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建設蘇州工業園區,筑巢引鳳。法國歐萊雅集團在中國設立分公司,對東道國和投資國帶來眾多積極效應,帶動上下游企業發展,具有積極的競爭和示范作用,從而進一步帶來積極的就業效應。
【關鍵詞】歐萊雅就業效應
一、世界趨勢與筑巢引鳳
(一)世界投資發展趨勢——經濟特區
2019年《世界投資報告》指出,世界各國看到利用經濟特區作為吸引投資、促進工業
發展的關鍵政策工具的爆炸性增長。大多數特區提供財政激勵、關稅減免;關于土地使用權、許可證和執照或就業規則的有利于工商業的條例;行政精簡和便利化;基礎設施支持。
(二)蘇州自貿區和蘇州工業園區
蘇州工業園區于1994年5月實施啟動,屬于蘇州市吳中區,是中國和新加坡兩國政府間的重要合作項目。
蘇州自貿區的高端制造與國際貿易區東與昆山市接壤。具有以下五點優勢:
一是區位優勢獨特。二是產業基礎良好。累計吸引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386家,形成技術知識密集、附加值高、關聯性強的六類產業集群,分別是智能制造、商貿物流、健康醫藥、自主品牌高科技、高端機械設備、汽車零部件。三是功能配套完善。擁有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四是政策功能領先。五是發展潛力強勁。
二、歐萊雅集團情況介紹
法國的化妝品公司,創辦于1907年,2018年全球第一大化妝品牌。自1920年起,開始一系列收購之舉,截至目前,旗下有頂級品牌赫蓮娜;一線品牌蘭蔻、喬治阿瑪尼;二線品牌碧歐泉、科顏氏;三線或三線以下品牌:中國品牌羽西、巴黎歐萊雅;彩妝線品牌植村秀、美寶蓮、圣羅蘭等。
歐萊雅(中國)有限公司蘇州分公司成立于2003年08月11日。2005年以來,歐萊雅中國推出中國市場三大戰略:
一是在上海設立歐萊雅全球研發中心。
二是因為蘇州工業園區是中國和新加坡兩國政府間的重要合作項目,歐萊雅集團順勢而為,在新加坡的亞太地區管理培訓發展中心遷往中國。
三是在中國設立針對全球的品牌研究推廣部。這事實上是歐萊雅在產品研發、人才管理、品牌推廣等方面對其中國市場進行全面支持,加大了進攻的強度。
三、綠地投資背后的國際直接投資理論基礎
是什么讓歐萊雅公司選擇放棄貿易方式,偏好直接在中國投資建廠?并且選擇綠地投資的方式?——鄧寧的國際生產折衷理論有效地結合了海默的壟斷優勢理論和以“科斯定理”為基礎的內部化理論(內部化收益大于內部化成本),主要從所有權優勢、內部化優勢、區位優勢三點來展開。
四、外商對華投資帶來的變化與經濟效應分析
(一)外商對華投資帶來的變化
歐萊雅耗資3千萬美元在蘇州新加坡工業園區建造了分工廠。
綠地投資,貼近市場,對于投資國而言,這個投資選擇帶來的收益顯著。2018年財務報表中,歐萊雅集團在亞太地區的銷售業績創下了14年來最高的一年。歐萊雅集團在2018年同比去年的銷售額增長了7.1%,銷售總額達到了269億歐元,其中線上銷售額達 30億歐元。這個數據顯示,歐萊雅集團在中國市場的帶領下,在整個亞太地區的銷售額超過了70億歐元,縱向是比去年上漲了,橫向也超越了北美市場的銷售總額。
(二)就業效應
從長期來看,跨國公司的進入帶動了東道國的就業福利,提高了整體的就業水平,其影響主要體現在就業數量與就業質量兩個方面。
1.就業數量效應
全國的就業情況。從2015年到2018年,城鎮人口失業率基本保持在4%左右,具體分別是4.05%,4.02%,4.05%,4.09%,3.95%。綠地投資不同于跨國并購,需要興建廠房等基礎設施建設,創造大量短期就業機會;從長期看,正式投入生產運營需要大量生產人員和銷售管理人員,持續性地為當地提供就業機會。
蘇州市自發展蘇州工業園區以來,在崗職工數量總體穩步上升。蘇州市區在崗職工人數從2003年的42.92萬人增長到2017年的146.30萬人。
工資水平也持續穩定地上升。截至2017年,蘇州市區年平均工資已達91772元。每年同比增速基本保持在10%左右。
2.就業質量
關于就業質量,從蘇州的歷屆畢業生的數量與質量,以及教資投入等方面反應。全市的畢業生數量從2003年的217663人,到2015年突破25萬人,再到到2017年的290286人,增長了33.36%。就業生整體素質也有所提升,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在當年應屆畢業生所占比例從6.98%上升到23.16%。具體畢業生素質情況變化見圖2-3。①
從師資力量上看,全市的教師總數從2003年的53125人,上升到2017年的86054人,增長了61.98%,專任教師數量持續且快速上升。其中,普通高等學校教師人數基本保持在500到1000人的增長規模,而中等職業教育學校和技工學校的教師數量,在2007年后增速緩慢,基本上分別維持在4900人與1300人左右,其中技工學校的師資規模2013年和2015年出現數量的減少。②
五、結論
歐萊雅集團蘇州分公司在華綠地投資給東道國中國帶來積極的競爭與示范效應,促進上下游產業的發展,從而間接地、持續地帶來積極的就業效應,促進當地百姓就業,促使勞動力素質地提高。
參考文獻:
[1]劉輝群、王洋,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國內就業效應:基于投資主體和行業分析[J].國際商務——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報, 2001,(4)
[2]王劍.外國直接投資對中國就業效應的實證研究[J].世界經濟研究,2005(9)
[3]王江.跨國公司在華投資進入模式的經濟效應分析[J].特區經濟,2007(8)
[4]胡鞍鋼.中國就業形式分析[J].經濟研究參考,2002,(59)
[5]李冰潔,馮宗憲.跨國公司進入中國市場的模式研究[J].統計與決策,2006,(2)
作者簡介:周佳婧,出生年月:1998年11月,性別:女,民族:漢族,籍貫:浙江省杭州市,學歷: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