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改革開放事業的飛躍發展,民航強國戰略持續推進,民航業的發展越來越受到國家的重視。當代民航精神是優秀的民航文化,對于民航行業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推動作用,民航大學生作為我國民航事業發展的有生力量和后備軍,學習和踐行好當代民航精神是持續推進民航強國戰略和培養高質量民航大學生的必要環節。本文結合民航大學生實際,梳理出當代民航大學生更好踐行當代民航精神的具體路徑,從而更好地促進民航大學生成長成才,為我國民航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
關鍵詞:民航大學生;踐行;當代民航精神;路徑
1 民航精神的提出及內涵
2016年1月2日至6日,中國民航圓滿完成了南沙永暑礁新建機場校驗試飛任務,在我國民航史上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中國民航局為表彰在此次校驗試飛工作中表現突出的先進個人,總結概括提煉了當代民航精神,其內涵主要包括“忠誠擔當的政治品格、嚴謹科學的專業精神、團結協作的工作作風,敬業奉獻的職業操守”四個方面。2017年,中國民航局下發的《關于在民航院校中大力弘揚和踐行當代民航精神的通知》中指出,“民航院校是民航專業人才培養的主渠道,是當代民航精神的重要傳播陣地;民航院校廣大師生是民航事業發展的生力軍,是當代民航精神的重要弘揚者和踐行者。”此通知明確了民航大學傳承、發揚當代民航精神的重要使命和歷史責任,同時也為當代民航大學生積極努力地學習和踐行當代民航精神指明了方向。
2 民航大學生踐行當代民航精神的重要意義
民航業的發展關系到國家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屬于我國推進全面深化改革戰略的重要領域。當代民航精神作為一種優秀的行業文化,其在引領民航業發展、規范民航業行為、塑造民航業素養等方面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新時期,民航高校承擔著培養民航英才的重要任務,需要牢記歷史使命,不忘初心,堅持立德樹人根本,培養政治合格、技術過硬、身心健康、忠誠團結的民航英才。其中,當代民航精神教育是保證民航大學生成長成才的思想性、基礎性工作,是民航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民航高校必須重視的工作領域。
民航大學生承擔著推進我國民航強國戰略的艱巨使命,他們正處于成長成才的關鍵時期,正處于思想價值的形成時期,正處于學習熱情高漲、學習動力強勁的可塑造時期,學習和踐行好當代民航精神可以充分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明確他們的努力方向,提升學生的民航文化認同感,進一步提升民航大學生的綜合素養。
3 民航大學生踐行民航精神的路徑
2018年9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會見了四川航空“中國民航英雄機組”全體成員,習近平總書記表揚了他們的英雄事跡,體現了黨中央對當代民航精神的認可和重視。民航高校作為培養民航人才的搖籃,要把民航精神教育放在首位,如何在民航類院校更好地學習和踐行當代民航精神,本文立足民航大學實際、結合現實條件,梳理出以下路徑。
3.1 加強學習民航英雄精神
魯迅先生講:“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正是這樣一代代、一批批平凡而又自帶光芒的人,推動著國家的文明進程,這樣的人是有英雄氣質和英雄精神的,注定要被歷史銘記。作為民航大學生,要敬畏英雄,崇尚英雄,向英雄學習,把英雄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體現在自身的生活、學習以及以后的工作中去。
首先,要形成崇尚英雄的良好傳統,通過學校高層主導,基層教育管理部門密切配合,精心組織,制定多次、周期性的學習計劃,強化民航精神學習力度,培養學生學習民航英雄精神的習慣,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學習的行為自覺;其次,豐富學習形式。學習形式的豐富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樂趣和積極性,利用特殊歷史時期以及特別歷史紀念日,整合校內外資源,內外聯動,創新多元的學習形式,開展學習英雄精神活動,加深學生對民航精神的理解,從而提高學習效果;再次,著重鞏固學習成果,通過創建豐富多彩的成果展示平臺,帶動同學積極參與,推出優秀、多元的學習成果展示,在學生中形成相互感染、相互學習的良好風氣,從而營造踐行民航精神的良好氛圍,達到鞏固學生學習成果的目的。
3.2 開設民航精神必修課程
必修課程的開設可以將學生對民航精神的學習情況納入學校硬性考核指標,針對學習效果的考核是否達標,關聯到學生的學分研修和畢業要求,這樣可以對學生的學習行為產生一定的強制性,可以很好地督促學生投入持續學習的狀態。
一是開設符合民航大學生實際情況、貼近學生生活、符合民航文化的高質量民航精神課程,規定特定明確的學分要求;二是配備高素質教師資源,通過外聘民航企業專家,委任校內知名教師,配備高素質民航精神研究隊伍為學生教授民航精神課程,爭取做到內涵解讀的深刻性和準確性;三是嚴格把關考核質量,做到考核過程的公平公正,考核內容的翔實準確和考核結果的公正客觀。以上三個環節的嚴格執行可以實現“從上而下講解,自下而上反饋”的良性循環學習模式,推動當代民航精神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引導學生從多角度理解民航精神內涵,從而加強學生的理解深度,增強學生的學習力度和知識存量。
3.3 開展民航精神實踐教育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實踐活動是課堂學習的檢驗平臺和有效補充,深厚的知識沉淀只有經過實踐的檢驗才能夠更好體現知識的價值性,實踐活動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對民航精神的深入理解。
首先,搭建校內外當代民航精神教育實踐平臺,讓枯澀的理論知識鮮活起來。學校組織籌備學生開展航空文化節、民航發展調研、民航體育等活動,引導學生更好地認識民航文化、領會民航精神、投身民航事業。其次,學校可以利用節假日及學生空閑時間,定期組織參觀學習。通過參觀航展、機場、民航博物館、飛機制造廠等民航文化參觀學習基地,讓學生在參觀中切身感受民航精神的深刻意義。再次,開展民航精神相關學術講座,學校可以聘請民航專家、知名校友、業內學者、民航企業家等知名人士進行民航精神相關的學術報告或專題性講座,從而增加學生的學習高度,開拓學生的視野。
3.4 營造良好的民航精神學習氛圍
馬克思主義唯物觀認為:“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反映。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正確的意識會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保證在民航大學有效學習和踐行當代民航精神,硬實力支撐和文化環境軟實力影響缺一不可,而根本上要依靠文化環境的熏陶,這樣民航精神的學習就是持久的和穩定的,民航精神會潛移默化地、潤物無聲地滲透到學生的心里,從而能更好達到情感陶冶、思想感化、價值認同、行為養成的效果。
要優化民航精神學習環境,實現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一是打造綠化、美化、凈化、園林化、生態化的校園環境,讓學生在視覺上產生愉悅感,由外而內,內化于心,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習效果;二是打造具有濃厚民航文化的人文環境,學校自上而下推進,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學生自下而上學習,形成良性的學習環境;三是充分利用學校學習資源的載體作用,借助圖書館、校報、校園廣播、網絡等文化傳播平臺,傳播民航精神相關的人文學習資料,努力營造濃厚的人文環境。通過民航精神學習環境的優化,學生在民航精神與人文精神融合的文化熏陶中得到綜合修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化,2014.
[2]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 治工作的意見[N].人民日報,2017-02-28.
[3]中國民航報社.砥礪奮進的五年[M].北京:中國民航報社,2017,10:65.
作者簡介
唐會兵(1991-),男,漢族,法學碩士,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現任中國民航飛行學院飛行技術學院輔導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