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菁蘭
【摘 要】十九大報告強調,要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推進醫養結合,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作為未來五年甚至更長時間的老齡事業路線圖,十九大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安指明了方向。本文以“離退休干部”作為研究群體,針對這一群體的特點,著重講述如何使他們“老有所樂”,使他們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保障,從而倡導將文化養老與離退休干部工作有機結合、有效滲透,既能提升老干部們的退休生活質量,又造福于群眾。
【關鍵詞】離退休干部;文化養老;實現路徑
中圖分類號:C915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06-0208-02
文化養老是以老年人的物質生活需求基本得到保障為前提,以滿足精神需求為基礎,以溝通情感、交流思想、擁有健康身心為基本內容,以張揚個性、崇尚獨立、享受快樂、愉悅精神為目的的養老方式。推行文化養老不僅是對離退休干部的人文關懷,也應當成為政府和社會的共同責任。讓老干部過上有尊嚴的、體面的、有幸福感的老年生活,需要關注他們的心理需求,完善相關政策制度,跟進各種行動舉措。
一、離退休干部為什么需要文化養老
離休干部是解放前參加革命工作,現在已經離職休養的老干部。退休干部是解放后參加工作,擔任過領導崗位,并從崗位上退下來的老干部。離退休干部中的很多人退休前在單位都擔任著比較重要的角色,擔任過領導職位,事業有成,人脈廣泛,社會地位較高,比普通退休者獲得過更多的尊敬和聲譽。因此,他們的養老資源相對豐富,養老條件相對優渥。在老干部物質生活得到保障的同時,他們的精神文化需求也要關注。
對于人們來說,退休是生活狀態上一個極大的轉變。退休后,有人退而不休,發揮余熱;有人樂觀逍遙,休閑養生;也有人孤獨寂寥,過著空巢老人般的生活……不同的群體,也許有著不同的生活方式,但老人的心理情感和精神世界,是全社會必須關注的問題。尤其對于曾擔任過領導職位的干部來講,從身居要職時人們的“畢恭畢敬”到退休后的“人走茶涼”,心理上可能會很難適應,心理落差也比一般人更大。
這一方面要靠老人自我調節,對退休要有一個正確的看法。不管職位高下,人總有退休的一天,這是生命歷程中一個必然經歷的過程,要讓心理與行為提前到位,積極調整。另一方面,主動參加集體活動,豐富老年生活,擴大自己的社會圈子、朋友圈子,重新形成新的生活方式,這需要社會和政府的努力,繼續發揮老同志的政治優勢、經驗優勢、威望優勢,一如既往為城市的改革、發展、穩定建言獻策、奉獻余熱,繼續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增添正能量。這樣不僅有助于幫助老人走出失落郁悶的心理困境,充實退休生活,還有助于發揮其社會價值,找回自信心和自我認同感。所以,文化養老對離退休老干部群體來講有著重要意義。
二、上海市做了哪些工作
(一)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
2019年1月17日上午,長寧區四套班子領導和老干部舉行團拜會,節目種類多樣,精彩紛呈,包括詩朗誦、獨唱、快板、黃梅戲、魔術等節目。這既是全區離退休干部文化生活的集中展示,也是迎接新年的集體聯歡。2019年4月,閔行區審計局離退休黨員干部通過參觀廣富林遺址,進一步了解了古代勞動人民的生活起居,更看到了當今社會的經濟發展和文明進步。2019年9月,楊浦區新江灣城街道黨工委為社區離退休黨員們帶來了一堂以《國際形勢與習近平外交思想》為題的黨課,使老干部們對當前的國際形勢和習近平新時代外交思想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二)發揮離退休干部黨員的引領作用
2018年,楊浦區五角場街道黨工委將城市社區離退休干部黨建工作納入基層黨建工作總體規劃。對城市社區離退休干部黨建工作進行專題學習和研究部署,激發離退休干部黨員“參與”的積極性,增強黨組織向心力。以離退休黨支部黨員為骨干,帶領志愿者團隊參與各項巡邏值守活動。離退休干部黨員集思廣益、建言獻策,激發新活力,積極探索工作,推動了社區離退休“常規型”黨支部及離退休“功能型”黨支部的建設,進一步實現了對社區離退休干部黨員自我教育、關愛互助、學習交流、發揮正能量等作用。
(三)引領離退休干部參與社區治理
2019年,楊浦延吉社區黨委直接指導,積極引導離退休干部黨員為社區黨建和社區建設添磚加瓦,使離退休干部黨員們在參與社區的各項活動中發揮自身優點、專業技能,為社區服務各顯風采,老同志們在社區增強了歸屬感、獲得感。不斷發揮社區離退休干部黨支部的核心作用,積極參與社區居民自治管理,做自治共治的“帶頭人”。如,圍繞“黨建·服務”,動員政法戰線的離退休干部黨員加入“葛海英博愛工作站”功能型黨支部,為社區居民提供法律咨詢等服務。又如,圍繞“黨建·責任”,組織近三百名退休干部黨員加入“看家網”志愿者隊伍,助力平安社區建設。動員退休干部黨員帶頭簽約并參與矛盾化解工作,保障軌道交通18號線等重大工程順利推進。
三、如何完善離退休干部文化養老工作
(一)文化活動的有效開展
不斷推進文化養老,讓老年人老有所樂,動員和組織廣大老年人參與到文化活動當中。一是定期舉辦文藝匯演或才藝展示,比如以各種節假日或每月的某一天為準,使老干部的文化生活豐富起來。二是可以定期組織老干部上黨課,或舉辦一些與時事政治、健康生活、營養、心理有關的講座和論壇,使他們能緊跟時代發展,了解新信息、新動態、新知識。三是可以不定期組織離退休老干部出游,去一些距離較近的革命紀念地和遺址,或踏青、郊游、爬山,等等。
(二)政府、社區和家庭的共同努力
政府機構、社會團體和家庭則應結合實際,在滿足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的前提下,積極為老年人的“文化養老”創造條件,逐步實現“老有所為”和“老有所樂”。政府應不斷完善文化養老體系建設,出臺相關政策,創造允許和鼓勵老干部發光發熱的環境。社區應“因地制宜”,以社區黨委為牽頭人,充分發揮老領導的政治優勢,積極宣傳黨的政策方針和決策部署,聚焦區委、區政府中心工作,提出意見建議,協助政府做好基層自治、矛盾調解、公益服務等工作,釋放傳遞正能量。子女要和老人多溝通交流,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老人自身要積極樂觀,主動參與,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和自愿的前提下,繼續發揮價值。
(三)建立工作機制,注重常態長效
先后制定離退休干部黨支部學習教育、黨員活動、經費使用、支部書記選配和學習培訓等制度,推動支部的規范運作和長效發展。建立服務保障機制。就離退休干部黨員日常表現和活動參與情況雙向聯系反饋。建立考核激勵機制,明確將城市社區離退休干部黨建工作納入居民區基層黨建責任制考核。積極宣傳社區離退休干部黨組織和黨員先進典型,鼓勵離退休干部黨員當好樓組黨建與睦鄰自治的“領頭雁”。
參考文獻:
[1]單忠獻.“文化養老”的功能及其實現路徑[J].中共青島市黨委校,青島行政學院學報,2018(4).
[2]沈勤,韻卓敏.新時代文化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路徑探析[J].廣西社會科學,2019(8).
[3]張小妹.加強離退人員制度建設是文化養老的根本保障——以陜西省社會科學院為例[J].新西部,2019(8).
[4]樊樹林.用文化養老托起更加絢麗的“夕陽紅”[N].新疆日報,2018.
[5]蔣超.淺談如何做好新形勢下“文化養老”工作[J].勞動保障世界,2019(3).
[6]杜玉霞.文化養老及其發展策略探析[J].北方音樂,2018(12).
[7]賈立瑩.用“文化養老”理念引領 新時期離退休工作[J].國防科技工業,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