施力度。對公路使用過程中出現的意外事件和不良問題做到及時分析,制定有效的解決措施。另一方面,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規,提高執法能力,對違法行為和不良現象進行對應的懲治,如超速、超載等,進一步提升公路運營管理的工作效率,加快公路經濟發展水平。
結語:綜上所述,在公路工程運營過程中,合理有效的經濟管理工作不僅能夠延長公路的使用壽命,提高公路的運行質量,還能促使公路工程得以長久穩定發展,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所以需要相關人員能夠針對存在的問題做出相應的整改,制定合理的經濟管理對策,加強工作的落實程度和實施效果,實現公路工程最大化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沈利勇.基于可持續發展的公路經濟管理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8,(24):350.
[2]楊帆.可持續發展視野下的公路經濟管理研究[J].商情,2018,(29):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