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毛銘 曾雅堃 沈佳煜 蔣麗 張晨豪
【摘要】本文以紹興安昌古鎮的古建筑為研究對象,根據對安昌古鎮的人文特色、建筑特色,以及古建筑保護的實際情況進行材料收集和分析研究,從保護價值以及保護修復的角度,對其今后安昌古建筑的發展提出一系列有價值、有參照性的建議。
【關鍵詞】紹興古建筑保護安昌
一、安昌古鎮的特點和現狀
安昌古鎮是紹興四大古鎮之一,是浙江省第一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鎮,這里散落著許多明清時期的歷史古建筑,具有極高的審美和研究價值。這些房屋整體建筑結構均以木結構體系為主,是以斗拱為主要結構的梁架結構,具有廣泛的適應性和較大的靈活性的特點。但在紹興這樣溫熱多濕的條件下,木材中的危害生物會加速繁殖,使得木材更容易發生腐蝕蟲蛀,變形、老化,造成建筑結構的損毀。這種木材腐蝕引起的木結構損毀往往是古建筑修繕的重要起因。并且由于安昌古鎮大多是外來務工人員和中老年租戶,缺乏古建筑保護意識,加之周圍的房屋大多沒有正規管理,安昌古鎮存在著隨意傾倒廢水(如圖一)、私自拉扯電線(如圖二)、隨意堆放易燃物品、隨意停放車輛等問題。
二、安昌古鎮的修繕與保護工作
1、對古建筑進行合理修繕和保護方法
在古建筑文物修復時,應謹慎小心,專業技術人員應和當地有修繕經驗的木工、泥水匠相配合,并將理論和實際相結合,采取分級保護,根據不同的原則進行修復,使古建筑的修繕流程更加完善。
對于安昌古鎮中有象征意義的古建筑,基于“修舊如舊”的觀點,應采用原真式修繕的理念,遵循保持原來建筑形制、建筑結構、建筑材料和工藝技術的“四保存”原則,更好得將安昌古建筑留存下去。
對于安昌古鎮周圍民房,應統一其外表風格,按其原有的風格進行改動和增加相關元素,以達到建筑風格的統一,更好的吸引游客。對于老舊的民居,以安全第一,將其能用的材料取下,新舊元素結合再利用,在其風格不變的基礎上,適當進行創新,積極重建,這是對古建筑的另一種傳承。
將一些彌足珍貴卻又破壞嚴重的安昌古建筑,通過對遺跡的封存,起到物在原地,與人隔離的方法。通過VR重現等技術手段,可以使參觀者感受安昌古鎮幾千年的文化底蘊和內涵。
對蟲蛀嚴重的古建筑,使用應力波無損檢測技術檢測木頭腐蝕、蟲蛀的情況,通過使用安全的木材殺蟲劑,減輕房屋蟲蛀的情況,有效數據表明安全有效的木材殺蟲劑在不破壞建筑的情況下,能將其壽命延長3-5倍,將對古建筑傷害降到最低,對古建筑進行科學、高效的保護,同時縮短保護和修復的寶貴時間.
2、增強對古建筑保護意識
安昌古鎮周圍的房屋大部分為外來務工人員和中老年租住,語言存在差異。因此借助當地社區人員用更為樸素的紹興話和普通話相結合更切實際的走訪宣傳,開展一系列活動,制定相應的村民公約,讓保護意識深入居民的腦中。同時適當在路口指示處樹起與紹興古建筑相融的標示牌,告訴那些前來感受紹興特色的游客,不破壞這里的原貌。
3、鄉村振興——做好古建筑文物的“活化利用”
“活化利用”是指在不破壞原古建筑的基礎上,結合國家發展計劃中的鄉村振興,更好的融合社會經濟。
先行一部分安昌房屋作為試點,將其改造成青年客棧。紹興安昌古鎮周邊的農家樂少且貴,青年客棧的需求量大,干凈價廉的青年客棧會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外地游客前來安昌古鎮住宿游玩,提高安昌居民收入。
開辦親子科普教育基地。很多7-12歲的孩子在高壓下只會“應試教育”,缺乏對古建筑的認識和了解,缺乏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開辦親子科普教育基地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可以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在學中了解紹興的歷史和人文特色。安昌古鎮距離市區大約40分鐘路程,交通便利,環境優美,適合周末假家庭出游,此舉可以提高人流量及增加餐飲等其他各方面的收入。
4、完善古建筑應急預案
社區和消防中隊完善修訂救援預案,使救援能力得到提高,道路確保消防車能順利通過。禁止車輛亂停亂放,集中對安昌古鎮居民展開報警程序和初起火災的處置等緊急情況的培訓。
四、總結
紹興是一座九千年古鎮,本文希望以安昌古鎮為聚光點,對安昌古鎮保護價值以及現狀問題的角度進行分析研究,對適應紹興地域文化特色的保護修復理念、措施與技術進行融合。只有保護好他們,才能發揮它們所具有的歷史文化價值。
參考文獻:
[1]秦浩.雙桂堂古建筑群保護修復設計研究[D].重慶大學, 2013.
[2]王思琦.古建筑保護中的數字化技術[J].建材與裝飾,2019(28):92-93.
[3]許云薇,姚海鳳,陳玉茹.關于素質教育背景下“影子教育”的理性探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9,5(18):19-20.
基金項目:本文由2018年紹興文理學院元培學院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