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芝蘭 黃郝琪
Analysis On Dilemma And Solution of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in Inland Area Node City——Taking Wuhan as an Example
LI Zhi-lanHUANG Hao-qi
(Wuh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Institut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Hubei Wuhan)
【摘要】武漢的經濟地理區位優勢明顯,但跨境電商產業的發展速度與沿海城市比較,依然滯后。本文通過調查分析武漢跨境電商產業現狀和優勢,發現制約武漢省跨境電商發展主要是武漢的國際物流的落后。最后,本文建議主要從四個方面改善武漢國際物流環境,期望能推動武漢跨境電商的發展。
【關鍵詞】跨境電商武漢國際物流
Summary:The economic and geographical location of Wuhan has obvious advantages. While the development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industry in Wuhan is still lagging behind coastal citie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advantages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industry in Wuhan.Through investigating and analyzing,this paper concludes that the main problems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in Wuhan is the under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logistic.At last,this paper gives four proposals to improve the international logistic industry,these will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in Wuhan.
Keywords: Cross-bordere-commerceWuhanInternational logisticsInland area node
一、武漢跨境電商的發展現狀與優勢
2019年1至6月,占武漢市跨境電商七成以上份額的東湖綜保區,通過跨境電商公共服務平臺完成進出口1859930票,總貨值15054萬元,同比增長400%以上。借鑒了深圳等一線城市先進經驗,武漢跨境電商企業自發集結,共同發展產業生態。如由30多家跨境電商企業一起組織的“聚谷匯”,都是湖北籍企業家,被武漢尤其是光谷的發展形勢和跨境電商人才優勢所吸引,從沿海回到家鄉發展業務。武漢發展跨境電商的有著產業、區位和人才的優勢。
(一)產業規模和聚集優勢
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占比前三的產品類目分別是服裝配飾、3C電子、汽車配件,湖北省優勢產業正好對應這三大類目,有較強的生產制造能力和產業集群優勢。這三大產業在湖北也形成了產業集群,湖北的紡織服裝服飾業主要集聚在仙桃、天門、荊州、孝感、漢川地區;計算機通信電子主要集聚在武漢的“中國光谷”;汽車制造業主要集聚在武漢、十堰、襄陽、隨州、孝感。這三大產業也產生了一批能參與國際競爭的企業,創造了大量參與國際競爭的知名品牌。
(二)交通區位優勢
武漢作為“絲路經濟帶”和“長江經濟帶”的交匯結點城市,具有獨特的交通區位優勢。以天河機場為中心,涵蓋武漢黃陂區、東西湖區和孝感市孝南區的臨空經濟區發展航空運輸、物流、飛機維修保養等空港產業。2012年底開通中歐(武漢)班列發展迅速,形成了以武漢為中心的“米”字形國內鐵路“天天快班”運輸網絡,能輻射華中、華南、華東和西南地區,能直達“一帶一路”沿線28個亞歐國家、60余個城市。原武漢港和黃岡市、鄂州市、咸寧市的部分港區組成的武漢新港位于長江黃金水道中游,成為中國內河航運第二大港口。
(三)人才資源優勢
湖北省普通高等學校數量為128所,僅省會武漢就有高校81所,具有百萬大學生資源,每年有42萬大學畢業生。湖北人力資源保障廳等部門通過“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計劃”來吸引高素質跨境電商人才入駐湖北,健全跨境電商人才引入機制。其次,湖北高校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臺,通過校內實訓教學和校外實踐基地實操相結合的形式,讓學生零距離的接觸跨境電商,從而有針對性的培育企業所需的電商復合型人才。
二、武漢跨境電子商務物流的現狀與問題
目前已經引入國際物流服務商有世界上最大的貨運和物流集團之一泛亞班拿和地中海航運,以及諸如中國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湖北國藥控股、武漢赤灣、東方物流等貿易物流綜合骨干企業。并且京東、蘇寧和唯品會等電商平臺,也紛紛在武漢周邊設立物流基地。
據統計,2018年,湖北省快遞業務量的規模不斷擴大。全年全省完成快遞業務量13.53億件,比上年增長33.6%;實現快遞業務收入143.77億元,增長20.8%。在快遞業務量中,電子商務類快件業務量達7.19億件,增長52.6%,增速較上年加快15.7個百分點;占全部快遞業務量的53.1%,占比較上年提高6.6個百分點。
但武漢的跨境物流仍存在著物流成本高、運輸手續繁瑣、物流周期長、服務體系不完善、消費權益保障困難、海關稅收政策影響等問題,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跨境電商的發展。
(一)跨境電商產業起步晚,沒有形成規模效應
武漢跨境電商發展起步較晚,數量估計二百家左右,跨境電商企業規模大小不一,規模大主要是北上廣深的公司將運營部搬到武漢,人員可以達到三百多人,本土的規模一般偏小,甚至就是幾個人。企業主要分布在武漢光谷一帶,但沒有形成規模集群效應,行業集聚力不強,行業內的企業各自經營,僅“聚谷匯”和“楚天同創這樣比較松散類似于跨境電商的行業協會來協調企業的活動。相比沿海地區,武漢跨境電商企業經營模式過于陳舊,創新力不足。并且現有的政策涉及到跨境電商以及跨境物流產業方面的還比較少,有的甚至出現一定的缺失情況,例如,在稅收設置方面無法滿足B2C的出口退稅需求。同時,沒有對應的機構對相關跨境電商交易信息進行統計、管理和共享,特別是跨境零售出口數據基本是空白。
(二)沒有將物流服務商進行優化整合
缺乏優質、專業的的跨境電商物流通關服務商,目前跨境電商的B2B交易一般都采取傳統的報關方式,由于通關手續較為繁瑣,導致跨境B2B電商原本具有的時效性優勢銳減。此外,跨境電商B2C交易涵蓋的交易商品種類繁多,且交易頻率高,要求物流反應時效快,物流只能選用傳統的快遞方式,如中國郵政的國際小包或是國際E包,以及FedEx、UPS、DHL等國際快遞等。而使用傳統的跨境快遞方式,不但物流成本高,并且所需運輸時間長、物流信息更新滯后、商品損壞率較高、易丟失以及退換貨、退款審批流程復雜等一系列突出問題,很難適應當前跨境電商的基本要求。跨境電商選用物流時不僅要考慮速度、安全性以及商品物流信息追蹤等服務與質量問題,還要考慮購銷雙方在物流成本方面帶來的困擾,就容易陷入難以兩全其美的困境。
(三)綜保區批復較晚,輻射效應不明顯
武漢的3個綜保區,分別是武漢東湖綜保區、武漢新港空港綜保區、武漢經開綜保區,它們對武漢及周邊地區能夠就近提供服務,但是對于省內其他地市和對全省經濟的整體輻射都不明顯。在保稅物流上,綜保區主要集聚經由武漢新港、空港及武漢鐵路口岸的進出口貨物,對其他地市的物流路線和物流效率改善不明顯;目前僅有東湖綜保區獲得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試點,在連通國內外兩個市場方面有欠缺。當前,部署實施了“一芯驅動、兩帶支撐、三區協同”區域和產業布局,但是,保稅區布局與之并不匹配,尤其是宜昌、襄陽已經列入湖北自貿試驗區片區,由于片區內沒有綜保區,導致無法如其他自貿試驗區一樣開展貿易制度創新,也無法承接和復制制度經驗,影響了湖北自貿試驗區的總體功能發揮,對當地及周邊地區的開放條件形成較大制約。宜昌、襄陽、黃石三地的保稅物流中心雖然滿足了當地部分企業的物流需要,但由于性質受限、功能局限、政策有限,無法取得武漢綜保區一樣的平臺效應。
三、湖北省跨境電商物流解決方案
(一)以武漢綜保區為試點建設跨境電商倉儲物流中心
在武漢三大綜保區擴展倉儲物流設施建設,加強物流基礎配套設施建設,加大資金投入擴展倉儲建設面積,增加跨境電商專用倉庫數量,開發完善倉儲系統,合理布局園區和產業,加快建設跨境電商倉儲物流中心,打造完整的跨境電商上中下游產業鏈,促使跨境電商、保稅倉儲、現代智能物流體系于一體的專業化發展。建設智能分揀流轉倉為企業提供倉儲、物流、通關等綜合配套服務。
(二)政府指導整合水運、航空、鐵路各交通物流資源
繼續落實《十三五方案》,融合中歐班列鐵路、新港水運、臨空經濟區航空物流優勢。支持天河機場增開全貨運航班,依托航空口岸優勢開展跨境電商直購進口和一般出口業務,提升航空口岸國際快件中心功能,打造航空跨境電商智能物流綜合園區。依托武漢國際航空港,打通“一帶一路”沿線主要城市空中通道,創新中歐班列集貨運營模式。完善“一站式”大通關服務體系,推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主要口岸的互聯互通。在臨空區域打造國際物流、交易展示和貨物集散中心,優先發展航空運輸及現代物流業,優化通航、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精密機械、電子商務等高技術產業的空間布局,加強機場、地鐵、高速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客運零換乘與貨運的無縫對接,使臨空經濟區最終成為具有廣泛國際影響力的空港產業基地。借助汽車整車進口等指定口岸,在主要的港口城市如宜昌、襄陽、十堰、黃石打造以保稅模式為主要特色的跨境電商產業園區。
(三)發揮產業集群作用在貿易頻繁的國家和地區建設海外倉
進一步拓展B2B2C新興跨境電商模式,,武漢跨境電商企業以企業集群模式與俄羅斯、韓國、日本、中東、東南亞等跨境電商貿易頻繁的國家和地區的當地跨境電商平臺、電子商務企業進行深度合作建設海外倉。參與邊境合作自由貿易區建設,應用大數據手段進行分析配送,提升商品競爭力,可在新疆、浙江、江蘇等省的邊境城市建立面向中亞、中東歐、東南亞地區的產業轉移基地。海外倉建設采取混合模式,即包括專線全球中心倉和直郵全球中心倉等流通模式,對于貨物接收時效性要求較高,而對價格敏感度較低的消費者,可以采用專線物流中心倉的模式,減少客戶的等待時間;而對于接受商品時效性要求較低、但對價格較為敏感的客戶,則可以采取直郵全球中心倉的模式,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物流成本。
(四)支持物流企業將國內快遞業務拓展到跨境業務
整合境外和境內快遞企業優勢業務,引導“四通一達”、中鐵快運、天天快遞等國內快遞企業進入跨境物流領域,由其辦理國際快件屬地報關業務,境內和境外快遞業務無縫銜接。與貿易物流一體的企業在跨境小額B2B業務和B2C方面進行合作,利用其原有的物流網絡來促進自身發展。創新通關監管服務模式,在執行現行稅收政策前提下,確保有效監管前提下,提升超大超限貨物的通關、運輸、口岸服務等綜合能力。在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探索建立貨物狀態分類監管模式,實行保稅展示交易貨物分線監管、預檢驗和登記核銷管理模式。
參考文獻:
[1]韓玲冰.胡一波.王帥紅.產業融合背景下的跨境電商與物流產業鏈融合發展分析[J].物流技術.2018(5).
[2]鄔佳偉.韓曙東.多元化運營模式下跨境電商物流服務體系構建[J].商業經濟研究.2018(22).
[3]尹浩華.湖北中小企業發展跨境電商的對策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9(21).
[4]鄧娟娟.湖北自貿區視閥下跨境電商應用型人才培養策略研究[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18(8)
作者簡介:
1.李芝蘭(1979-)女,漢族,福建福州人,武漢工程科技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國際經濟、跨境電商。
2.黃郝琪(1999-),女,漢族,湖北武漢人,武漢工程科技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學生,在讀本科,研究方向:國際貿易、跨境電商。
依托項目:“一帶一路”背景下武漢跨境電商的國際物流優化方案研究,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指導性項目,項目編號:16G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