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晶心



疫情無情,人間有愛。江蘇共青團和江蘇省志愿者協會啟動青年志愿服務應急響應機制后,江蘇省青年志愿者積極投身疫情防控阻擊戰。青年防疫志愿者公告一經發布,僅僅72小時內全省累計報名人數達一萬余名。青春最美“志愿紅”活躍在疫情防護宣傳、清潔衛生消毒、防護物資搬運、便民服務、心理支援等各領域。
病患轉運,我們不上誰上
穿上防護服,戴上口罩和護目鏡,把自己裹得嚴嚴實實,陳軍開始了一天的志愿者工作。
陳軍是連云港志愿者協會負責人。2月2日,在連云港團市委的統籌下,他開始招募志愿者,當天成立了志愿者突擊隊,走向了不同的防疫條線如高鐵站、醫院、社區等,開始了志愿服務工作。
王井雙出生于1986年,武漢疫情發生后,他曾報名參加“志愿者支援武漢”活動,但因安全問題最終未能成行,所以他一直等待機會。看到連云港的招募后,他當即報了名,被分配到連云港孔望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做救護車駕駛員。
上崗之前,王井雙接受了嚴格的培訓,包括隔離服的正確穿著、個人防護知識等,并熟悉了工作崗位和工作流程。正式工作時,雖然有幾個駕駛員輪流換班,但每個人都要24小時待命。到2月6日,王井雙已上崗5天,出車20多次,執行了20多名發熱病人和密切接觸者的轉運任務。“我到崗之后就全神貫注、隨時待命,因為穿著防護服,中午一般也不離開。手機24小時開機,鈴聲調到最大,接到電話隨時出發。”王井雙說。
陳軍是負責人,除了為志愿者們購買防護用品、送飯做后勤保障之外,其實是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在高鐵站,當年輕的志愿者遭遇一些旅客刁難,不配合測量體溫時,陳軍要立即沖到一線,幫助解決問題。疫情當前,志愿者們為社會服務,他既要為社會服務,更要為志愿者們服務。
陳軍的愛人是一名醫護工作者,正奮戰在戰“疫”一線,6歲的孩子就由父母照顧。陳軍和愛人有個共同心聲:“此時就是最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不上誰上?”
物資籌措,貢獻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
繆建球是江蘇溧陽別橋鎮供銷社志愿者隊負責人。自疫情暴發以來,他帶領著當地近期沒有去過外地,也沒有接觸過外地人,沒有感冒、發燒過的志愿者們運輸蔬菜,努力保障居民的生活所需。
繆建球在一個微信群中發現不少企業會在2月10日部分復工,但缺乏口罩、酒精、消毒液、額溫計等物資。如果備不齊這些物資,企業是不能復工的。
與此同時,他又在另一個微信群中發現有人在拼單購買這些物資,因為這些物資的起訂量往往比較大,但很多小企業沒有那么大的需求,所以就在群中發布拼單信息。繆建球覺得,他可以整合這些信息,為大家牽線搭橋。很快,一條線牽成了,更大的需求卻來了。那些正等著防護物資復工的小企業主們紛紛找到繆建球,請他幫忙籌措物資。繆建球也知道,特殊時期,防護物資緊俏,但既然大家信任他,他一定要試試。
就這樣,繆建球利用身邊的朋友、朋友的朋友,相互介紹,相互牽線,一頭找生產廠家,一頭找小企業主們來拼單。每完成一個訂單,繆建球不知要打多少電話、費多少時間,但當他把防護品送到,看到企業主們笑逐顏開地表示可以安心開工了,他也很開心。
心理支援,
病人身心健康是我們最大的心愿
“老師,我今天碰到一個患者,他是輕癥,但是他的情緒很焦慮,充滿恐懼,我怎么寬慰他都聽不進去。”
“適當的時候可以對他嚴厲些。”
“怎么嚴厲?做心理支持不都是要春風化雨嗎?”
“你試試看,不要被他牽著鼻子走,把他從情緒中拉出來,請他試下跟著你的節奏走。”
“好,我試試,謝謝老師。”
以上對話發生在董國臣和心理支援志愿者老師云起之間。董國臣畢業于南京大學,一直致力于“非暴力溝通”研究,開創了“同理心的力量”版權課程與同理心教練個人咨詢,在中國企業、公檢法、教育和社會服務等領域首創“非暴力溝通”體系,云起是他的一名同理心教練認證學員。
疫情暴發后,董國臣的認證學員中有很多是醫護人員,他們即刻奔向了醫護一線,投入戰“疫”。但他們也是頭一次面臨這樣的情況,心中難免緊張和不適,同時,他們也在工作中發現有不少病患充滿負面情緒。他們把這個情況告訴了董國臣,尋求支持。
董國臣建議建一個微信群服務有需要的人,有愿意提供心理支援的學員可以進去做志愿者。而且,這次疫情特殊,病人需要隔離,心理咨詢師無法提供線下心理支援,線上支援會有極大需求。
這個提議得到了學員們的積極響應,微信群很快建立了,有80多位志愿者加入,微信群二維碼被轉發出去,陸陸續續就有需要的人加入了進來。微信群壯大以后,每個志愿者又根據需要不斷地分裂出新的微信群,提供給更多的人,董國臣是每個群的指導老師。
云起得到董國臣的指導,再次接到那名病人從隔離病房里打出來的電話時,心里就篤定多了。在病人又一次自怨自艾、難以自拔時,云起堅定地把他從情緒中拉出來,叫他注意自己的呼吸,注意身體的感受。一開始,病人始終難以集中注意力,在云起的一再邀請下,終于,他注意到了自己的呼吸急促、身體緊繃,感到很驚訝。云起就教他如何放松呼吸,放松身體,那名病人慢慢地平靜了下來。那次通話結束,病人高興地說:“這么多天以來,我第一次感到這么輕松。”
像云起這樣的案例,在董國臣的心理支援志愿者隊伍中還有很多。志愿者們遇到困難就尋求董國臣的指導,有成果也與他分享。因為是線上服務,志愿者們時時需要關注求助信息,有時候深夜兩三點還在為需要的人服務。這場戰“疫”,醫生們醫身體,他們醫心,大家盡快恢復身心健康是他們最大的心愿。
“愛心午餐”,
為抗“疫”一線的工作人員加油
“今天中午,我們的工作是為抗‘疫一線的工作者們配送免費午餐,大家有沒有信心?”
“有!”
“出發!”
奚劍是餓了么常州站團支部負責人,過年難得休假回家,卻每日被蔓延的疫情影響著心情。2月6日,他看到越來越多的人走向抗“疫”一線,他也坐不住了,打電話向常州團市委提出申請,要成立一支志愿者隊伍,為那些在抗“疫”一線戰斗的人們提供“愛心午餐”,為他們加油。
他的提議得到批準,送餐小哥們也積極響應這個號召,從2月8日開始,餓了么聯合德克士品牌商家,通過送餐小哥志愿者,給常州金壇人民醫院、12345熱線中心、溧陽市甘露寺社區服務中心送去了100箱方便面、70箱牛奶和120份熱氣騰騰的“愛心午餐”。
送餐期間,送餐小哥們都著裝專業,佩戴口罩、頭盔、手套等防護用品,送餐箱經過多次消毒,堅決執行“無接觸配送”,確保抗“疫”一線的工作人員們吃得健康,吃得安心。
每個單位集中來取“愛心午餐”的工作人員都很感動,忍不住再三感謝送餐小哥,送餐小哥們回應得最多的一句就是:“還熱著呢,快吃吧!”
2月10日,大娘水餃店也加入了愛心送餐的行列中,豐富了一線人員的餐譜。
服務家鄉,“蘇北計劃”志愿者
沖鋒在基層一線
郭冠廷1997年出生,2019年大學畢業后即加入“蘇北計劃”志愿者,在家鄉徐州泉山區湖濱街道辦事處黨政辦公室服務。
大年初二,正在家里過年的郭冠廷接到街道黨工委發出的緊急動員令后,即刻放棄春節休假,沖鋒在基層一線,投入到不分白天黑夜、24小時隨叫隨到、防控疫情的工作中。
大年初三,江蘇大學生志愿服務“蘇北計劃”省項目管理辦公室發出通知,志愿者們可以推遲返崗時間,在家自我防護,但郭冠廷還是選擇繼續守在一線。
社區防疫的工作繁忙而瑣碎,包括宣傳防疫知識、每天固定時間對垃圾桶和樓道等衛生死角進行防疫消毒、排查外來車輛和人員等。因為湖濱街道是一處老小區,沒有物業管理,所以郭冠廷和街道工作人員還要每晚從12點到早晨8點之間在路口值守。
2月10日后,部分企業復工,社區內有人員早出晚歸地上班,郭冠廷和街道工作人員對這些人員往返都要進行測量體溫排查的工作。有時候,因為等候的時間稍微久一些,居民難免會抱怨兩句。郭冠廷不急不惱,耐心解釋,寧愿現在的工作麻煩一些,費些心力,也要保證大家的健康安全。
“益路同行”,向“最美逆行者”致敬
為照顧好一線醫護人員的家人,讓他們安心戰 “疫”,江蘇各級共青團組織積極響應團省委向“最美逆行者”致敬的倡議,開展主題豐富的活動。
徐州團市委以“醫為有你·益路同行” 為主題,重點圍繞徐州援鄂一線醫護人員家屬及徐州廣大一線醫護人員,成立市、縣兩級助醫青年志愿服務隊,為一線醫護人員的家庭提供特色農產品愛心禮包、“點單”跑腿服務、“青年社區保障員”服務、“綠絲帶”順風車、“一對一”課內輔導、“益童成長”愛心藝術課程、“青情關愛”家庭年卡、12355免費心理疏導等各類精準關愛項目,搭建起可靠的后勤保障橋梁。截至目前,共成立助醫志愿服務隊20支,面向社會招募“一對一” 社區青年保障員169人,服務家庭267個。
為關愛淮安援鄂醫護工作者,淮安團市委組織市青少年宮優秀藝術骨干教師開通“致敬逆行者”藝術學習服務專線,向支援湖北抗“疫”一線的醫護工作者子女提供免費課程,點對點進行開學前線上藝術學習服務指導,提供二胡、古箏、素描、國畫、中國舞、聲樂等藝術課程,同時還減免淮安援鄂抗“疫”一線醫護工作者子女2020—2022年三年藝術培訓學習費用。目前已結對全市71個醫護家庭。
為幫助一線醫務人員解決后顧之憂,團省委推出“最美逆行者子女守護計劃”,組織部分高校師范專業學生、研究生支教團成員,為醫務人員子女提供學業輔導等志愿服務。
“你們放心戰‘疫,孩子的功課交給我們!”揚州大學數學科學學院的學生志愿者們鄭重承諾。
2020年2月7日,數學科學學院2017級數學與應用數學的兩名學生潘麗虹和陸佳興在網上看到一條新聞,揚州很多醫護人員上了抗“疫”一線,他們的孩子分別給父母寫了一封信。這些孩子各個年級都有,他們在信上寫:“媽媽,原來您是白衣戰士,正奮戰在一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每天我醒來時,已不見了媽媽;每天我入夢時,媽媽還沒有回來。看到媽媽如此辛苦,爸爸也當上了‘家庭煮夫,做好全面后勤保障工作,讓媽媽吃好、休息好。我也不甘示弱,決心學會照顧好自己,不給爸媽添麻煩!”
潘麗虹和陸佳興看后特別感動,他們想到,大中小學都延期開學了,他們與其休息在家,不如為這些孩子做些事。孩子們不能到校,需要上網課,但是爸爸媽媽們去抗“疫”前線,沒空陪他們,如果由他們來陪伴孩子們進行網上學習,那該多好。
兩位同學的想法得到院團委的支持。在數學科學學院團委副書記季中亞老師的帶隊下,他們聯合學生黨支部、學生會,挑選有愛心和志愿者精神的學生骨干組建了“私人訂制共享課堂”志愿者團隊,建了QQ群、微信群,為抗“疫”一線醫護人員的子女們量身定制輔導課表,幫助他們合理安排學習時間,其中包含作業輔導、心理疏導、才藝指導等豐富的內容。
目前已有40名大學生志愿者參與此項活動。通過QQ群與微信群,志愿課業輔導深受孩子們的歡迎,有很多不是醫護人員子女的孩子也加入了進來。他們將和大學生志愿者一起度過這段難忘的時光。
除了揚州大學,其他高校也積極行動。東南大學團委第一時間從歷屆研究生支教團中組織遴選具有基礎教育經驗的優秀青年志愿者,對接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子女,做好線上陪伴和學業心理輔導,當好“逆行者”們的堅強后盾,用實際行動向他們致敬。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發起“公益線上家教”活動,面向社會和校內開啟家長報名通道,幫助“最美逆行者”緩解孩子作業輔導、課程指導方面的壓力,提供公開課堂、作業輔導、才藝指導等線上公益家教服務。截至2月12日,已有150多名南航學生報名成為志愿者。
截至2月23日,全省共有28所高校參與到活動中,招募了3736名學生志愿者,為1276名醫務人員的1280名子女提供志愿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