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簡述職業院校生活技能教育的具體內容,從學生發展、未來生活兩方面闡述教育價值,并提出轉變教育觀念、豐富教學方法、完善教學流程等教育策略。
【關鍵詞】職業學校生活技能常識教育教育策略
引言:新時代對職業教育帶來新的挑戰,職業學校學生不但應具備良好的專業素養,還應具備較強的生活技能,才能更好地解決工作和生活中面臨的各項問題。對此展開職業學校的生活技能教育十分重要。
一、生活技能常識教育內容
生活技能為高職學生素質的中的基本內容,其中包括10個重點模塊:
第一,自我認知,主要是指個體對自身認識、調節與評價等能力;
第二,共情能力,主要是指個體是否想要獲得他人各種意識,包括變化的、當前的意識,是否能夠順利接收和他人溝通的信息,并且將他人語言轉化為自身體驗;
第三,溝通能力,主要指學生能夠使用語言、非語言等信息,和他人之間展開交流,將信息順利轉換;
第四,人際關系,主要指學生能否和他人之間建立合作或者友誼等關系,這種關系建立能力的強弱;
第五,管理情緒,主要指學生對自身情緒調節、管理等能力,能夠控制自身情緒的穩定性;
第六,管理壓力,主要指學生在生活、學習中,面對大事件時產生的壓力感,能否以積極的心態應對壓力;
第七,決策能力,主要指學生面臨具體問題時,能夠使用科學的方法、客觀的思維和理性的視角對實際問題和情境展開判斷,進而選擇出有效的方法和優良的解決方案,較好地做出決策;
第八,解決問題,學生在面對困難、壓力事件等情況時,可正確分析,認識到問題本質,在探索與實踐過程將問題解決,克服困難帶來的不利影響;
第九,創造思維,主要指學生在面臨問題時,能否以多角度、多層次地展開思考,不受固有思維的限制,探索出最佳解決方案;
第十,批判思維,主要指學生能夠抓住問題要點,以嚴謹的邏輯,展開判斷和質疑,以敏捷的思維,形成判斷。
二、職業學校生活技能常識教育的重要價值
(一)面向學生綜合發展
職業教育需要從社會需求的角度出發,遵循“人本理念”的教育理念,展現出對學生主體的尊重,完成教育“標準化”向“豐富學生精神、完善學生人格、提高育人質量”等方向的轉型。生活技能教育主要指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自我認知,通過和他人之間展開交流,以批判性和創造性思維,做出決策。此項教育關注“人”的個性發展,能夠引導學生在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全面發展。只有學生以正確的意識認識自己,才能和周圍人、環境等和諧相處,在創新思維的引導下,正確決策,成長為獨立的個體[1]。
(二)面向學生未來生活
生活技巧教育中包含十項能力,主要是培養學生形成正確自我認知,明確自身定位,以批判性思維掌握問題的處理方法,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使用有效的溝通技巧,走出困境。同時掌握管理自身情緒以及釋放壓力方法,實現自我調節,提高應對矛盾能力。職業學校對學生開展生活技能方面的教育,能夠幫助學生提高自身認知,思維、自我管理等能力,使學生更好地應對生活挑戰,進而積極參與到社會生活當中。
二、職業學校生活技能常識教育策略
(一)提高重視程度
職業院校的生活技能教育對學生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對此國家應重視此項教育,倡導在高校內展開度學生的生活技能以及常識教育,將此項教育納入高校的教育體系當中。教育過程可在課堂教育中對學生技能常識展開系統化教育,同時在實踐課堂中展開技能教育。國家針對高職學生的技能訓練,出臺專項教育政策以及實施計劃。各大高校按照學生具體需求,有針對性地完成課程開發,重點從教學資源、方法、流程等方面入手,結合高校人才培養目標,靈活實施此項教育內容。
(二)豐富教育形式
為保障職業院校此項教育的有效性,可積極和其他國家展開合作,借鑒國外此項教育先進理念,應用其教育成果,并展開本土化的實踐,保證理念、成果和我國職業院校學情的高度適應性。保證教育形式的豐富性,如:高??墒褂谩氨匦拚n”和“選修課”等方式開展生活技能教育,設置教學模塊,讓學生結合自身興趣,自主選擇學習的內容,使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同時,重視信息技術的應用,開發出更多和生活技能相關的教育資源,使用微課、慕課等形式,展開線上和線下等同步教育模式,傳播生活技能教育內容。
此外,生活技能的教育離不開生活化的內容,在學校實踐活動中融入技能教育。通常,學校中社團類實踐活動與理論教學都涉及到部分生活技能方面的教育內容,但是系統性不足,對此,職業學校的工作重點應將技能教育和學校實踐活動相融合,形成全面育人工作體系,完善職業人才的生活技能培養體系。
(三)完善課堂設計
以職業學生決策能力的培養為例,通過明確教學目標以及教學過程兩方面完善課堂設計。在教學目標方面,針對課堂展開整體設計,使用情境教學方式,讓學生獲得更多決策經驗,意識到決策能力的影響與重要性。以教學活動為載體,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和反思,收集信息,明確事情緩急順序,制定科學決策方案。
在教學過程方面,應做到以下幾點:第一,設計情境體驗活動,讓學生制作清單,掌握決策過程重點事項,結合實踐經驗,激發起情感與感官,獲取決策體驗;第二,學生獲得經驗之后,需要以此為依據展開反思、觀察等,當學生自主制作清單之后,可使用小組討論方式,展開“頭腦風暴”,培養學生決策環節反思能力與觀察能力,之后引導學生按照以往經驗以及觀察結果,不斷將決策清單加以完善。第三,聯系實際,當學生展開“擇業”決策時,可使用“職業匹配表”方式,設計“盤點自我”內容,分析自身性格特點、學習優勢、愛好、生活態度等,并使用他人“輔助評估”方式,引入教師、同學等評價內容,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身,結合企業需求以及自身優勢準確評估,完成擇業決策[2]。
結論:總而言之,職業學校的生活技能教育對學生成長具有重要影響,學校需要結合學生現狀,樹立全新的教育觀念,豐富此項工作的教學方式,完善教學過程,保障教育效果,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沈綺云,歐陽河.生活技能教育的理論基礎與價值[J].校園心理,2019,17(03):234-237.
[2]劉敬云,劉文利.全面性教育中的生活技能教育及其測評[J].江蘇教育,2019(40):43-44+51.
作者簡介:宋培(1982.4-),男,中共黨員,徐州機電技師學院總務處處長,畢業于江蘇師范大學計算機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