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紫陌


一對母子的莫斯科囧旅
小老板徐伊萬婚姻不順,與妻子漸行漸遠。妻子鬧離婚,他不想離,于是暗中阻撓。
因忙于工作,徐伊萬對媽媽盧小花疏于關心與照顧。盧小花為了圓自己的夢想,要去莫斯科紅星大劇院表演節目,見兒子不愿陪同,便自行上路。她不坐飛機,硬是要坐時長6天的綠皮火車。
徐伊萬原本要飛美國處理夫妻矛盾,但因為護照落在媽媽手里,便陰差陽錯也踏上了開往莫斯科的火車,和媽媽一路同行。
盧小花信奉微信公眾號偏方,手機掉水里也不怕,認為放在大米里36個小時就能修好。她對兒子有超強的控制欲,兒子不喜歡吃小番茄,為了讓他吃,就不停地喂他;兒子想吃紅燒肉,她覺得不能多吃,就算只剩下一塊,也絕對不讓兒子碰;就連兒子膀胱什么時候排尿都要管……媽媽憑借自己的認知,習慣性地否定兒子的生活習慣和個人喜好,從來不去考慮兒子的感受。當徐伊萬最終被媽媽連續的干涉和質疑壓垮,多年來積壓的不滿徹底爆發,兩人發生了激烈的爭吵。
媽媽提前下火車出走,徐伊萬拎著行李箱在后面追。在闖入一個寫著有“熊出沒”警示標識的森林公園后,媽媽枯坐在冰天雪地里,哭訴自己婚姻中的悲慘過往,但為了兒子一直沒有離婚。徐伊萬意識到自己過去沒有考慮媽媽的感受,哭著向她道歉。
當一頭熊真的出現,媽媽挺身而出,擋在了兒子前面,大聲喊著:“吃我吧,別吃我兒子!”公園管理處的人開麻醉槍打倒了熊,救了他們。母子冰釋前嫌,徹底和解。
為了完成媽媽的心愿,徐伊萬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幫助媽媽趕上演出。最終,媽媽憑借在紅星大劇院中的一曲《紅莓花兒開》彌補了當年的遺憾,找回了自我,也將多年附著在兒子身上的注意力收了回來。
徐伊萬也意識到: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世界不是圍繞著哪一個人轉的。愈是控制,愈會使別人逃避。他坦承對妻子的愛,也同意離婚,學會了放手。
有網友評價說:“笑中帶淚的賀歲片。母子關系的處理、夫妻關系的和解、愛的表達方式有好多種,而我們對于最親的人往往是用了爭吵這種最糟糕的方式。我帶著媽媽來看這部電影,看后要給她一個大大的擁抱!”
一部及格的“囧”片
在這個春節,影院集體閉業,大量劇組停擺,本來打算在“春節檔”廝殺一番的幾部大片都陷入了“囧”境,大部分影片不得不撤檔。徐崢執導的《囧媽》在大年初一網絡首播,幾乎成為整個春節假期里唯一可以讓人紓解情緒的出口。徐崢也贏得了空前的國民好感度,網友們紛紛為徐崢的“高風亮節”點贊,“欠崢哥一張電影票”的呼聲四起。
該片3天播放量超過6億,在豆瓣上有35萬人評價。但令人遺憾的是,豆瓣評分卻一路下滑,從最開始的6.7分到后來的6.1分,再跌至目前的5.9分,《囧媽》的口碑也很“囧”。
從2010年的《人在囧途》,到2013年的《人在囧途之泰囧》,再到2015年的《港囧》,“囧系列”在幫徐崢完成了從演員到導演轉型的同時,也成為了國內喜劇的一塊金字招牌。在前面幾部“囧片”中,搞笑、公路、中年危機、離婚、眾生相等主題貫穿于電影,處于崩潰邊緣的中產和善良搞怪的草根,一衰一損,由此碰撞出強烈的沖突和喜劇感,給人一種爆笑解壓體驗。2018年的《我不是藥神》以草根群像式的現實刻畫,來展現小人物的堅韌,這部“現實主義”電影是徐崢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從該片可以看出,徐崢不再甘于拍攝“博君一笑”的喜劇,“自以為是的文明人的窘迫”并不是徐崢所追求的,他更側重于探索“現實”。《囧媽》與其說是“囧系列”的延續,不如說是一部獨立主題的電影。它雖然也有搞笑的段子,但更側重于解構中國式親子關系的情感困境。它掛著“囧”的名號,一定程度上“誤導”了觀眾的預期,對于這種轉型,有觀眾不買賬也在所難免。
但《囧媽》真的連及格線都達不到嗎?電影中的雪原、森林、冰湖很“養眼”,讓我們一睹壯闊的西伯利亞風光。影片特效也很不錯,例如逼真兇猛的野獸。作為喜劇片,它也有很多笑點,車廂中兩個孩子無辜、呆萌的表情自帶喜感,演員沈騰、黃渤一出場就自帶幽默感。最主要的是電影有著非常扎實的主題:中國式親子關系的普遍困境,電影中的所有橋段幾乎都是圍繞這一主題展開。
之前有很多關注親子關系的主題電影只批評子女對父母的疏于關心,而很少去呈現父母一方“強迫式的愛”。《囧媽》對于這種“控制欲”進行了深刻的刻畫,電影中大部分情節都來源于現實生活中的細節,雖然過于深刻的主題表達犧牲了一定的趣味性,但這樣真實又活潑的作品絕對誠意滿滿。
愛是接納和尊重
《囧媽》中的故事存在于許多中國式家庭,盧小花是典型的中國式母親。中國式父母注重權威,無法與子女建立平等溝通的良性關系。父母常常會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在子女身上,這種“強迫式的愛”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種控制。有的孩子甚至始終不知道自己被控制了,直到當他長大成人后,對自己的另一半也施加同樣的控制并產生矛盾以后,才恍然驚覺,父母的人格已經不知不覺侵入了自己的體內。控制狂父母和控制狂孩子必然會產生矛盾,這是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會遇到的問題。
年輕人與父母之間多多少少會有代溝與隔閡,并沒有誰對誰錯。我們大多數人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角度看問題。心理學家武志紅曾經說過:“親人間的理解之所以很難,關鍵原因在于,我們習慣從自己的坐標體系出發去推測、揣摩、評價,甚至抨擊另一個人,卻完全忘了,對方也有一個現象場,有一個與自己完全不同的坐標體系。雖然我們都在拼盡全力地愛著對方,結果卻是不小心給對方造成了傷害。”
中國式親情一直存在著代際溝通難的問題,在越來越多的人抱怨“我和父母總是溝通不了”的時候,該片獻上了一份對于愛的深刻理解。在《囧媽》首映禮上,徐崢說:“我們放大喜劇色彩,采用這樣的表現形式,是為了滿足觀眾的娛樂需求。不同的是,我們想在觀影過程中帶給大家更多精神層面、思想意識層面上的啟發。”比起大部分喜劇電影只是對某種社會現象進行諷刺,該片在主題上不但找出問題,并且給出了一劑良藥:接納與尊重。
現在網絡越來越發達,父母們也都在努力跟上子女們的步伐。他們怕自己老了給子女造成負擔,所以他們拼命養生,相信所謂的“專家”;他們容易受騙,甚至對子女的愛也有點偏執……做子女的即使工作再繁忙,也要多看看父母,多和他們溝通交流,防止他們受騙。父母也要多為子女考慮,一味地強迫式付出與犧牲,有可能適得其反。明確愛與自由的邊界,給彼此留出空間,才能處理好親子關系。
相信很多人看完電影后,都會對自己與父母的相處方式進行一定的反思。世上的囧媽千千萬萬,我們做子女的也并不完美,只要彼此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尊重,很多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編輯 邢多多 10485722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