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地 劉雨露 湯清江 李蒙蒙
【摘要】我國農村金融改革已經持續了三十多年,東部農村地區的金融發展態勢較好,經濟持續增長,然而,中部及西部的農村地區的金融發展緩慢。四川省作為我國西部典型的農業發展大省,農村地區金融發展有待加強,據此,論文分析四川省農村金融發展現狀及問題,并提出相關對策建議,以為相關部門提供參考。
【關鍵詞】四川省農村地區農村金融發展
一、四川省農村金融發展現狀
自從改革開放后,農村金融業得到了迅速發展,農村金融業改革也獲得了良好成效。這些年來,四川省以自身的經濟改革作為基礎,使得自身的農村金融業獲得了穩定的發展,不過,我們還應看到不足之處,如金融環境的惡化,導致農村金融發展相對薄弱,農村地區大部分資金外流,農村企業及農戶貸款難,相應的農村經濟發展也隨之受到影響。
金融機構對農村的信貸投放扶持力度,一方面要盡快落實“三農”政策,及時的傳達“三農”金融服務政策督促全省涉農銀行業和金融機構確定服務“三農”的市場定位,積極推動農村地區的金融發展。另一方面,要優化限額地區分布,有些地區在金融發展中也可以成為主要的關注對象,優先扶持發展,起到借鑒意義,同時要管理好并用好支農再貸款,以保障安全作為基礎。
二、四川省農村金融發展面臨的問題
四川省的農村金融正在迅速的發展,但還是存在著各類問題。首先從農村金融需求的角度分析,我省農村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由于農村地區占有面積廣,生產生活條件落后,在生產過程中受自然災害影響大,農業在生產過程中的不可控因素相對較多,農村地區的經濟很難發展,主體缺乏專業金融知識,不能準確的抓住最前沿的市場信息,針對一些金融服務不具備較高的需求。目前農村金融面臨著風險高,成本高但是收益低的問題,也無法為三農行業提供堅實的資金基礎,四川省主要以農村信用社為主向農村地區發放貸款,但是信用社的金融產品相對單一,額度受限,貸款評級要求高,審批流程復雜,難以滿足農村金融多元化的需求,農戶對農村信用社的認知停留靠后,導致經濟增長緩慢,從而金融的總體水平難以提升。
農村信用社等機構分工不太明確,缺乏競爭機制。農村信用社便占據了壟斷性的地位,但是卻還沒有完成自身的改革和完善,這使得農村不具備完整全面的金融機制,所以,目前的金融市場機制要不斷完善,所以目前農村金融還是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必須要想辦法從這里面把問題解決,需要構建具有高度完整性的金融機制,這給農村金融行業的發展受到了較大的阻礙。目前,我們國家農村金融機構提供的金融服務不夠完善和全面,其服務還處在存款,貸款等簡單的業務階段,針對信托與證券等的服務還很不完善,金融體系不夠健全,沒有發揮對金融工具規范化的作用;金融行業的競爭機制不夠健全,金融機構無法提供多元化的服務能力,簡單的金融市場機制很難促使本就處于落后的農村金融一下就發展壯大。
三、完善四川省農村金融支持的對策建議
1、加強財政支持農村金融發展
政府的扶持性政策和措施能較好的推動農村金融的發展,各地農村信用社因地制宜,積極探索改革模式鼓勵國家設立的各類金融機構相關,由地方的政府對農村金融行業進行扶持。在農村,農村信用社是最為重要的金融機構,因此需要針對農村信用社加強自身的扶持和幫助,要進一步加強農村信用社朝著更加商業性的方向發展,同時,因為農村信用社又有許多政策性的業務,所以也許多政府加強針對農村信用社的政策幫助,目前,中央政府已經發布了許多相關政策,但是具有較高的籠統性,而各地有著自己的實際情況,這都影響了工作的開展,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對細化政策的需求,因此,在相關金融政策的制定過程一定要明晰各個利益主體部門的權利和責任
2、優化農業保險業務
探索建立政策性農業保險體系,與政府及保險公司銜接好溝通合作,引導保險業向農村農業方向深化發展。農業生產周期性長,季節影響明顯,容易受到自然環境惡劣天氣破壞,極端的天氣往往會導致農作物大面積損失,例如颶風,冰雹,酸雨等,這個時候,農業保險的價值就發揮關鍵的作用了,農業保險也需要吸收更多的保險基金,保險基金全靠農村的經濟主體提供,既然將農村產出的僅有資金用來投入到保險業務中,因此,保險的規范性、合理性就要符合農村金融的需求,設置科學的保險種類,強化保險服務意識,無論是農民,還是農村經濟體,或者是我們的保險服務人員,都要相應的擁有保險意識。另外,農村農業保險機構不僅需要規劃好自有的資金,還要盡可能的引進外來資金,特別是民間資本,增強公司的資本實力,同時,還要制定合理的風險規避措施,與農業經濟主體之間加強溝通,在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上采取預防措施,從而降低風險,實現公司的穩定運營。
基金項目:2018年四川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 (項目編號:S201813671058).
作者信息:
張地(1995-),男,四川旺蒼人,經濟學學士;
湯清江(1996-),女,四川開江人,經濟學學士;
李蒙蒙(1997-),女,四川達州人,經濟學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