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多多

“我是一名即將步入高考的學生,平時一向做事認真,對自己高標準、高要求,學習成績也不錯。但是這幾天,因為疫情的突然暴發,徹底打亂了我的復習節奏,總是提不起精神學習,吃不下、睡不好,我該怎么辦?”
這是“心靈守望”24小時心理援助熱線,電話里的高中生將內心的焦慮全部拋給了王敏。王敏聲音輕柔,說話溫和有力,很快就讓對方放松了下來。“恐慌、安全感降低,失去一定的掌控感,由此產生的情緒和想法是正常的。首先,要學會接納,允許負面情緒的存在,有助于我們更好地應對當下的生活和困境;接下來,對擔心考不上好的大學這件事情要調整認知,建立積極正向的思維。最后,合理安排線上學習、運動時間,做好自我情緒的監測,可以幫助我們做好情緒和行為管理。”王敏逐條分析,在給予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時,重點引導求助者思考、發展應對當下困境的策略。
自從疫情暴發以來,這樣的熱線電話幾乎擠滿了王敏的每一天。
王敏出生于1983年12月,是江蘇省青聯委員,曾在部隊醫院臨床外科工作8年,參與過汶川地震救援中的心理危機干預工作。現在,她是一名心理咨詢師,從事心理危機干預、哀傷輔導等相關的工作,主要為政企單位、學校、消防、武警及社會特殊群體提供心理健康方面的服務。
“疫情暴發后,我曾經的同事迅速趕赴戰斗一線,我非常關注他們,從他們的傾訴中感受到大家的恐慌、焦慮不安、憤怒等負面情緒,嚴重的有睡不著、吃不下、心跳加速、胸悶等軀體化癥狀。這時候,我覺得大家需要我。”2020年1月25日,王敏積極響應團省委號召,和江蘇省青聯秘書處、泰州團市委主動對接,在泰州市衛健委大力支持下,迅速開通“心靈守望”24小時心理援助熱線。
剛開始,心理援助熱線面向所有人,王敏每天都會接到來自不同城市、不同群體的電話,她都會及時解答、整理、總結,對于必要的來電,會做好跟蹤回訪,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在校學生。
很快,她調整了方向,將重心放在了隔離群體、確診患者、疑似患者、醫護人員等群體的心理表現及干預上。“重大災難的救援者常常會由于對生還者及其創傷的同情和共情而出現嚴重的身心困擾,甚至心理崩潰。災場如戰場,沒有良好的心理建設,很難堅持下去。”王敏說。
一線醫護人員日夜奮戰,幾乎沒有時間撥打熱線電話,為了更貼近對方,王敏主動要求去泰州市的疫情隔離點,開展線下心理輔導。令她印象最深的是一位臨床醫生,自從來到隔離點工作后,他就沒有回過家,每天穿著厚重的防護服,持續高強度的工作,加上與患者密切接觸,身心出現了異常。
“我晚上很難睡著,有時候整夜的失眠,心慌、胸悶也是常有的現象,工作的壓力推動著自己不斷向前走,完全停不下來。”聽了這位醫生的介紹,王敏知道,這是戰斗在一線的醫務人員最常見的情緒和感受。遇到這樣的情況,她在傾聽時就不斷用語言鼓勵對方,給對方點贊,向對方傳達積極的正能量。
“你是醫生、隔離點負責人,我們非常理解你的工作,但是也要認識到,醫學不是萬能的,盡最大的努力去救治就可以……”最后,王敏在心理上為醫生提供一些緩解方法。
2020年2月10日,共青團江蘇省委發出向“最美逆行者”致敬的倡議,為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解決后顧之憂。王敏迅速加入其中,用愛心、專業知識為奮戰在一線的“白衣戰士”保駕護航,她將醫護人員的家庭納入“心靈守望”24小時心理援助熱線的服務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