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星卓
【摘 要】20世紀以來,訪談類紀錄片是當前我國發展較為成熟的節目種類之一,諸如《焦點訪談》《長談》等被人們熟知的訪談類紀錄片更是不勝枚舉。而作為訪談類紀錄片的主要構成,主持人在訪談過程中的提問方式始終是主持人需要終身修煉的一門功課。本文便以紀錄片作品《民謠之路》為研究對象,對訪談節目中主持人的提問技巧進行詳解,細談主持人為了更好完成紀錄片的呈現效果,應當掌握哪些提問技巧。
【關鍵詞】訪談類紀錄片;主持人;提問技巧
中圖分類號:J905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06-0085-01
一、訪談類紀錄片主持人提問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
一般而言,訪談類紀錄片作為一檔以談話為核心內容的紀錄片類型,主持人在紀錄片中極易由于提問技巧欠缺而出現種種問題,而提問沒有明確目的性、不能準確掌握嘉賓心理變化,便是其中最常見的兩項。
(一)提問沒有目的性
“提問沒有明確目的性”是當前訪談類紀錄片主持人在提問中最常出現的一種問題,在提問過程中,主持人向嘉賓提出的問題與紀錄片主題或嘉賓特點無關,便是提問沒有明確目的性的一種表現。例如紀錄片《民謠之路》主要是采訪一些人對于民謠的看法,以及民謠歌手創造過程中不為人知的艱辛。所以在采訪民謠音樂人的過程當中,應該圍繞創造民謠的心路歷程,而不應當漫無邊際地輻射向被采訪對象的隱私等一些與節目主題無關的方面。
(二)不能準確把握受訪者的心理變化
訪談類紀錄片的看點在于紀錄片主持人能通過提問,從嘉賓的身上挖掘出其他人所不知道的東西,向觀眾展示一個不為人知的嘉賓。然而,有些主持人在向嘉賓提問的過程中往往不能注意尺度,不夠關注嘉賓的心理變化,這便會導致嘉賓當場情緒失控,甚至導致紀錄片錄制過程中氛圍失控,進而導致紀錄片呈現效果不盡如人意。而在一些恰當的時間點,主持人一味地照本宣科式提問,更是會使得嘉賓失去繼續積極作答的興趣,導致紀錄片呈現效果變差。
二、如何避免主持人提問過程中的問題
(一)前期準備工作的重要性
前期準備工作是每一位紀錄片拍攝者或者主持人在拍攝之前必不可少的一個步驟,事實上,不只是訪談類紀錄片,就連普普通通的紀錄片同樣如此,面對正式拍攝過程中要遇到的問題一一制訂好對策。那么,為了紀錄片的最終呈現效果達到預期,負責訪談部分主持人就有必要提前“預習”好紀錄片主題,并對嘉賓的個人情況進行詳細了解,盡量避免在提問過程中出現言語不當觸犯嘉賓或是失去先機的問題。例如在《民謠之路》這一檔節目的提問設計中,就要民謠音樂人一些簡單的背景資料,預計好嘉賓可能的作答方式,并依據此設計下一環采訪內容。
(二)提問技巧
1.循序漸進的提問
循序漸進式的提問是紀錄片訪談中必備的一項提問技巧,在紀錄片拍攝前的準備中,主持人便可以依據紀錄片主題與嘉賓的個人情況設計好“提問鏈”,在提問中一環扣一環,由淺至深地挖掘嘉賓內心的想法。對于嘉賓而言,這種由淺入深的提問方式更易幫助其找到回答的狀態,并在一環一環由淺入深的提問中回憶起更多自己想不到的細節,呈現出更好的節目效果。
2.多種提問方式并用
無論是反問式的提問方式,或是非正即反的提問方式,都是訪談紀錄片節目中較為常見的提問方式,在不同的語境之中,主持人便可以采用不同的提問方式達成目的。例如向民謠音樂人訪談時,便可以提問“難道沒想過放棄這一行嗎?”,嘉賓的作答比較固定,也更易于展開接下來的話題。
參考文獻:
[1]胡立德.主持人模式紀錄片及其三種類型,浙江橫店影視職業學院影視制作學院,中國電視,2018年.
[2]高亞.論當代紀錄片創作中的訪談策略,蘇州大學傳媒學院,電視指南,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