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云


藝術家簡介
李世文, 筆名芻蕘,山西大同人,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師從陳平、于光華、崔曉東、姚鳴京、李剛先生。長期從事中國畫創作研究。現為中國煤礦美協會員,山西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煤礦攝影協會理事。中央美院國畫研究院研究員,特聘畫家,同煤集團美協副主席秘書長。
本人擅長山水,花鳥,人物,近年來獲得以下獎項,《太行秋色圖》入選第十二屆全國美展,2O16、2O17國畫作品獲山西煤炭系統美術十佳獎,2O18年速寫作品入選第四屆廣州速寫大賽,曾獲大同市首屆職工藝術節攝影金獎。《荷花游鴨圖》,《深山探幽圖》曾在中國書畫報發表,2019年國畫《黑與白》入選山西省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暨第十七屆山西省美術作品展,國畫《礦工兄弟》入選第八屆全國煤礦美術展。
李世文是一位扎根于礦山,堅持以創作煤礦體裁為主的優秀畫家。這些年與他接觸后,我對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他身上,時刻有著一種家國情懷。與他交談,如沐春風,臉上時刻寫著堅定與執著。交談中,時刻把礦山裝在心中,時刻把礦工掛在嘴上。雖是同煤總醫院的一名員工,但礦工的優秀品格、奉獻精神在他身上都有體現。
他是一位扎根于礦山,服務于礦山,把礦山當家的土生土長的書畫藝術家。筆墨當隨時代。從他的畫可以看出,時代感和藝術感都很強。他的畫承擔起了時代所賦予的使命。
中國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粹,是中國特有的藝術品種,經過上千年的積累,到如今有了它特有的藝術審美情趣。山水畫又是中國畫中最重要的內容,山水畫是一種親近自然的感動,給人一種空曠、高遠、清幽的神秘,同時也給人一種獨特的情感體驗。世文先生的畫中有一種親和自然的感動,給人一種高遠、曠達、雄渾、清幽的感覺,其精神表達比花鳥畫更廣泛,更自由。他的山水畫,山的雄偉與蒼茫,樹的枯冷與勁盡,云的飄渺與神秘,水的激蕩與平靜等等,都充分地在畫面上展現出大自然的詭奇與壯麗、樸實與自然、平凡與獨特。從他的畫中,你可以看出他現實生活的點點滴滴。活靈活現的筆墨精靈展現在讀者的面前,讓你沉醉、讓你贊嘆,這一切來源于他的生活,但又高于生活,一派詩化的生命形態。他在創作中,把當代人的審美情趣和晉北特有的地域風貌、風土人情、鄉土味道充分地結合起來,融為一體,將藝道化于自然之中,順應天道、人道,把大自然的味道呈現在人們面前,讓人不得不陶醉。
世文先生的山水,在自我發現、取舍、融合上面有獨到的見解,形成了自己的面貌。他作畫,不局限于同一時空的寫實,而是憑記憶去表達內心所想,力求達到“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欲行”的自然境界。因此,他的畫充滿靈性,激動人心,有生命情趣,追求心靈與筆墨的自然契合,在傳承古典技藝的同時,賦予了現代審美,極具視覺沖擊,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視覺語言。
世文先生的反映礦山體裁的畫更生動,更契合時代精神,更接近礦山兄弟。他的“礦山兄弟”系列畫作,給人以震撼,給人以感動,看罷讓人想哭,讓人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可以說他的“礦山兄弟”系列畫,就是對煤礦工人生活最最真實的反映,把礦工兄弟要說的話全部表現在畫面上,是一種真切實在的藝術語言。讀他的畫,你不能言語,也不想言語,因為“此時無聲勝有聲”,一切語言都是多余。
在美術創作中,李世文先生善于從平凡的生活中挖掘主題,能很好地把握住時代的主旋律。礦山內外,礦井上下,礦工們特有的生活現狀、精神狀態,特有的黑白分明、明暗反差的堅毅形象,都深深地吸引著他,都不斷地激發著他的創作熱情,碰撞著他的創作火花,尋找著他的創作靈感。這是一種來自于地上地下的美,是一種傾注了生命的美,是一種跨越著時代激蕩著青春無私地奉獻的美。因此,他的作品一經問世,就深受礦工青睞,行內贊譽。
世文先生不僅畫礦工、繪礦山,他還擅長寫意花鳥畫創作。他的花鳥畫從傳統里學古意,在古法中體悟生活,感受自然。他的花鳥畫,擅長對“情趣”的把握和表達,有一種愉悅的感動,很婉約,很溫潤,給人一種清逸的審美趣味。他的花鳥畫,在規范中創新,不是簡單的描摹,一枝一葉,一花一草,都能見真性情,恰到好處但又不失自然天真。從他作畫的狀態可看出,他是“緊張的放松”和“放松的緊張”的緊密結合,有自己特有的創作體驗。可以看出,他看重的不僅僅是畫面本身,更是畫面背后的那顆“心”的藝術體驗和“心”的情感釋放。我想這就是扎根于人民,扎根于礦山的畫家的藝術追求吧!因為他在時刻關注生活,關注現實,關注民生。
世文先生,現為同煤集團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事務性的工作在增加的同時,仍不忘筆耕礦山,筆耕礦工,這是我深受感動的重要因素之一。他的畫不僅僅是畫家眼中的畫,而且還是百姓眼中的畫,礦工眼中的畫。他的“畫法”來自于他對構圖與自然的“看法”,因為畫家自己獨特的視角,有時比表現的手法還要關鍵和重要。東坡有言:“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這是對世文先生繪畫創作、繪畫人生最真實的寫照。繪畫已經成為他的生活的重要部分,可以這樣說他:繪畫就是生活,生活就是繪畫。
愿世文先生的繪畫之路走得更高、更遠、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