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世杰
摘 要:我國人口老齡化率正在逐漸上升,在積極老齡化的背景下,開發低齡老年人力資源意義重大。本文通過簡單的數據查詢,對低齡老年人力資源開發中意義和開發中遇到的問題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積極老齡化;低齡老年人力資源開發;意義與限制
1 研究背景
當前,對于中國的整個宏觀環境來說,人口老齡化是一個處于浪潮前端的話題。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影響,在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方面極為突出。這一現狀促使眾多學者將老年人力資源再開發這一議題作為了研究內容,并且相關研究都還處于不夠深入的階段。
2 積極老齡化
基于人口老齡化的狀況,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社會的進步。2002年,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了“積極老齡化”一詞。對于積極老齡化的解釋,將其定義為:人在步入老年期后,為了盡可能保持既有生活質量不下降,使健康、保障和參與的機會盡可能發揮最大效能的過程。[1]對于中國一部分家庭來說,家庭經濟狀況會促使低齡老年人再度產生就業的想法,不論是想減輕家庭經濟負擔或是證明自己的創造價值的能力,這一群老年人始終走在再就業的路上。對于一些老人來說,不服老的心態也會催生這效果。這為開發低齡老年人力資源提供了一部分可行性。
3 低齡老年人力資源再開發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根據對2014年的中國老年社會追蹤調查數據報告的分析,得到以下的結論:
1)被調查的老人中,支出貧困率仍然較高,且有11.9%的比例沒有享受養老保險。
2)仍在工作的老年人中,男性明顯多于女性,農村老人工作的比例明顯大于城市老人工作的比例。
3)仍有一部分老年人,在一些技術部門擔任重要職務,例如開發、研究等。
4)低齡老年人的再就業意愿較大,高齡老年人的被照料需求較大。
5)很大一部分低齡老年人身體并沒有重大疾病且生活自理。
基于以上結論,遂得出低齡老年人力資源再開發的重要性有以下幾點:
1)減輕社會保障的負擔。對于中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來說,老齡化逐漸增大,政府的老年人保障力度雖然在逐步增強,但是由于人口基數過大,保障措施實施起來,難以達到每個老年人都收到精確充分保障。在這種情況下,有條件和意愿的老年人可以通過再就業實現簡單的經濟上的自給自足,減輕社會保障的負擔。中國老齡化呈現的是先老未富的特點,生活水平和保障力度提升的速度跟不上老齡化發生的速度。所以,特別對于生養獨生子女的老年人來說,對于社會保障的需求是很大的。而在社會保障不能精準到達的時候,就業對于一部分老年人來說于社會發展是有利的。特別地,對于城鎮居住在社區的老年人來說,他們沒有條件通過輕松的農活來創造生活物質,唯一可能獲得生活物質來源便是工作。
2)滿足低齡老年人的“自食其力”的意愿。自古以來,“自食其力”都是中國人堅持的一條理念,對于仍有就業意愿的低齡老年人來說,他們沒有重大身體疾病、意識清醒、行動自立。從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來看,他們在嘗試追求自我價值,自己是不服老能自給自足的。這同時也是開發的可行性之一。為這一部分老年人提供適合的工作崗位并許以合適的薪資,對于他們自身的價值實現的需求是有正向作用的。在這一點上,不但能減輕他們的依靠子女生活的心理負擔,而且能增強他們對自身能力和身體素質的自信心。
3)一定程度上解決結構性人力資源的匱乏。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個人的知識和技能水平呈現參差不齊的狀態。有很多老年人在科技、農業方面具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和比較高的研發水平。這既是必要性也是可行性。參考“六普”中低齡老年人大專以上教育程度的比例以及低學歷高級技術人員推算,我國目前的低齡高智老年人口數量至少在700萬人以上,具有很大的開發潛力。[2]我國正是重視科教興國,所以將高智低齡老年人請上高精尖技術領域的工作崗位上,對于這些領域的人力資源缺乏問題,具有一定改善作用。
所以,低齡老年人的開發,一方面,可以增加老年人收入、促進其消費,同時一定程度上推動老年人第三服務產業的發展;另一方面,對國家對社會而言,減輕社會養老壓力的同時害利用好了可能被浪費的人才,創造價值。
4 低齡老年人力資源開發存在的問題
4.1 社會意識偏差
對于大部分中國家庭來說,傳統觀念是子女養老為重,在不論老年人身體素質、精神狀態各方面就本身存在差異的情況下,大多數的中國子女是愿意讓自己家的老年人再次參與社會工作的。在中國這樣的文化大國之內,儒家思想深入人心,孝道一詞仿佛成了老年人參與工作的一道不低的門檻。大家都認為老年人到了退休年齡就應該頤養天年,不論是從老年人的家人這方還是從提供崗位的組織那方,都認為在家里安享天倫之樂才是老年人應該有的生活。再從另一方面來說,很多低齡老年人留在家里其實承擔了不少的家務活和照看小孩,沒有人鼓勵他們走出來繼續工作。即使低齡老年人有就業的意愿,這也成了一個不好開口的話題。
4.2 對低齡老年人的開發不全面
我國目前還沒有對低齡老年群體這樣的特殊群體進行過專業的開發利用。從社會調查結果老看,很多企業就算招用老年人都是使用的返聘,再加上信息封閉和不對等,低齡老年人無法有效獲取與工作直接相關的信息,無法與崗位進行合適的匹配。
4.3 法律制度不完善
諸如《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這樣的人力資源相關的法律,對老年人就業的保護條例提及的也是非常的少。對于低齡老年人來說,就業本身可能就是對自己生活質量的一種保障,但如果在就業過程中自己的利益反而受到了侵害,對老年人來說這樣的就業就是沒有必要的,所以法律制度的滯后也為低齡老年人力資源開發增添了阻礙。
參考文獻
[1]余健,鄭小雪.積極老齡化視角下老人在社區整合中的作用研究——以武漢N社區為例[J].華中師范大學研究生學報,2019,26(03):31-35+48.
[2]鄭愛文.基于異質性視角的低齡高智老年人力資源開發利用探析[J].北方民族大學學報,2019,(4):128-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