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玉霞
【摘 要】新形勢下,新聞記者的思維需要跟隨著時代的變化而發生轉變,尤其伴隨著智能寫作的出現,新聞記者的思維如果不進行轉換,將被社會所淘汰。本篇文章首先對智能寫作的應用現狀和優劣勢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智能寫作促進新聞記者思維轉變這一結論,新聞記者要不斷提升自身專業技術水平和撰寫能力,迎接職業的新篇章。
【關鍵詞】智能寫作;新聞記者;思維轉換
中圖分類號:G214.2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07-0231-01
所謂智能寫作,最早來源于美國,也被稱為機器人寫作,是利用大數據技術以及人工智能技術,開展相關內容的寫作,尤其在新聞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現在很多新聞記者都隨身攜帶智能寫作軟件,儼然已經成為新聞稿件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但新聞記者如果僅僅依賴智能寫作軟件,寫作思維就會固化,未來的職業發展會遇到瓶頸。
一、智能寫作的應用現狀及優劣勢
(一)智能寫作的流程步驟
智能寫作在國內發展較晚,在2015年,騰訊財經發表了第一篇智能新聞,相比于美國已經開始批量產出新聞稿,在某種程度上,它們也能保證稿件的質量。智能寫作一般采用如下流程:將采集到的新聞數據錄入電腦,通過提取關鍵詞,并對文章的結構進行處理,套用固定的模板,最終形成新聞稿件[1]。智能寫作需要數據的支撐,在大規模投入使用時,需要細分每一步工作,做到專業化。此外,智能寫作也可以做到私人訂制,根據新聞記者的寫作風格進行數據錄入、分析、撰寫、審核等流程,進而根據不同新聞記者的寫作風格制定標準化模板。
(二)智能寫作的重要性
寫作依靠人腦的最為關鍵的點在于創意,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精神產品具有一定的虛擬性,很難實現自動化,因此很多新聞稿件都是手寫的。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社會發展規律的變化,工業化需要商業予以支撐,這就推動了智能寫作的發展。市場競爭激烈,只有提高新聞的投稿效率,才能促進新聞寫作朝著自動化的方向發展,用電腦代替人工,提升產出速度。雖然智能寫作很難寫出出彩的稿件,但是稿件具有一定的穩定性,能夠避免一些低級錯誤。新聞媒體在商業競爭的背景下,想要脫穎而出,就需要采用先進的方式,提高經濟效益。
(三)智能寫作的優劣勢
對于智能寫作來說,最大的優勢莫過于效率高,可以進行量產,尤其是新聞記者在撰寫通告時,處理數據耗時耗力,而且是重復性的工作,具有較低的附加價值,這時運用智能寫作,可以節省很多時間投入到其他需要創造性的新聞稿件中[2]。再者,在處理數據方面,智能寫作相對準確,體現了新聞的嚴謹性。智能寫作的發展,使得受眾有更多的選擇余地,通過搜索引擎便可以找到想搜索的內容。雖然智能寫作有很多優勢,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例如內容相對單一,無法體現靈活性和互動性,無法展現文字的魅力,關于訪談類、追蹤報道類的新聞,還需要依靠新聞記者進行撰寫。
二、智能寫作促進新聞記者的思維轉變
(一)突出新聞的“人情味”
作為一種量產模式,智能寫作雖可以提升新聞稿的寫作效率,但是需要在新聞中突出人情味,否則所有的文章將千篇一律。從長遠發展來說,人工智能還會有進一步的發展空間,寫作能力也會逐步提升,新聞記者需要揚長避短,發揮自身優勢,才不會被社會所淘汰。首先,可以鉆研有“人情味”的新聞稿件,通過一個畫面和語言,進行細致的撰寫,比智能寫作的稿件更具有說服力;其次,充分發掘人性之美,只要與人有關的新聞報道,智能寫作無法勝任,需要新聞記者親自走到事件現場,收集一手資料,采訪當事人[3]。因此新聞記者需要“走出去”,轉變現有思維模式,體驗世間人情冷暖,提升語言表達和溝通能力,發掘事件背后所體現的真情實感,報道能折射社會熱點的話題。
(二)加強自身專業技術學習
智能化寫作產出的文章需要新聞記者進行數據真偽的判斷、文字的潤色和內容的把關,因此,新聞記者需要加強自身專業技術的學習,提升自身的語言文字撰寫能力,才能勝任新聞記者這個工作崗位。傳媒公司可以成立專門的智能寫作部門,提供技術支持,讓新聞記者參與其中,實現量產新聞的目的。只有新聞記者熟練使用智能軟件,快速處理文章,才能使新聞寫作變得更加省時省力,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了文章的質量,增加了工作效率。
(三)加大個性化的新聞評論撰寫力度
新聞記者思維的轉化還體現在需要加大個性化的新聞評論撰寫力度,充分利用新聞的二次開發,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文章可以千篇一律,但是新聞評論是有思想和個性的,新聞記者只有用獨特的思維模式,深入理解新聞案件,對事件背后所折射的本質進行深度解讀,提升話題熱度,才能彰顯新聞的溫度。此外,新聞評論的重要性還體現在可以幫助品牌樹立品牌特色,展現品牌魅力。
智能寫作目前并不能對新聞記者的職業造成威脅,但是從長遠的角度出發,其發展將會對傳統的新聞行業造成影響,尤其智能化發展在未來將會有很大的發展前景。新聞記者只有與時俱進,不斷轉變現有思維模式,將精力輸出在智能領域無法完成的部分,才能實現職業轉型。
參考文獻:
[1]白龍.新聞寫作機器人在美國新聞業的應用[J].青年記者,2016,(5):99-100.
[2]付松聚.我國首創機器新聞與人工新聞寫作之實證性研究——以8月CPI新聞報道為例[J].傳媒觀察,2015,(11):14-16.
[3]胡巨成.我所體會的新聞寫作的三個層次[J].中國記者,2016,(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