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鍵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作出了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部署,省委十一屆六次全會提出了構建新時代四川城鄉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的重大舉措。對檢察機關來說,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和省委十一屆六次全會精神,要做到統一思想,立場堅定,抓好落實。統一思想,就是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刻領會四中全會的歷史地位和重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把檢察人員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和省委的決策部署上來,統一到四中全會精神上來,增強貫徹執行的政治自覺、法治自覺和檢察自覺。立場堅定,就是必須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推進法治中國建設。抓好落實,就是要深刻領會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的“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提高黨依法治國、依法執政能力”工作任務和“加強對法律實施的監督”工作要求,牢牢把握檢察機關是國家法律監督機關的憲法定位,轉變監督理念,調整監督重點,提升監督能力,用高質量的法律監督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進四川城鄉基層治理。結合檢察工作實際,談談對“加強對法律實施的監督”的四點體會。
第一,與時俱進更新檢察監督理念。“加強對法律實施的監督”,首先要解決監督理念問題。進入新時代,人民群眾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要求更高,檢察機關法律監督面臨的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已經從“能不能”“有沒有”轉變為“好不好”“優不優”的更高層次。于歡案、昆山反殺案等案件引發“全民圍觀”,往往不是事實認定或者司法程序出了問題,更多的是因為簡單辦案、機械司法而遭受輿論不滿,沒能實現天理國法人情的統一。這就要求檢察工作需要打破單純就案辦案思維,不斷更新監督理念,不僅要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思考,還要從人民群眾的司法需求、樸素的感情和社會價值判斷等層面來綜合考慮。
在當前檢察工作中,一是要堅守客觀公正立場。檢察機關在履行各項法律監督職責時,只有秉持客觀公正立場,才能真正當好公共利益的代表、公平正義的守護者。要客觀公正地審查案件、適用法律和進行訴訟活動,做到不偏不倚、不枉不縱,既要嚴懲犯罪,也要保護無辜。二是要堅持“在監督中辦案,在辦案中監督”。檢察機關的法律監督職能要在辦案中實現,在辦案的每一個環節都要體現法律監督。將司法辦案延伸到參與社會治理,作出與社會倫理、民眾心理訴求合拍的公正處理決定,發出高質量的檢察建議,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努力實現辦理一案、教育一片、治理一方。三是要將矛盾化解貫穿辦案始終。要立足于辦案,樹立抗訴改判是成績、和解息訴也是成績的理念,將矛盾化解、社會關系恢復作為更高的公正標準,對于能夠實現監督效果、消弭分歧的訴訟外和解、司法救助等手段,可以依法靈活使用,在檢察環節就起到定分止爭的作用。
第二,圍繞中心大局彰顯檢察使命擔當。“加強對法律實施的監督”,核心是要主動服務大局,精準服務民生。為發展服務、為人民司法是檢察機關的政治責任,也是檢察工作創新發展的重要牽引。檢察機關要始終聚焦大局、服務大局,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城鄉基層治理提供法治保障,努力向人民提供更實更優的法治產品、檢察產品。
要以縣檢察院為陣地建好群眾家門口的檢察院,建好12309檢察服務中心,將檢察服務的觸角向社區、鄉村延伸。進一步把掃黑除惡、平等保護民營經濟、服務打好三大攻堅戰等工作做深做實。持續深化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是黑惡犯罪一個不放過,不是黑惡犯罪一個不湊數。將掃黑除惡與打擊毒品犯罪、脫貧攻堅統籌起來,促進基層長效常治機制建設。要落實省委省政府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20條措施和省檢察院“川檢10條”,嚴格把握逮捕必要性和起訴標準,對民營企業家能不捕的不捕,能不訴的不訴,嚴防刑事手段插手經濟糾紛,注意維護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繼續推動檢察工作與脫貧攻堅深度融合,不僅要用好司法救助資金扶貧,還要強化其他檢察業務的深度參與、精準服務。發揮好省內外生態檢察協作機制作用,增強服務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效。要深刻領會最高檢張軍檢察長“我們辦的不僅僅是案子,真正是辦當事人的人生”的指示,落實群眾來信7日內程序性回復、3個月內辦理結果或過程答復工作。
第三,切實發揮好檢察監督辦案在社會治理中的作用。“加強對法律實施的監督”,重點是要把握主責,聚焦主業,履行好四大檢察職能,用多元化的檢察監督,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案件中都體會到公平正義,從而發自內心地崇尚、遵守、捍衛社會主義法治,促進依法治國、依法行政。
在刑事檢察方面,要更加注重對人權的法治保障,防止冤假錯案。依照法定程序,全面收集能夠證實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無罪、罪輕罪重的各種證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相對于公安、司法機關處于弱勢地位,容易受到強制,檢察機關要加強對公安機關立案、偵查活動的監督,嚴防刑訊逼供、暴力取證,嚴防違法動用刑事手段插手經濟糾紛,切實保障犯罪嫌疑人的辯護權和獲得法律幫助權。要更加注重對檢察官自由裁量權的制約。伴隨著檢察官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中主導責任的落實,檢察官自由裁量的空間更大了,被圍獵、干預、影響會明顯增多。要針對這些廉政風險完善辦案規范,明確程序流程,讓檢察官辦案有規可循、有規必循、違規必究、自律與他律并重。要更加堅決排除對檢察權的各種干預。人民群眾對通過“打招呼”“批條子”“遞材料”等干預執法司法案件的現象深惡痛絕,關系案、人情案、金錢案等不僅敗壞司法機關形象,更有損法律尊嚴。檢察機關自上而下正在嚴格排查過問或干預、插手檢察辦案情況,有一件就要登記一件、報告一件,就是要堅決排除各種非法干預,堅決排除各種潛規則,確保檢察權依法正確行使。
在民事檢察方面,要更加注重矛盾糾紛的化解,注意運用經濟手段化解經濟糾紛,爭取在檢察環節做到案結事了人和。辦案中加強釋法說理、心理疏導,發揮客觀公正的優勢,運用協調、調解、磋商和司法救助等多種方式最大限度地化解社會矛盾。要更加注重典型案例的示范引領作用。通過典型案例以案釋法,促進社會組織和公民守法,從而使民事檢察更好地融入國家治理和法治構建,滿足人民群眾對新時代民事檢察工作的新要求、新期盼。
在行政檢察方面,要緊盯案結事未了、有矛盾化解可能的行政申訴案件,促進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要更注重精準化監督,及時發現國家治理中的普遍性、典型性問題,充分運用檢察監督手段促進依法行政,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
在公益訴訟方面,檢察官肩負著“公共利益代表者”重要職責。省檢察院2019年設立第八檢察部專司公益訴訟檢察工作并強力推進。2019年,在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藥品安全、國有財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英烈保護五大領域共立案辦理公益訴訟案件9735件,發出訴前檢察建議和發布公告5012件,起訴446件,立案數、訴前程序數、起訴數分別是2018年的2.3倍、2.2倍、2.6倍(單獨起訴數為2018年的12.3倍),辦案各項指標位居全國各省市前列,有力維護了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應看到,損害公益問題涉及面廣、危害大,在把法律明確賦權領域的案件辦好、辦扎實的基礎上,檢察機關正在對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安全生產、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未成年人權益保護、國防和軍事利益、扶貧等領域公益損害問題進行研究,“積極、穩妥”拓展公益訴訟辦案范圍,主動回應人民群眾新期待。對案件中反映出的制度建設、治理能力方面的問題及時向有關部門提出建議。
第四,鞏固深化司法責任制改革。“加強對法律實施的監督”,關鍵是提升檢察監督能力,向改革要動力推進檢察履職能力現代化。近幾年來,檢察機關一直處在改革疊加、職能調整、機構重塑的重要時期,作為檢察改革的關鍵,司法責任制改革貫穿于各類改革始終。現階段,鞏固深化司法責任制改革,重點是推進各項配套改革的落地落實,構建公正高效的檢察權運行機制,最大限度釋放改革在提升辦案質效和司法能力上的效能。
內設機構改革,是檢察機關從滿足新時代人民群眾的多元司法需求出發,按照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訴訟檢察職能和案件類型對機構進行的整體布局調整,是“四大檢察”全面協調充分發展的組織保障。在最高人民檢察院的統一部署和省委的關心支持下,全省三級檢察機關已完成內設機構改革,“四大檢察”法律監督格局已經形成,總體運行平穩。但基層檢察院民事檢察、行政檢察工作基礎薄弱,如何充分發揮內設機構改革的效能,推動基層民事、行政檢察的發展,在檢察環節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還需要認真思考。
檢察人員分類管理改革,全省檢察機關已全部完成。檢察機關現在有檢察官、檢察官助理、司法行政人員、司法警察等多類人員,各類人員的待遇和上升途徑也都有了差別,如何充分調動檢察各類人員工作積極性,做到人崗相適、各歸其類、各展其才是檢察機關面臨的新問題。首先要分類做好檢察人員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分類管理上做到嚴格管理,不搞“旋轉門”,不能利益均沾,嚴格員額的進出標準。二是做好職務職級并軌工作,調動各方面同志的工作積極性。形成良性的競爭機制,促進檢察官履職盡責辦好案。加強對檢察官的監督制約。三是持之以恒從嚴治檢,緊密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檢視出的問題,找準癥結、對癥下藥,大力提升檢察隊伍的政治素質、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素質。
今后,全省檢察機關將把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大政治任務,把全會精神落實到各項檢察工作中,為四川政治穩定、經濟發展、文化繁榮、社會安寧貢獻檢察智慧和力量。 (責編/裴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