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博
【摘要】在互聯網和移動通訊設備高度普及的新時代,也變相使不法分子的犯罪成本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降低。從我國實際情況看,電信詐騙犯罪屢禁不絕,在社會上影響面極廣,并且有著極大的危害性。而為了從根本上有效遏制這種犯罪行為的蔓延,深入進行法律研究以更好地防范就顯得尤為必要。
【關鍵詞】法律制度詐騙犯罪互聯網時代
引言:
網絡信息等諸多高新技術的發展,所帶來的除了民眾的便利之外,還有著犯罪技術的高智商化,其中尤其是通過新的移動信息端所進行的電信詐騙較為常見,并且也實際上造成了較大的社會經濟損失。而這類情況的擴大化,則會對政府的公信力造成嚴重影響,并且使得社會逐漸趨向于冷漠化,造成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度降低,并阻礙著全民素質的提高。
一、關于電信詐騙犯罪的法律背景問題
電信詐騙案件的逐步增長使得國家和社會關注度越來越大,在這一方面,司法部門從法律制度入手將其進行遏制,通過法律權威對犯罪案件進行了進一步的打擊。在信息化發達的新時代進行電信詐騙,由于互聯網信息的復雜性導致很難進行資金追回,然而卻也同樣的各區域進行互聯網金融服務密切合作,使得司法可以跨越時間和地域的限制,對遠隔千里之外的犯罪分子進行打擊。但是就目前我國電信詐騙犯罪情況來看,由于信息庫的建設和網絡平臺安全保障并不全面,仍然很難對這種電信詐騙進行全面杜絕,在不斷健全法律法規制度的同時,當務之急是從各方面首先提高群眾的防詐騙意識和其他諸多方面[1]。
二、對電信詐騙犯罪進行防范的法律規制及有效策略
我國針對于屢禁不絕的電信詐騙犯罪,已經通過最高人民法院進行了相關案件辦理的指導要求,并且根據詐騙犯罪的實際程度進行了條款規定的增設,這一點也是通過對犯罪成本的升高來減少犯罪風險,使得犯罪分子受到更大的壓力而減少此類行為。此外,也找出了一些對策希望能夠應對當前電信詐騙發生現象,就比如與金融企業進行聯合,對詐騙風險較高或者較為可疑的號碼進行標記,或者通過一些手機軟件,對民眾進行提醒和保障。而還有如下幾個方面,也應該是需要重視并且有一定的效果。
(一)在法律制度上根據實際情況進一步進行完善更新
詐騙分子的犯罪手法是根據我國的信息技術發展而進行更新的,這一點也就很容易導致我國法律制度由于沒有及時修改,而很難對犯罪行為進行處理。并且就目前實際電信詐騙犯罪的處理中,由于法律制度沒有進行及時的更新也造成了一些嚴重影響,在這一點方面就需要明確法律的預防犯罪能力,在電信詐騙方面就更需要對該能力的巨大法律效應進行加強,并且通過更深層次的處罰力度提高,維護法律的震懾力和尊嚴。這一點也是基于目前部分民眾被大額資金詐騙,或者詐騙販子欺騙一些貧困群體而必須進行的,目前這兩方面的詐騙甚至可能會深遠的影響到社會民眾的生命安全,或者是其生活保障受的嚴重損失。但是就目前根據其他法律犯罪和電信詐騙的實際情況來說,減少年齡保護制度將會是較好的方法,這一點也是減少低齡化電話詐騙的最好控制方法。具體來說,即使是未成年人也不可以由于法律的保護而為所欲為,僅根據其犯罪從屬于意愿給予嚴格的法律判斷。并且根據詐騙犯對于受害的危害程度,可以考慮在刑法上提高判決處罰力度,進一步對司法部門公信力進行加強[2]。
(二)在司法實踐上根據實際情況進一步進行拓展
對犯罪的各種形式更需要在司法實踐上進行范圍拓寬,也就是要聯合多個部門有效的對電信詐騙行為進行制止。舉例來說,通信行業和通訊運營商的配合就顯得極為重要,其中我國對于電話用戶真實信息的落實是有必要的,并且需要強制要求通信行業不可以單純考慮客戶方面,否則應該對通信行業進行追責,對民眾損失進行承擔。而在此基礎上,則要對具有真實信息的客戶進行信用度和頻繁換號記錄的調查,要對這一類型的客戶進行警惕,在異常情況出現時應該及時給予相應的檔案,以幫助司法工作進行。同樣的,金融行業也在此過程中有著重要的輔助作用,其中對實名制用戶所進行的追查和客戶信用體系的建立是極為重要的,一旦發現有客戶賬號出現異常,就應該進行有必要的追蹤監管,更深層次上對犯罪進行預先的防范。而就以上兩種行業來說,分別是對無姓名電話卡和銀行卡進行最大化的減少,以更好的從條件上限制電信犯罪的形成,而在公安進行司法辦案時相關部門也應該給予最大協助[3]。
(三)在防詐騙宣傳上進一步聯合社會各領域
無論是立法還是司法工作都是主要是在犯罪行為發生以后所進行的,是較為被動而且影響較廣的,因此,相對來說在源頭上進行電信詐騙的減少顯得更為有效。這也就是說通過電信詐騙預防意識的宣傳加強,有效地減少電信詐騙的進一步發生。而這一點同樣是需要多部門和領域進行配合的,比如在學校方面教師引導和防詐騙教育、在電視中的國家公益廣告形式、在網絡上的自媒體和其他媒體的防詐騙方法傳播,這是在目前信息流通的當代較為容易并且成本較低的。除此之外,也應該通過社區派出所進行社區的定期防詐騙宣傳,對于一些受電信詐騙危害密集的地區,則應該安排公安民警進行上門宣傳。而值得一提的是,要對已經受騙的受害者心情進行開導,并對目前的各類案件進行分析,以避免再次受到詐騙或者出現其他不良后果。
(四)為一些受到詐騙的實際社會成員分擔風險
雖然國家已經將電信詐騙作為司法和立法的重點內容,但是卻很難對電信詐騙進行根絕。因此,可以通過基金會的其他方式,為受到嚴重損失的受害者進行資金或者物資方面的提供,已經可能縮減由于電信詐騙所帶來的后果。當然,這一構想仍然需要注重對受詐騙受害者的評定和危害程度分析等諸多問題,科學、合理、公平并且保障民眾的生活也就是這一構建的基本原則。
三、結束語
相比過去的普通電信詐騙事件來說,目前我國也發生了極為惡性的詐騙事件,針對貧困群體所進行的詐騙,因此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巨大反響,國家政府也及時的進行了相應法律政策的完善,和司法行政方面的加強。但就目前實際電信詐騙行為來說,進一步的在法律和司法方面進行加強,并且通過加強民眾的防范意識和進行民眾分享分擔幾個方面,保障民眾的生活幸福。
參考文獻:
[1]陳睿毅,劉雙陽.“互聯網+”背景下電信詐騙犯罪防控機制研究[J].犯罪研究,2019(03):51-58.
[2]李立豐,宮宇.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的特點及防控對策分析——以2014年至2016年全國范圍內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為分析樣本[J].凈月學刊,2018(01):78-90.
[3]陳劍玲.兩岸跨境電信詐騙犯罪法律規制的比較:問題與前景[J].現代法治研究,2017(02):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