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建飛
摘 要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以“科技創新”為導向的高新技術企業脫穎而出,成為調整產業機構、提高國家競爭力的生力軍,對社會經濟整體貢獻發揮著不可磨滅的作用。高新技術企業的加快發展,特別是中小高新技術企業的蓬勃發展,離不開其自身強大的科研技術成果創新轉化能力,更離不開長期大量的資金投入和支持。由于高新技術企業高投入、高風險、高收益等自身特殊性,以及信息不對稱、信用體系不完善、外部融資渠道不暢通等因素的存在,使我國的高新技術企業普遍存在融資難的問題,尤其是中小高新技術企業。造成企業無論是在種子期、初創期還是在成長期都存在資金匱乏、無力發展的境地。資金是促進中小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初始動力,它對企業的成長和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何緩解中小高新技術企業融資難的現狀,是當前全社會要共同面對、共同探討的問題。本文闡述我國中小高新技術企業的融資現狀,分析中小高新技術企業融資難的原因,并提出緩解融資難的建議。
關鍵詞 中小高新技術企業 融資難 建議
一、我國中小高新技術企業融資現狀
這幾年,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在國民經濟發展中,中小高新技術企業在促進經濟增長和國家科研、技術創新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和高貢獻率。然而,中小高新技術企業在融資方面所獲得的金融資源與其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極不相稱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融資渠道狹窄單一
目前,中小高新技術企業的融資渠道主要有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直接融資以股票、債券融資為主要金融工具在證券市場上進行融資為主。受歷史因素影響,我國現有的證券市場門檻較高,創業投資體制的不健全,公司債發行的準入障礙,使得中小高新技術企業難以通過資本市場公開募集資金。成功登陸主板市場的主要是實力雄厚的大型企業,創業板和中小企業板對企業的成立年限、資本結構、經營業績、盈利狀況等方面的指標要求也很高,2019年3月份推出的科創板雖然為科技創新型的高新技術企業增加了一條快速通向資本市場的融資通道,但登陸的門檻要求同樣很高。在發行企業債券方面,由于金融風險的存在,中小高新技術企業發行的債券很難得到政府相關部門的批準,投資者對中小高新技術企業發行債券的信用也心存顧慮,缺乏購買信心,從而使中小高新技術企業也難以通過發行債券的方式取得資金。
間接融資以銀行貸款為主。目前,國內的商業銀行貸款的客戶主要是大型國有企業或民營企業,貸款方式還是以抵押、擔保為主。而中小高新技術企業因其“輕資產,重技術”的特點,沒有可供抵押的有形資產,只有商標、知識產權、專利技術等無形資產,因無形資產評估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和未知的市場風險,所以銀行沒辦法接受無形資產抵押,給企業融資帶來了嚴重障礙,造成中小高新技術企業普遍難以取得銀行貸款。
(二)外部間接融資信貸支持少
中小高新技術企業由于自身缺乏信用、自有資產評價難度高、缺乏抵押資產、信息半透明等原因,很難從銀行獲得信用貸款支持,再加上中小高新技術企業的市場淘汰率要遠高于國有大中型企業,銀行貸款給中小高新技術企業要承擔相對更大的金融風險。而相對于大型企業,銀行對中小高新技術企業貸款申請存在區別對待現象。雖然目前銀行逐漸加大對中小高新技術企業信貸總額的支持,但這和中小高新技術企業高投入的科技創新研發所需大量資金相比還是杯水車薪,遠不能滿足中小高新技術企業對于資金的需求。
(三)融資成本高
企業的融資成本主要是利息支出和手續費用。中小高新技術企業在銀行申請貸款能夠獲批的主要是一年期以內的短期流動資金貸款。由于中小高新技術企業信息不透明、可抵押的實物資產較少、難以提供必要的抵押品等行業特點,銀行可以給予的授信額度很低,貸款總額基數小,但是手續繁雜,從而增加了貸款成本。銀行考慮貸款風險,同時從自身利益出發,會要求企業提供相應的抵押物或擔保手續,但是絕大部分中小高新技術企業自身無法提供符合銀行貸款要求的資產抵押,只能尋求金融中介擔保公司提供擔保,通常擔保公司收取的擔保費率年化率大約在2%~3%的比例,而這些費用支出無形中加大了企業經營負擔,造成融資成本居高不下。
二、中小高新技術企業融資難的原因分析
(一)現行融資體制缺乏對企業金融政策的扶持
一直以來,我國的金融機構都難以為中小高新技術企業提供普及性的金融服務,這是由于我國的金融體制始終以國有經濟為導向,而現行的融資體制也是為了適應我國國有企業外源融資需要而建立的,這種在信貸決策上偏離商業原則的金融體制使中小高新技術企業在外部融資時面臨諸多困難。從目前我國銀行體系來看,為中小高新技術企業融資服務的政策性銀行還是很少的,雖然在國務院的大力支持下,科技貸款項目第一次出現在了中國人民銀行的信貸計劃中,幾大國有商業銀行也陸續相應人民銀行的號召,分別設立科技信貸機構,讓高科技公司信貸業務得以成為現實,但是能夠解決中小高新技術企業資金需求的銀行還是少之又少。
(二)信息不對稱造成銀行無法把控貸款風險
一般而言,商業銀行提供貸款服務需要企業滿足營利性、流動性、安全性這3個條件的要求,銀行在平衡風險和收益中會更重視風險的把控。因此,在融資市場中小高新技術企業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銀行無法詳細掌握資金需求方的信用等級、經營狀況和贏利能力等相關信息,也無法觀察到資金需求方的風險程度,會使銀行面臨逆向選擇。
逆向選擇是由信息不對稱引起市場資源配置扭曲的現象。在中小高新技術企業融資方面,企業對自身情況了如指掌,而銀行對企業內部經營情況了解甚少,銀行從自身利益考慮,根據企業借款項目的風險程度作為貸款利率的制定依據。企業為了得到貸款會隱瞞自身的某些信息,這對銀行是非常不利的,銀行采取提高貸款利率的方式來降低風險。這就導致投資收益率相對較低、低風險項目的企業放棄貸款,留下的是高風險企業。對于中小高新技術企業來說,在科研成果轉化期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但科技產品是否能開發成功、是否有受眾市場,企業也沒有絕對把握。一般來講,初創期的企業很少有業績,未來的預估收益具有不確定性,再加上企業信譽度尚未建立,所以對銀行而言,寧愿選擇相對較低利率水平上拒絕一部分企業的貸款需求,也不愿意選擇在高利率水平上滿足借款企業的申請。
(三)擔保體系不健全
目前,我國銀行貸款方式主要是信用貸款、抵押貸款、擔保貸款,銀行信用貸款的服務對象是大中型國有企業或是超大型具有行業市場霸主地位的民營企業。中小高新技術企業只能選擇后兩種貸款方式,但中小高新技術企業自身資產結構的特殊性決定了無法提供合適的抵押物,同時具有高風險的特點又很難找到合適的擔保機構。市面上的絕大部分擔保機構性質都是民營的,素質良莠不齊,政府背景的擔保機構數量很少,銀行對擔保機構資質要求很嚴格,有政府背景的擔保機構才能得到銀行的認可。此類擔保公司都有很強的風險和法律意識,為企業提供擔保都非常謹慎,一般不愿為中小高新技術企業做擔保,中小高新技術企業在初創期負債率高,自有資產缺乏且質量不佳,也很難得到有效的擔保方式。
(四)中小高新技術企業自身原因
我國中小高新技術企業普遍存在自有資金不足、資信不高、企業制度不規范、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等問題,導致企業與銀行及相關金融機構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在申請貸款時,貸款企業提供的財務數據缺乏真實性、透明度差,銀行不能如實掌握貸款企業的經營情況和財務狀況,再加上一些企業信用不好,造成銀行無法對企業進行評估或因企業信用過低而不給貸款。中小高新技術企業以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科技創新成果等無形資產為核心,缺乏可抵押的有形資產,而銀行貸款抵押一般都是有形資產,此項硬性指標規定使中小高新技術企業因無法提供滿足貸款要求可抵押的有形資產而被銀行貸款拒之門外。當前中小高新技術企業的盈利性普遍較低,銀行對企業的信心不足,不愿意貸款給企業。
三、緩解中小高新技術企業融資難的建議
(一)金融機構加大對中小高新技術企業融資的扶持力度
目前,部分大型商業銀行已經成立服務于中小高新技術企業貸款的信貸部,但是中小型商業銀行并沒有針對中小高新技術企業貸款服務的機構。建議已成立信貸部門的商業銀行要真正把解決中小高新技術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作為己任,加大銀行政策支持力度,切實服務落地。同時,盡快成立中小商業銀行貸款服務于中小高新技術企業的信貸部門,利用好這類銀行自身相對靈活的貸款政策,來解決融資金額基數較少的企業資金需求。為那些科研創新能力出眾、市場前景光明、業務管理規范而缺少資金投入的真正有技術競爭實力的中小高新技術企業提供相匹配的貸款服務。
(二)建立和完善企業融資信息披露制度
企業有資金需求向銀行申請貸款時,銀行首先要對申請貸款企業實際經營情況進行現場盡調,通過和公司創始人、股東、高管等相關人員詢問溝通后對企業有初步的了解。如果企業具備銀行貸款所要求的基本條件,那么銀行會要求企業提供近3年完整的財務報表,來分析企業的負債率、盈利能力和現金流是否滿足貸款要求。申請貸款企業要如實向銀行提供自身的經營財務數據,便于銀行全面掌握企業實際的資產負債和盈利情況、把控風險,同時可以得出是否可以貸款給企業的決定。如果銀行不能及時拿到貸款企業真實的財務數據,就沒辦法去掌控貸款風險,滿足不了銀行對于貸款的基本要求,也無法為企業融資服務。所以,及時、準確、真實財務報表的披露將提升企業財務透明度,為加深企業更好地和銀行之間的融資溝通起到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也能消除信息不對稱帶來的不利影響。
(三)大力發展各類擔保機構,最大限度滿足企業貸款需求
現階段,阻礙中小高新技術企業融資難的主要問題是貸款擔保。我國目前可以給中小高新技術企業貸款提供擔保服務的機構少之又少,所以必須建立中小高新技術企業擔保機構和再擔保體系,加大對中小高新技術企業的貸款擔保投入。首先,以政府為主導的擔保機構要把服務的傾向對象從大中型企業逐漸分配出一部分到中小高新技術企業身上,使中小高新技術企業能切身體會到這類擔保機構強大的擔保實力;其次,可以發揮中小高新技術企業之間的互助擔保,成立互助擔保基金,由各中小高新技術企業聯手共同出資為自己擔保,互助擔保基金提供有償擔保服務,實現基金的滾動發展;最后,建立和發展以市場規范運作為前提的商業性擔保機構。
(四)強化和完善企業內部治理結構及財務管理制度
第一,大多數中小高新技術企業債務結構不合理,負債主要都是由流動負債構成。要結合企業創新技術研發投入高、周期長的行業特點,應考慮適當增加長期債務的比例,來減輕公司短期債務的還款壓力。
第二,提高企業自我積累和發展能力。中小高新技術企業在不同發展階段所需資金量是隨時變化的,這就要求企業要做好內功,提高市場盈利能力,通過留存收益的積累為發展蓄能提供內源資金,減輕企業外部融資渠道不暢的壓力。
第三,完善企業財務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企業信用體系,吸收專業化的財務人員,使財務人員有良好的財務素養和敏銳的資金管理意識,加大金融機構的財務報表透明度和公開度,建立良好的信貸合作關系。
第四,專利、商標、科技研發成果等無形資產是中小高新技術企業的核心資產,企業要利用好知識產權的優勢,積極開辟知識產權質押的融資渠道,做到物盡其用,為企業發展提供資金保障。
第五,對外積極對接資本市場,整理好企業的股權架構,形成產權清晰的“責、權、利”明確的法人治理結構,為早日登陸資本市場做好準備。
四、結語
目前,要打破中小高新技術企業融資難的困境,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金融機構的重點關注和企業自身融資意識的強化、科學規范的管理、提高盈利水平等共同努力。在“科技創新是驅動社會經濟發展的源動力”的號召下,中小高新技術企業的高速發展也是全社會經濟發展提速的重要組成部分,要達成這一目標,就要全社會真正關注中小高新技術企業融資難的現狀,為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提供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中小高新技術企業自身也要拿出亮眼的經營業績和驚人的科技創新轉化成果來得到金融機構和資本市場的青睞。
(作者單位為北京環磨科技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 蔡友莉.我國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融資困境分析[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5(20):79-80.
[2] 李若鵬.高新技術型中小企業融資研究[J].管理觀察,2016(07):113-114+117.
[3] 李敏.中小高新技術企業融資問題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9(10):197+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