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瑞安 黃健超 鄺美玲



摘 要:為研究不同品種的有棱絲瓜在江門地區的適應性和豐產性,篩選出最適宜本地春季種植的新品種,采用隨機區組試驗設計,對3個品種進行比較試驗,測量各品種的形態特征以及特性指標。結果表明,粵優5號前期產量和總產量均比粵優6號和對照品種粵優2號高,綜合性狀表現佳,豐產穩產,外觀性好,商品率高,抗逆性強,適宜在江門地區春季推廣種植。
關鍵詞:絲瓜;新品種;引種試驗;產量
中圖分類號 S642.4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20)04-0105-02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adaptability and fertility of different varieties of luffa acutangula in Jiangmen,to screen out the best local spring planting new varieties,three varieties were introduced by random block design, and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haracteristic indexes of each variety were measur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arly yield and total output of Yueyou 5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Yueyou 6 and control variety Yueyou 2, Yueyou 5 was superior from good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high yield and stable yield, strong appearance, high commodity rate, good stress resistance, crisp taste and sweet taste, and thus it was suitable for the promotion and planting in Jiangmen in spring.
Key words: Luffa; New varieties; Introduction experiment; Yield
絲瓜系葫蘆科絲瓜屬1年生攀援草本植物[1],原產東印度,主要分布于熱帶、亞熱帶的亞洲各地,有普通絲瓜和有棱絲瓜[2]2個栽培種,其中有棱絲瓜品質脆嫩、肉厚清甜。而江門地區多數以有棱絲瓜為主,其味清爽口,品質脆嫩,為春秋季優良蔬菜之一,深受市場歡迎[3]。廣東省江門市是重要的有棱絲瓜生產基地與消費市場,近年來該地區絲瓜生產發展迅速,種植面積不斷擴大,但栽培品種較為單一,出現品種退化現象,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民栽培絲瓜的積極性[4-5]。因此,筆者引進了3個有棱絲瓜新品種進行比較試驗,旨在篩選出適合江門地區栽種的優良品種。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供試絲瓜品種共3個,分別是粵優5號、粵優6號和對照品種粵優2號,均由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提供。
1.2 試驗方法
1.2.1 試驗設計 試驗于2018年春季在江門市農業科學研究所科研基地進行。設3個處理,3次重復,每個品種為1個處理,采用隨機區組排列;小區面積20.0m2,每小區種48株,2畦植4行,四周設保護行,保護行采用同品種延伸種植。試驗地土質壤土偏黏,肥力中等,排灌良好,前作作物為水稻。于2018年3月8日播種育苗,3月22日定植于大田?;嗜鍪┥唐酚袡C肥3750kg/hm2、恩泰克(22-7-11)復合肥300kg、過磷酸鈣375kg。追肥采用滴灌方式,第1瓜坐穩后追施第1次肥,施挪威平衡型(15-15-15)復合肥225kg/hm2;盛收期后每采摘2~3次追肥1次,每次施挪威高鉀型(12-11-18)復合肥150kg/hm2。
1.2.2 調查項目及方法 試驗期間按統一標準在4月19日始花期、4月28日始收期和5月2日盛收期,對品種植物學性狀、經濟學性狀進行田間調查記載,試驗結束后對總產量、前期產量(以對照種作為計算標準,從對照組始收當日計起至第10d內所收獲的產量總和)進行方差統計分析。
1.2.3 數據分析 采用ExcelStat統計分析工具,使用單因子隨機區組試驗方差分析方法和多重比較的方法,測試樣本的數據。
2 結果與分析
2.1 早熟性 由表1可以看出,粵優5號和粵優6號的始花期為4月19日,均比對照品種提早1d;粵優5號和粵優6號始收期都為4月28日,播種至始收天數都為52d,與對照品種相當?;泝?號第1雌花著生節位比對照品種高,高0.6節,粵優6號第1雌花著生節位比對照品種高,高0.4節;粵優5號第1瓜著生節位比對照品種高0.8節,粵優6號第1瓜著生節位比對照品種高1.4節。因此,粵優2號(CK)相較其它2個品種早熟,但差異不顯著。
2.2 商品性 由表2可以看出,粵優5號、粵優6號和粵優2號(CK)的商品性比較接近,均為棍棒形,瓜色綠白,有瓜皮花斑,棱溝淺;粵優5號棱色為墨綠,粵優6號和粵優2號(CK)為綠色,3者的肉質均為脆甜。3個品種瓜條長度排序依次為:粵優5號=粵優2號(CK)>粵優6號;橫徑排序依次為:粵優6號>粵優2號(CK)>粵優5號,單瓜質量依次為:粵優6號>粵優2號(CK)>粵優5號。商品瓜率粵優5號較其他2個品種優勝為93.5%,比對照粵優2號高2.7%。
2.3 前期產量 由表3可以看出,3個品種絲瓜前期產量分別為:粵優5號10555.35kg/hm2,粵優6號8020.65kg/hm2,粵優2號(CK)9821.55kg/hm2,其中粵優5號比CK增產733.80kg/hm2,增幅7.47%,增產不顯著;粵優6號比CK減產1800.90kg/hm2,減幅18.34%,減產不顯著?;泝?號前期產量比較高,對春季填補春淡市場,提高經濟效益,有一定優勢。
2.4 總產量 由表3可以看出,3個品種絲瓜總產量分別為:粵優5號61847.55kg/hm2,粵優6號53276.70kg/hm2,粵優2號(CK)51559.05kg/hm2,其中粵優5號比CK增產10288.50kg/hm2,增幅19.55%,增產顯著;粵優6號比CK增產2167.65kg/hm2,增幅3.33%,增產不顯著。粵優5號總產量增產顯著,能更好提高種植戶經濟收入。
3 小結
新品種粵優5號瓜形為棍棒形,瓜色綠白,瓜皮有斑點,棱溝較淺,棱色墨綠,肉質脆甜,各農藝性狀表現較好,外觀品質也符合當地消費習慣,易受當地消費者喜愛,市場前景較好。同時粵優5號豐產性好,其總產量和前期產量均為最高,既能在春淡市場搶早上市,獲得更高經濟效益;又能增加種植戶總體經濟收入。因此,粵優5號是比較適宜在本地區春種的優良有棱絲瓜品種,可以作為新品種在江門地區春季推廣種植。
參考文獻
[1]黃健超,陳仕軍,鄺美玲,等.大肉絲瓜新品種比較試驗[J].蔬菜,2016(02):8-9.
[2]施耀才,黃愛政,黃健超,等.有棱絲瓜新品種比較試驗初報[J].蔬菜,2018(08):70-72.
[3]黃愛政,陳仕軍,鄺美玲,等.大肉絲瓜新品種篩選試驗初報[J].安徽農學通報,2016(6):65-66.
[4]文明英,向卓英,陳祖華,等.湖南省絲瓜新品種比較試驗[J].長江蔬菜,2007(11):35.
[5]何曉莉,羅劍寧,張長遠,等.絲瓜品種比較試驗[J].長江蔬菜,2006(6):46. (責編:張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