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照玲,肖宏
(德陽市人民醫院 腫瘤科,四川 德陽 618000)
壓瘡即壓力性損傷,發生于皮膚、潛在皮下的軟組織,好發于骨隆凸起位置或長期與醫療設備接觸的位置,屬于臨床中發生率較高的并發癥。在醫院壓瘡管理的過程中國,由于系統管理的不當,導致壓瘡管理的效果仍然不理想,壓瘡的發生率仍然未見明顯下降。而壓瘡作為衡量護理質量的重要指標,長期以來一直是護理工作的重點[1]。為了降低壓瘡的發生率,提高其治愈率,本次研究成立了壓瘡聯絡員小組,參與壓瘡管理,持續性對壓瘡管理工作進行改進,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2]。
選擇我院從2016 年1 月至2018 年12 月期間全院護士計652 例參與本次研究。該652 例護士中包括男20 例,女632 例;學歷層次包括碩士2 例,本科221 例,專科429 例;職稱分為主任護士1 例,副主任護師16 例,主管護師155 例,護師140 例,護士340 例。
1.2.1 建立三級質控體系
要求對壓瘡管理的全過程進行質量監控,建立護理部-科室護士長-病區壓瘡聯絡員的三級質控體系,其中壓瘡聯絡員負責輔助護士長完成對科室中護理人員的培訓工作,并對發生壓瘡的患者進行管理[3];科室護士長則主要負責對科室內護理人員的培訓以及壓瘡患者的管理;護理部則負責制定并完善壓瘡管理的有關制度、流程,并明確管理小組以及聯絡員的責任,對壓瘡管理過程中所存在的實際問題進行分析,制定護理措施,并制定全員護理人員的培訓計劃。
1.2.2 建立壓瘡聯絡員管理團隊
為促進壓瘡管理小組和臨床的溝通,更好的發揮出其對臨床護士的知道作用,需要組間壓瘡聯絡員管理團隊,對每個病房,均需要推選出1 名聯絡員,要求其職稱在護師以上,且對壓瘡傷口的護理管理有豐富的經驗[4]。所選拔出的聯絡員需要定期參與醫院的培訓,并對本科室中的護士的壓瘡護理行為進行指導以及管理,并輔助科室護士長進行壓瘡的管理以及追訪。
1.2.3 規范壓瘡聯絡員的責任
壓瘡聯絡員具體需要落實以下工作:(1)在院級壓瘡管理組的知道下完成對壓瘡患者的登記以及未愈合壓瘡患者的隨訪;(2)掌握所屬病區壓瘡管理的實際情況,包括患者風險、已發生壓瘡數量、患者壓瘡分布情況、病情等;(3)負責壓瘡確認、評估以及護理指導,并及時將壓瘡情況上報,參與會診[5];(4)收集壓瘡護理相關知識、技術,并注意傳達;(5)參加理論考核,合格后持證上崗,必須掌握壓瘡的護理方法、預防方法、會診與上報流程等;(6)承擔Braden 量表使用、壓瘡評估、預防以及治療等的培訓,并注意新理念與新方法的傳播;(7)對患者進行一對一健康教育,提高患者預防壓瘡的意識以及護理依從度[6]。
1.2.4 制定追訪記錄表
壓瘡患者追訪記錄表內容主要如下:(1)患者基礎信息,包括姓名、年齡、性別、住院號、入院時間、診斷等;(2)患者壓瘡評估資料,包括風險評分、發生壓瘡時間、位置、分期、面積、轉歸情況以及所采用的護理方案等;(3)患者的健康知識,包括壓瘡知曉情況以及遵醫行為[7];(4)反饋意見,包括護理人員壓瘡知識掌握情況、患者的意見等。
1.2.5 聯絡員管理
對各科室聯絡員,由護理部進行統一排便,并建立聯絡員微信群,方便信息的傳輸。具體工作為:結合各科壓瘡的上報情況每月進行1 次壓瘡現場查看以及遠程監控,挑選典型壓瘡案例或者是疑難案例上傳到微信群中,每半年進行1 次聯絡員座談會,總結分析壓瘡管理問題,討論壓瘡管理的重點與難點[8]。另外,由護理部定期邀請院外專家來院進行壓瘡管理工作指導,以提高聯絡員的理論水平與專業技能水平。
1.2.6 應用壓瘡監控表
壓瘡聯絡員運用壓瘡監控表,監控臨床科室對壓瘡問題反饋及整改。所設計壓瘡監控表監管內容包括評估、上報、記錄、落實措施等板塊。其中評估具體內容包括:(1)Braden 評分表評分正確;(2)動態評估正確;(3)預防措施勾選恰當;(4)Braden 評分≤18 分床頭懸掛預防標識;(5)Braden 評分≤12 分及院外帶入壓瘡,簽署《壓瘡知情同意書》,并手工簽字。上報具體內容包括:(1)壓瘡分期判斷正確;(2)壓瘡描述正確;(3)Braden 評分≤9 分,且具備兩項以上必備條件者,上報難免。記錄監管內容包括:(1)壓瘡記錄單書寫正確;(2)壓瘡記錄單動態記錄傷口變化;(3)處理措施正確;(4)根據傷口情況動態記錄處理措施。措施落實情況監管具體內容包括:(1)充分抬高足跟,并減壓保護;(2)壓瘡記錄單動態記錄傷口變化;(3)處理措施正確;(4)體位改變≤2 h;(5)正確使用氣墊床等減壓裝置或敷料;(6)床單、被褥、衣物干燥平整無渣屑;(7)紙尿褲、尿片清潔干燥;(8)皮膚干燥無浸漬;(9)皮膚清潔無異味;(10)各種管道無受壓;(11)醫療器械壓力出皮膚有保護措施;(12)敷料使用合理。定期對上述內容進行監管評價,做好記錄,并責令護理人員整改[9]。
評價院外帶入壓瘡治愈好轉率、院內難免壓瘡申報情況。
數據采用SPSS 21.0 處理,設定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在壓瘡聯絡員干預后,壓瘡上報數據逐年上升,P<0.05,詳見表1。
表1 壓瘡上報數據對比表(n)
在壓瘡聯絡員干預后,治愈率與好轉率逐年上升,P<0.05,詳見表2。
表2 壓瘡治愈率與好轉率對比表[n(%)]
在壓瘡聯絡員管理實施后,難免壓瘡的上報率明顯提高。以往壓瘡的發生多被認為是護理人員的工作不到位,采用差錯報表的方式上報護理部,而核實后對應的護理人員將會受到處罰,所以導致其不敢公開報告[10]。而通過建立三級質控標準,規范壓瘡管理的制度、流程,將壓瘡管理作為了不良事件納入了院級管理,并給以上報準確無不良后果者一定的獎勵,使得壓瘡的上報率明顯提升,明顯改善了以往院內壓瘡隱瞞不報或者是夸大上報的問題,有效提高了護理人員對難免壓瘡、院外壓瘡申報的積極性,為后期護理干預工作的開展給以了可靠的基礎。另外通過加強對壓瘡患者的后期追蹤,并提供典型案例以及疑難案例供給護理人員學習,有效提高了護理人員對壓瘡的處理能力,且所采用的壓瘡管理模式也更貼合臨床的實際需求,這對于壓瘡治愈率以及好轉率的提升是有著明顯價值的。另外在信息的交互上,采用微信群進行信息的傳播,明顯提高了上報以及處理的及時性,避免了傳統上報模式處理時機的延誤。加強病房護理人員的培訓工作,也有效提高了其對壓瘡風險的識別能力以及壓瘡預防與處置的能力,并可通過持續性的繼續教育,促使醫院壓瘡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本次研究,在壓瘡聯絡員干預后,院外帶入壓瘡治愈好轉率、院內難免壓瘡申報率均逐年提升,P<0.05,表明該管理方案效果理想。
綜上所述,在醫院壓瘡管理的過程中,設置壓瘡聯絡員進行三級質控管理效果理想,能夠提高壓瘡的上報率以及治療效果,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