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瑩
摘 要:本文首先從思想觀念容易動搖、教育環境存在缺陷兩個角度入手,分析了中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現狀問題;其后,圍繞發揮檔案資源優勢、加強檔案意識教育、創新工作服務方法三個方面,提出了中學檔案管理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結合策略。
關鍵詞:檔案意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知識
若僅將檔案資源作為學校相關活動及發展歷史的記錄與統計,將其長期“封存”起來,檔案機構及其管理工作也就成為了擺設,失去了應有的功能與價值。所以,中學檔案的最終歸宿不應是保存,而是充分利用到未成年人的教育建設當中。
1 中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現狀問題
第一,思想觀念容易動搖。中學生正處于未成年的成長階段當中,其三觀體系及行為意識尚未發育完全,故而經常對現實情況存在認識角度、評價方式、行為表現等方面的片面性或盲目性。同時,在信息化時代之下,中學生會在互聯網中接觸到大量的信息資源,其中不乏暴力、色情、血腥、迷信等負面內容存在。此時,若中學生并未得到良好的引導與管理,將很容易受到惡性信息的荼毒。此外,就目前來看,我國中學生群體中的獨生子女占絕大多數,其長期受到家長、親屬、老師的關愛,享受著優厚的物質條件,故而往往還存在抗壓能力差、拼搏意識缺乏等問題。在上述情況的多重影響下,中學生缺乏堅定的理想信念與發展規劃,且并未保有高水平的情緒控制能力與信息辨別能力,進而使得其思想觀念很容易動搖,存在心理障礙、心理疾病的發生隱患[1]。
第二,教育環境存在缺陷。現階段,在我國新課程改革、素質教育、核心素養教育等多個教育政策的推行之下,社會中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實施質量已得到明顯提升,但仍有部分教師和家長并未完全轉變傳統的行為觀念,陷入落后化、單一化的教育誤區當中。一方面,部分教師堅持“唯成績論”,將升學率作為課堂教學的核心目標,進而使得中學生的知識眼界與文化素養被限制在教材課本當中,缺乏對社會公德、民族精神等思想道德知識的認知了解。另一方面,許多家長將家庭教育視為學校教育的“輔助工具”,盲目地把教育重心放在督促學習、管理作業等方面,并未對子女的心理健康、道德品質提起充分關注。加之中學生處在青春期階段當中,與家長的關系并不融洽,進一步降低了家庭教育的思想道德建設能力。這樣一來,學生所處的教育環境存在嚴重缺陷,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是極為不利的。
2 中學檔案管理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結合策略
2.1 充分發揮檔案管理的資源優勢
第一,可把檔案管理參與到中學的發展規劃當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并不是短期性的主題活動,而是貫穿于中學乃至社會運行發展的長期戰略。因此,將各階段的檔案資源作為中學后續發展規劃的參考依據,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例如,四川省德陽市教育局引發了《關于加強中小學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實施方案》,對轄區內中小學校提出了綜合化、實踐化的工作要求。在此背景下,德陽市第五中學對檔案資源展開了充分研究,通過對既往校園文化活動、教育活動的實施過程、成果總結進行分析,確立了理論學習與實踐體驗相結合的工作方針,并將“三大廠”、綿竹年畫、三國遺跡、德孝文化等德陽歷史文化元素加入到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內容體系當中,致力引導學生忠于家鄉、忠于祖國、忠于人民,培養學生成為可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優質人才[2]。
第二,可把檔案管理結合到學生的案例學習當中。對于未成年學生來說,思想道德知識具有一定抽象性。因此,若相關人員直接地把黨政知識、建設理論、哲學思想傳遞給學生,將很難達成高質量的滲透效果。此時,相關人員便可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與檔案管理結合起來,以案例分析的方式展開教育活動,進而使學生在生活化、故事化的案例學習中自主探究、具象理解,逐漸掌握積極正向的思想道德知識。例如,在進行社交行為方面的道德教育工作時,相關人員可深入挖掘學校在學生管理、表彰活動等方面的檔案信息,進而提取出具體的學生事跡作為“模范榜樣”與“反面典型”,與學生一同進行案例學習與討論交流。這樣一來,在聚眾斗毆、校園暴力等反面案例的學習中,學生會充分了解到案例事件的惡劣結果以及學校實施的處罰決定,進而在認識到違法亂紀、欺凌同學等行為錯誤性的同時,形成一定的自我管理意識;在見義勇為、幫助同學等正向案例的學習中,學生也會感受到學校、社會對案例角色的認同與表彰,進而樹立起和諧友善、互幫互助的社交觀念,并產生積極的模范崇尚感。
2.2 加強未成年人的檔案意識教育
未成年人的檔案意識教育工作既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教育事業與社會整體進步發展的助推力量。但從當前來看,我國未成年人的檔案意識普遍處在極低水平。據我國湖北省咸寧市某調查顯示,在接受調查的400名中小學生當中,有95.92%的學生不知道“國際檔案日”的具體日期,有96.21%的學生從未接觸過我國《檔案法》,有80%以上的學生為檔案貼上了“復雜”“陌生”“神秘”等標簽。同時,也有50%以上的學生認為檔案與實際生活密切相關,77.84%的學生認為學校有告知學生檔案內容的義務。由此可見,我國目前的檔案意識教育與學生實際需求是極不對等的。
基于此,中學在進行檔案管理工作的過程當中,必須要重視到學生對檔案知識的學習需求,明確檔案意識教育的價值性,進而從檔案的角度出發,細化落實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例如,四川省遂寧市檔案局、團市委、關工委等部分聯合當地中小學校,開展了留守學生檔案教育與檔案體驗工作,邀請學生分批次進入到遂寧市檔案館中,引導學生通過參觀體驗、傾聽講解,對檔案陳列室中照片、文本等檔案資源所承載的歷史價值與文化意義進行了解。其后,檔案館工作人員還帶領學生共同進行成長檔案的制作,使學生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得到了進一步收獲,培養學生形成了收集檔案、利用檔案的主動意識。
2.3 創新檔案管理的工作服務方法
在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當中,必須要保證教育手段、服務方法與未成年人的興趣取向、實際需求達成一致。據此,相關人員在運用檔案管理工作開展思想道德教育時,也應堅持以生為本的工作原則,積極引入趣味化、現代化的技術元素,為學生提供出行之有效的檔案服務。例如,中學相關人員可基于未成年人的好動天性,組織開展“我是檔案小標兵”“熱愛祖國,從我做起”等主題的文藝晚會,鼓勵各班學生自主編排主題相關的舞蹈、小品等節目。這樣一來,學生的參與熱情與學習興趣可得到充分調動,進而達成寓教于樂的優質教育效果。再如,中學相關人員還可結合當下熱門的“微課”理念,將檔案管理與思想道德知識制作成精煉的動畫課件,并發布到網絡環境當中。此時,學生便可通過手機、電腦等終端設備,隨時隨地地進行動畫觀看與知識學習,也可實現良好的教育滲透效果。
3 總結
總而言之,將中學檔案管理融入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當中,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一方面,檔案資源有助于提升思想道德知識的表現力,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另一方面,檔案意識本身也處在思想道德知識的范疇當中,對學生的成長發展具有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黃云芳.完善中學檔案管理 助力校園文化建設[J].辦公室業務,2019(11):107-108.
[2]陳霞.檔案工作服務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探討[J].辦公室業務,2018(18):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