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楷 孫瑋琪
【摘 要】近年來各大高校越發重視鼓勵在校大學生參加各種類型的競賽項目,以比賽形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充分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提高。本文以競賽育人模式改革為主要研究方向,在探討素質教育的基礎上進行競賽育人模式的實踐探索,探索出以競賽育人為導向的適合各高校全面培養高素質人才的新型發展模式。
【關鍵詞】素質教育;競賽育人;敢為人先;勇于創新
中圖分類號:G640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06-0144-01
一、當今世界局勢下提高全民素質迫在眉睫
(一)當今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深入發展,全球治理體系和國際秩序變革加速推進。只有提高全民素質,才能使中華民族在劇烈動蕩的國際格局中立于不敗之地。
(二)少年強則國強,高校大學生必須全面提高自身素質才能不負使命
“志存高遠、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開拓”是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青年提出的新要求。“十六字訣”內涵深刻寬廣,只有提高全面素質,才能讓每個青少年敢于有夢、勇于追夢、勤于圓夢,讓每個青少年都為實現中國夢增添強大青春能量。
二、競賽育人在提升素質教育中的積極作用
(一)競賽育人中合理的選題能明確高校學生發展的方向
高校學生的學習活動是一種以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為特征的社會活動,競賽育人在競技中能使學生迅速明確社會需求,從而進一步確定自己的專業深度及主攻方向,為成為這一領域的高級專門人才進行知識儲備。
(二)競賽育人能激勵創新意識和競爭意識
競賽育人的教育模式為許多優秀的同學,提供了競技舞臺,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為取得佳績,他們只能既了解自己,更熟悉對手,在競賽中不斷學習,不斷創新,“神舟”飛天、“嫦娥”探月……在世界競技的舞臺,重大科技成果不斷橫空出世,競賽教育能讓更多的高校學生放眼世界,成為國之棟梁!
(三)競賽育人能增強團隊凝聚力打造優秀團隊
科技飛速發展、競爭日益激烈,團隊合作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夠取長補短,克服個人能力的不足,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團隊合作能夠達成個人所完成不了的目標,競賽育人不僅能激發個人的潛能,同時能為人才儲備打下堅實基礎。
(四)競賽教育能使科技快速轉化為生產力
高校是與社會的經濟和政治機構既相互關聯又鼎足而立的傳承、研究、融合和創新高深學術的高等學府。通過競賽使社會組織、有規模的企業積極參與到人才培養的過程中,使高校的學術研究更加有的放矢,學術成果能迅速轉化為生產力。競賽育人能夠減少資源浪費,是把社會需求、企業需求與高校人才供應緊密連接,合理配置教育資源的有效捷徑。
(五)競賽育人能興國安邦
一個國家的實力有兩個方面,一種是“硬實力”,另一種是“軟實力”,“軟實力”的核心和重點就是大學的興衰。國家的興衰與大學的興衰是緊密相關的。競賽育人使高校辦學更具有前瞻性和競爭性。世界級大學都是在競爭中拼搏出來的。
三、競賽育人發展模式的探索
(一)素質教育在競賽育人的助力下應做出相應改革
“素質教育”在教學過程中,不再局限于強調學生的學習成績,而是注重在教學過程中,以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身體素質和美學思想等各方面發展的教育模式。科學飛速發展,技術日新月異,只有適應時代要求,才能有更多的人才適應激烈的競爭,并在競賽中脫穎而出,才能展現出競賽育人的科學性和先進性。
(二)競賽育人應在實踐中完善和發展,創建出適合中國高校的完整體系
競賽育人要建立科學的管理體制,避免盲目競爭,高校之間應合理利用資源,進行資源整合和合理配置,在一個項目中的競爭者,在下一個競爭項目中往往又是緊密的合作者。高校之間應該建立完整的競爭、合作體系,為世界發展,人類生存,提高國家競爭力和民族自信力,在競賽中培養高素質人才。
(三)競賽育人要建立合理的組織架構
競賽育人要建立高水平的理論研討和指導機制,成立專門的組織機構,在高校間進行學術研討,放眼世界,請進來,走出去,開闊視野,既相互競爭又取長補短,各高校在組織架構的合理安排下,共同攻克世界性和民生性難題。
四、結論
用“競賽育人”模式助力“素質教育”,是在科學飛速發展,社會文明高度提升的大環境下進行的開拓性探索,用競賽的方式激勵高校學生勤奮學習,學以致用,開拓進取,敢于創新。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中國發展同步交織、相互激蕩的特殊時期,讓更多的青年人有理想,有追求,用科學武裝頭腦,用智慧書寫命運,為實現中國夢做出積極貢獻!
參考文獻:
[1]郭興華.基于傳統文化視野的高職學生素質教育研究[J].智庫時代,2019(40):186-187.
[2]劉立霞,于貝.淺議高校素質教育與創新型工程人才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9(27):25+33.
[3]周宏蕊. 競賽創新示范中心育人模式研究[A]. 中共沈陽市委、沈陽市人民政府、國際生產工程院、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第十六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經管社科)[C].中共沈陽市委、沈陽市人民政府、國際生產工程院、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沈陽市科學技術協會,2019:3.
[4]陳如平.讓學生競賽煥發育人價值[J].中國民族教育,2019(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