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宇航 王小平
【摘要】消費結構是反映一個地區乃至一個國家居民的消費水平以及經濟發展狀況的重要依據。當前河北省正處于發展轉型的時期,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的消費水平還有很大差距,對此研究城鄉居民的消費結構對于提高城鄉居民的生活水平、縮小城鄉居民的消費結構差距以及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有著重大意義。本文將從城鄉居民不同時期的消費情況入手,通過比對城鄉居民對在不同領域的消費情況,通過運用恩格爾系數,來分析比較不同時期的城鄉居民的消費結構情況。探討城鄉居民結構的差異,并提出相對應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河北城鄉居民消費結構恩格爾系數
一、研究背景及意義
消費(consumption)是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最終環節。它是指利用社會產品來滿足人們各種需要的過程。在對GDP的研究中,消費和投資、出口被譽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良好的消費對促進我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有著重要意義。中國在改革開放四十年里,取得了很大的經濟成就,經濟總量不斷增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得到進一步的發展。但不可否認的是,近幾年我國的居民消費疲軟,成為制約我國經濟進一步發展的主要問題。
河北省作為東部的人口大省,順應了時代潮流,大力發展市場經濟,經濟發展迅猛。河北省GDP從2000年的5044億元人民幣增長到2018年的36010億元。但不可否認,河北省也存在著消費不足的問題。具體來看,河北省的消費問題主要存在兩個方面:從消費水平來看,河北省的城鄉居民消費水平存在很大的差異,消費的種類和消費數量差距很大。從消費結構上看,農村居民和城市居民相比存在明顯的不合理。城鄉居民的消費差距過大成為制約河北省經濟發展的一大因素,也不利于社會的和諧穩定。
綜上所述,通過對河北省城鄉居民消費水平以及消費結構的現狀進行結構性分析,進而發現在這一時期存在的各種問題并提出對應的解決措施。這對促進河北省居民收入的增加、提高河北省居民的消費水平、優化河北省居民的消費結構、調整產業的結構、改變經濟發展模式有著重大意義。
二、河北省城鄉居民消費的現狀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河北省城鄉居民收入不斷增加,消費情況逐漸改善,消費結構更加合理。但我們也應當清楚的認識到河北省城市和農村在消費水平和消費結構上依然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正視這些差異并提出對應的解決的方案,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縮小城鄉差距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一)城鄉居民消費水平的比較
自1978年來,河北省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費水平不斷調高,逐年增長。河北省城鎮居民人均消費由1978年的275.39元增長到2016年的19105.89元,農村居民人均消費由1978年的95.02元增長到2016年的9798.28元.農村居民人均消費增長了103倍,城鎮居民人均消費增長了69倍。
由表1的數據來看,城鄉居民消費水平顯著提高但城鄉居民的消費差距一直存在,且差距很大。在新世紀以來,河北省城鄉消費水平差額呈現逐步擴大的趨勢,由2000年的2983.2元擴大到2016年的9306.61元。河北省在2002年達到3.43,歷史最高。但在2003年以后三農問題逐漸受到重視,政府開始更多的支持農村發展,雖然城鄉居民消費的絕對差額增長趨勢仍舊明顯,但是城鄉居民消費水平的比值卻呈現出下降的態勢,由此說明在城鄉居民消費水平共同提高的同時城鄉消費差距的增長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遇制。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河北省年度數據、河北省統計年鑒
(二)城鄉居民消費結構比較
通過選取2000年到2016年城鄉居民在食品、衣著、教育文化三個方面的支出數據,對新世紀以來河北省城鄉居民的消費結構進行比較。

1.城鄉居民恩格爾系數變化分析
恩格爾系數是根據恩格爾定律而得出的比例數。其主要內容是:一個家庭或個人收入越少,用于購買生存性的食物的支出在家庭或個人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大。對于一個國家而言,一個國家越窮,每個國民的平均支出中用來購買食物的費用所占比例就越大。其中食品消費支出占消費總支出的比重稱為恩格爾系數,其公式表示為:恩格爾系數=食品消費支出增消費總支出×100%。
恩格爾系數經常被國際上用來衡量一個國家或者地區的居民生活水平的總體狀況。國際上根據恩格爾系數的大小劃分各個國家的貧富的標準為:60%以上為貧困50%-60%為溫飽。40%-50%為小康,30%-40%為富裕,低于30%為最富裕。根據恩格爾法則的基本概念我們可以看出:恩格爾系數越小,則意味著一個國家居民的消費層次就越高,生活就越富裕;反之,恩格爾系數越大,說明這個國家居民的消費層次越低,生活越貧窮。
據統計,河北省在2000年城市居民的恩格爾系數達到34.91%處于富裕狀態,而農村居民的恩格爾系數為39.51%,接近于小康紅線。直到2010年,農村居民的恩格爾系數才達到35.51%,接近于2000年的城市居民的恩格爾系數,城鄉之間的差距接近十年。但在最近幾年城鄉之間的差距逐漸縮小,在2013年至2016年都已將至30%以下。這與政府出臺的一系列惠農政策密不可分。從總體趨勢來看,城鄉居民的恩格爾系數逐漸縮小,城鄉居民的收入增加,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2.城鄉居民教育文化消費變化分析
據統計,河北省2000年到2016年城鄉居民教育文化支出呈不斷增長的趨勢。但是由于城鄉居民的受教育程度不同,城市居民對教育的重視程度更高,使得城鄉居民在教育文化上的消費差距越來越大。
在2000年到2003年,城鄉居民在教育文化上的消費在經歷了下降后又保持上升。但在2003年以后,城鄉居民在教育文化支出都經歷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城鎮居民教育文化支出從2003年的12%下滑到2010年的10%之后,一直保持著10%的穩定狀態。而農村居民教育文化支出在2005年下降到6%之后,在2006年又上升到10.64%,之后總體呈下降趨勢。城鄉居民在教育文化支出比重的下降很大程度是因為政府對我國教育事業的大力投入,減輕了城鄉居民的負擔。
三、對優化河北省城鄉居民消費結構的對策
(一)制定合理政策,提高城鄉居民的收入水平。
應當制定合理的經濟政策提高城鄉居民的收入水平,縮小城鄉居民之間的收入差距。加強對農村地區的政策傾斜,為農村居民提供更多的財政支出。同時,要頒布制定社會保障體系,為城鄉居民解除后顧之憂,提升城鄉居民的幸福感和滿足感。
(二)以市場為導向開拓新的消費市場,促進城鄉居民消費結構升級。
要以市場為導向,將新興的消費熱點引入城鄉居民的生活中,聚焦新興市場,比如娛樂市場、健身市場、旅游市場。根據城鄉居民的消費需求,開拓新的消費市場,形成以市場為導向的新型消費結構,促進城鄉居民消費結構轉型升級。
(三)優化消費環境,消除消費者的后顧之憂。
首先,要保證有良好的消費環境,對市場上的產品質量要進行嚴格把控,讓消費者買到有質量保證的產品。其次,要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保障消費者的利益,增強居民的消費信心。最后,凈化消費市場環境,引導居民科學消費、綠色消費,促進消費市場的可持續發展。
(四)改善消費結構,實現供求平衡。
完善消費市場結構,實現供給側與需求側的雙向調整,促進消費市場供求結構優化,增加居民消費需求量大的產品的供給,解決供求矛盾。針對河北省各地區經濟發展不同以及供求調整不及時等問題,豐富不同水平的商品和服務,以滿足不同層次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從而使消費市場更加合理。
參考文獻:
[1]曹穎琦,史巖.河北省城鄉居民消費結構差異動態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3,39(36).
[2]陳楚.河北省創造文化消費需求問題研究[D].河北經貿大學,2018.
[3]劉超穎,孫文竹.河北省城鄉居民消費結構的比較分析[J].經濟縱橫,2018,6(71):50-54.
河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項目號:HB19YJ024。
河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資助、河北省流通業發展研究中心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