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
【摘要】高職院校對人才進行培養時,主要為了實現學生就業率的提升,并且對現代市場運作關于人才的需要進行滿足。在步入社會之后,關于學生所具備的綜合素質方面,將職業技能與職業精神包括進來。高職院校在開展人才培養活動的過程中,普遍重視職業技能培養,對職業精神培養工作關注程度比較低。通過高職學生職業技能與職業精神融合培養研究與實踐工作的開展,能夠為高職院校學生就業率的提升創造良好條件。
【關鍵詞】高職學生職業技能職業精神融合培養
在技術技能人才職業素質中,關于其構成要素方面,將職業技能與職業精神包括進來。在傳統的高職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工作中,通常是分開開展職業技能與職業精神培養工作,這樣很難提升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不利于高職學生的未來發展。為了實現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高職院校應當將職業技能與職業精神培養工作融合起來,為學生未來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一、職業技能和職業精神的內涵解讀
所謂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精神指的是,在對社會分工進行參與的過程中,勞動者利用持續學習積累活動,促使自身具備一定的職業信念、職業知識技能以及有關行為規范。通常來說,關于職業技能方面,主要包括職業知識與職業能力。其中,在職業知識中,主要包括專業知識、經濟知識與管理知識。在職業能力中,主要包括專業能力、創新創業能力、信息、處理能力、溝通合作能力、語言運用能力與持續學習能力。關于職業精神方面,主要包括職業道德、職業意識與職業行為習慣。其中,在職業道德中,主要包括誠實守信、公平正直、承擔責任與關心尊重他人。在職業意識中,主要包括吃苦耐勞、敬業愛崗、團結協作、現代意識與積極進取。在職業行為習慣中,主要包括職業認同、職業行為與可持續發展。
二、高職學生職業技能與職業精神融合培養價值
1、有助于培養學生職業精神
一些高職院校在對技術技能人才進行培養的過程中,關于職業精神培養方面,只是停留在形勢層面,未系統安排,并設計職業精神培養工作。因為職業精神形成過程比較繁瑣復雜,并且所花費的時間比較長,這樣就會影響相關工作的開展。通過高職學生職業技能與職業精神融合培養工作,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職業精神發展機會,進而提高學生職業精神水平。
2、有助于提升學生職業技能水平
在開展相關教學工作的過程中,能夠強化職業技能培養,為學生提供充足的訓練時間,并在短時間內對系統反饋進行獲取,這樣學生就會具備比較高的熟練度。然而,在開展職業技能培養工作的過程中,職業精神的存在形式比較零散,不具備一定系統性,不同于技術技能人才具體工作中的職業精神,這樣所生成的職業技能屬于機械訓練產物,具備較低可遷移性。通過高職學生職業技能與職業精神的融合培養,在生成職業技能的過程中,能夠對職業精神的作用進行獲取,促使職業技能與職業實踐需求相符合,通過職業精神的引導作用,進一步提高職業技能。
3、有助于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
對于高職教育而言,其主要任務,就是對一線崗位所需求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進行培養。要想使高職學生得到可持續發展,促使所培養的技術技能人才具備一定的綜合職業素質。關于有關綜合職業素質方面,主要包括突出可遷移性的職業技能與較高水平的職業精神。利用高職學生職業技能與職業精神融合培養,能夠為職業精神的發展創造良好條件,實現學生職業精神水平的提高,與此同時,還能夠增強職業技能的可遷移性,幫助越來越多的高職學生成為具備較高綜合素質的技術技能人才,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4、有助于轉變人們對高職學生與高職教育的看法
受到學位、生源、招生錄取安排等因素的影響,人們對高職教育存在一定偏見,認為其屬于“斷頭教育”,“失敗者教育”。黨和政府對高職教育的發展給予高度關注,利用多樣化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們對高職教育的看法。然而,由于不注重職業精神培養工作,高職院校所培養出來的學生基本具備較高職業技能,但是缺乏相關職業精神,例如:吃苦耐勞、團結協作等。通過高職學生職業技能與職業精神融合培養,能夠使高職學生具備較高職業技能與職業精神,進而促使人們對高職學生群體與高級教育的看法得到轉變。
三、高職學生職業技能與職業精神融合培養措施
1、將專業課程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起來
針對高職學生,在開展職業技能與職業精神融合培養工作的過程中,可以對相關課程體系進行建設,并高效體現出課程體系的具體作用于價值,進而為專業課程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工作的開展,創造良好條件。在對相關課程體系進行建設的過程中,首先應當對學生自身綜合素質進行系統考量,將其置于突出地位,還應當于具體情況緊密聯系起來,對有關可持續發展目標進行建設,確保所制定的可持續發展目標能夠與具體要求相符合,以此來優化學生的培養效果。針對課程教學內容,在開展相關研究與分析工作的過程中,應當將專業課程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緊密聯系起來,確保課堂教育活動的順利進行,并最大限度將其價值體現出來。高職院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當將職業精神培養加入進來,確保職業精神培養能夠滲透整個課程教學活動,進而激發其學生的職業興趣,進一步提高學生職業素質。利用該形式,能夠對學生良好職業精神意識的培養起到促進作用,并對學生職業行為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
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與提升離不開具體實踐活動。在當前的專業課程教學工作中,實踐課程所占的比重比較少。針對這種情況,應當注重增加實踐課程內容。在實踐活動教學中,除了對校內資源進行充分利用之外,學校還應當加強與企業的交流和合作,共同對校外實訓基地進行建設。這樣學生在開展實踐活動的過程中,能夠深入企業一線生產環境,在對有關實踐技能進行掌握的同時,還能夠對本專業的職業文化進行深入認識與感知。在進行校外實踐活動時,可以通過優秀員工的培訓與指導活動,實現學生專業能力與水平的提高,增強其職業素養。
2、職業技能與職業精神融合培養的評價體系
關于職業技能與職業精神融合的重要作用方面,高職院校應當對其有著正確認識。關于高職學生職業精神的培養方面,除了與校開展相關教學活動存在一定聯系之外,還有校外的企業實踐活動密不可分。在參加企業實踐活動的過程中,通過深入企業生產一線,高職學生能夠對有關技能進行掌握,加強對課本知識內容的理解與鞏固,實現知識與技能應用能力的提升。在實踐活動中,學生還能夠收到企業工人的認真、負責、敬業、奉獻工作態度的影響,進而實現自身職業精神的培養與提升。
為了能夠將職業精神在學生日常學習與未來工作的重要性凸顯出來,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所制定的評價體系應當與職業技能和職業精神融合的要求與規定相符合。在開展具體評價工作的過程中,關于有關評價內容方面,應當高度重視學生實踐活動,并對其所占的比例進行加大,確保學生實踐活動能夠與職業精神培養融合起來。通過實踐活動,將職業技能與職業精神真正融合起來。
3、強化教師培育與引導工作
在對高職學生職業精神進行培養的過程中,高職院校教師發揮著關鍵作用。針對當前的教師定期輪訓制度,高職院校應當深入開展相關健全工作,鼓勵越來越多的教師深入企業生產一線,參加相關實踐活動,學校與企業可以聯合對專業教師進行培訓,利用生產實踐活動,能夠幫助專業教師對先進技術工藝進行掌握,轉變自身教育理念,實現專業能力與水平的提高,通過對職業文化進行感知,還能夠實現教師自身職業道德與職業素養的提高,這樣在開展相關教學工作的過程中,能夠針對性地對學生職業精神進行培養。
除此之外,高職院校還應該進一步強化兼職教師隊伍建設活動。可以邀請行業技術專家與企業優秀工作人員擔任學校專兼職教師,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掌握先進技術工藝與一線實踐經驗,還能夠使學生對其高尚的職業精神進行感知,利用職業文化的熏陶作用,增強學生專業知識學習與實踐的積極性。
四、結束語
高職學生所具備的職業技能與職業精神的融合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的就業能力,換而言之,學生自身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精神的融合度越高,其就會獲得較高就業成功概率。針對學生個人的職業發展而言,只有具備一定的職業技能與職業精神,才能為自己順利就業,創造良好機會,實現就業競爭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畢艷茹.高職學生職業技能與職業精神相融合的研究[J].智庫時代,2019(44):78+80.
[2]周凱.建筑類高職學生職業技能與職業精神融合培養策略研究[J].居舍,2019(29):198.
[3]孫云志.促進職業技能與職業精神培養“高度融合”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評《高職學生職業技能與職業精神融合培養研究》[J].職教論壇,2019(10):2.
[4]黃倩.延安精神視域下職業院校學生人文素養、職業精神、職業技能的融合培養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9,6(34): 253-254.
課題來源:武漢城市職業學院校級教學研究課題《職業技能培養與精神養成相融合的教學改革創新研究》(課題編號:2017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