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薇
【摘要】在高職院校生源類型多樣化的背景下,結合高職學生個性特點和職業生涯規劃,以《管理溝通》課程為例進行課程考核方案設計,以期通過建立過程性考核和結果性考核相結合課程考核評價方案,打破常規,因材施教,積極創新《管理溝通》課程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引導學生掌握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多樣化的項目實踐經驗。實踐證明,該方案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
【關鍵詞】課程考核管理溝通
隨著高校的不斷擴招,各高校招生規模也逐漸擴大,高職院校也不例外,生源類型多樣化的背景下,高職院校的學生和課堂都出現了諸多新特點,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模式等都面臨著新的挑戰,高職院校的課程考核評價方案也不能停留于傳統的終結性考核方式,以此來評價學生的課程學習情況缺乏全面性、科學性和客觀性,忽略了其它諸如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從而影響學生的培養質量。根據高職學生的個性特點,學習特點以及心理特點等,采取相應的教學手段和課程考核方式,是歷史賦予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管理者的使命。
1.實施背景及目標
《管理溝通》作為我校電子信息技術專業(中職生源)體系中的一門的職業發展課,是實現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培養學生職業能力、職業素養、職業發展能力的重要課程。本課程開設于人才培養方案的第三學期,課程目標是培養基層管理崗位工作人員的管理溝通技能與素質,通過本課程教學培養學生的四大關鍵能力,即自我溝通能力、人際溝通能力、組織內部溝通能力、組織外部溝通能力。通過近幾年授課實際情況發現,中職生源的學生普遍存在課堂自我控制能力差、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興趣不濃、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自卑感強等問題,但也有明顯的優勢,如成才意識、競爭意識、參與意識都非常強,同時參與實踐活動的積極性較高的特點。本案例充分結合高職學生的個性特點與職業生涯發展規劃,積極探索課程教學改革,力求建立科學合理的課程考核評價方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潛能,對《管理溝通》課程考核方式進行創新設計,并予以實驗驗證。
2.實施方案
通過學生座談會和問卷調查,與團隊專業老師及企業專家交流溝通,擬定《管理溝通》課程考核評價方案,并在實施過程中逐步修訂完善。
2.1課程考核評價方案
本課程考核評價方案突出全面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采用過程性考核與結果性考核相結合的評價方法,過程考核主要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學習態度,項目完成質量、課堂表現等方面進行評價;結果性考核是針對學生對知識和技能掌握情況的評價,以公平科學的方式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注重學生學習過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考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采用個體任務為主,團隊任務為輔的考核形式,讓學生在考核過程中提升自我管理能力,組織能力,協調能力,溝通能力,使該課程的考核評價方案更加全面客觀,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詳細如圖1所示。
2.2課程考核評價方案實施
2.2.1學習態度考核成績
課程學習態度考核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出勤,由任課教師、學習委員嚴格做好每節課的考勤工作;二是課堂表現,主要考核學生的課堂紀律、課堂任務完成情況、課堂學習表現等方面;三是平時作業,主要考核學生課堂及課后作業完成質量,如表2所示。學期結束時,根據平時考核記錄,進行數據匯總,得出此項個人分值,計入期末總評成績中。
根據實施經驗,這種考核方式能夠提升學生的組織紀律性,減少遲到早退,曠課等現象;同時,可以調動學生課堂積極性,主動參與課堂活動,增強學生間的溝通交流。
備注:具體的各項評分依據如下:
⑴出勤情況,即有無曠課和遲到情況;基本分100分,遲到、早退一次扣5分、曠課一次扣10分
⑵課堂表現,即是否能夠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基本分100分,能夠積極參與課堂活動,且任務完成較好的一次加5分。睡覺、講話、玩手機游戲等情況,發現一次扣5分。
⑶平時作業,即課堂和課后作業完成情況;以學生完成歷次書面作業平均值計算。
每課次記錄,最后的平時表現成績按權重進行計算。
2.2.2課程子項目考核成績
本課程根據高職學生個性特點及職業發展規劃,設定三個子項目進行考核:口頭溝通、書面溝通、團隊溝通,每個項目考核均在相關知識點講授及技能指導結束后進行。口頭溝通的項目任務為個人演講,旨在提升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臨場應變能力,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材料收集、演講稿撰寫、演講練習任務;個人演講考核主要從現場演講內容、語言表達、形象風度、現場效果四個方面評分,最終算出該項目的總分,如表3所示。書面溝通主要考查學生簡歷設計的能力,簡歷是學生求職過程中必須掌握的一種書面表達形式,考核主要從簡歷外觀設計、簡歷內容、簡歷用語、突出重點、真實程度和附加信息等方面進行評分,如圖4所示。團隊溝通的項目任務為會議實踐環節,要求學生分成三組進行相應主題會議,期間一組負責會議實戰演練、一組負責會議記錄、一組負責傾聽,隨后輪換,直至三組學生分別經歷以上三個環節,最終此項目考核根據其會議參與情況、會議記錄書寫規范性及現場傾聽效果三方面進行評分。

備注:(1)會議個人表現主要考核學生在會議過程中的語句表達、建議的合理性、主題的契合度等方面的展現,會議主持人單項加5分。
(2)會議記錄主要考核學生書面表達能力,考查學生的字跡是否清晰端正、語句表達是否通順、會議重點記錄是否簡潔完整。
(3)傾聽效果主要從現場觀察學生在觀看另兩組同學演練的過程中是否遵守會場紀律,是否做到積極有效的傾聽。
2.2.3期末總評考核成績
為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知識的應用能力,提倡創新型學習,體現高職學生的特點、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采用過程性考核和結果性考核相結合的方式開展,過程性考核成績以表2——表5中得分為依據,充分保證了考核的公正性和靈活性;結果性考核以期末課程小論文的形式進行,考查學生對本課程學習后的心得體會,從中可以看出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對課程的思考及感悟。
期末總評成績=學習態度*20%+口頭溝通*20%+書面溝通* 20%+團隊溝通*20%+小論文*20%。
3.結束語
通過基于高職學生個性發展的課程考核評價方案在《管理溝通》課程教學中的設計與實施,總結經驗如下:
(1)健全了教學過程質量保障體系。實踐證明,考核評價方案的改革促進了課程教學內容的合理組織,老師的課堂教學組織更加講究細節,準備更加充分,對學生學習的督促更具體。同時理論結合實踐,強調學生個人綜合能力的培養,受到學生的好評。
(2)促進教師角色轉化,增進了師生間的交流。過程性考核方式賦予了老師考核學生較大的靈活性,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學習質量不斷進行綜合判斷,有更多的機會來實踐利用考核分數引導學生實現課程教學目標。老師逐步從傳統單一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和促進者,增加了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流機會,師生關系更加融洽。
(3)引領學生的個性發展和職業生涯規劃。根據高職學生的共性特點,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生的學習給予更加客觀的評價,提升學生個人能力和團隊溝通能力,使學生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達到了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職業興趣的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王書立,張立軍.淺談過程性考核在高職“企業會計實務”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9):60-63.
[2]劉親榮.基于高職學生特點的應用寫作課堂有效教學模式探究[J].高教論壇,2015(2):126-219.
[3]鄒軍,張興旺,費姝霞.基于高職學生個性發展的課程考核評價方案探索——以《數控加工工藝與編程》課程為例[J].教育培訓,2019(8)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