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贇,孫剛,倪鴻偉,董延杰
(遼寧省瓦房店市中心醫院,遼寧 瓦房店 116300)
腰椎管狹窄癥是一種常見骨科疾病,臨床上患者通常會出現腰痛以及腰腿痛等癥狀,嚴重影響了腰椎管狹窄癥患者的日常生活[1]。本次研究通過我院收錄的總計50 例腰椎管狹窄癥患者分別采用間盤切除,釘棒系統內固定治療和經椎間孔鏡脊柱系統手術治療,分析兩組患者的臨床指標以及治療效果,現報告如下。
收錄我院2018 年1 月至2019 年7 月總計50 例腰椎管狹窄癥患者為對象,隨機25 例分別作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觀察組有男性14 例,女性11 例,平均年齡(59.03±7.34)歲,平均病程(1.33±0.52)年。對照組有男性13 例,女性12 例,平均年齡(58.96±7.22)歲,平均病程(1.21±0.47)年。兩組一般資料差異不明顯(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采用間盤切除,釘棒系統內固定治療。協助患者取俯臥位,對手術部位進行局部麻醉,在顯微內鏡的輔助下,在患處切約7 cm 的縱向切口,對堅脊肌進行鈍性剝離,配置內固定裝置,復位并固定,將脊椎組織進行清除,對神經根進行松解,將椎間盤充分的暴露出來,摘除髓核組織,對手術部位進行加壓沖洗消毒,縫合切口,留置引流管[2-3]。
觀察組采用經椎間孔鏡脊柱系統手術治療。協助患者取俯臥位或者側臥位,對手術部位進行局部麻醉,在腰椎間盤造影的輔助下,將穿刺針置入進行定位,在定位處做手術切口,將導管插入,去除關節突,將椎間孔擴大,取出髓核組織,將神經根充分的暴露出來,對相關組織進行消融處理操作中心,將開口部位皺縮成型,手術結束再患者椎間孔中注入7 mg 的復方倍他米松,并囑咐患者禁止負重等高強度鍛煉[4-5]。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指標對比()
根據兩組的臨床指標進行對比,臨床指標包括手術出血量、手術時間、切口長度以及住院時間。
根據兩組的治療效果進行對比,根據醫院制定的療效評價標準分為顯效:患者的腰腿疼痛完全消失,能正常活動;有效:患者的腰腿疼痛明顯好轉,需要協助下進行活動;無效:患者的腰腿疼痛沒有好轉,不能正常活動。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本次研究采用SPSS 19.0 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的臨床指標相比對照組均明顯更優,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總有效率96.00%)比對照組(總有效率76.00%)更加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對比(n,%)
腰椎管狹窄癥是臨床上常見骨科疾病之一,多發生于中老年患者,通常是由于各種原因引起患者的椎管各徑線出現縮短等情況,使脊髓、神經根等受到壓迫,從而導致患者出現神經功能障礙,造成患者出現腰痛以及腰腿痛等常見腰椎病,嚴重影響了腰椎管狹窄癥患者的正常生活[6]。目前在臨床上對于腰椎管狹窄癥的治療主要是通過手術治療[7]。間盤切除,釘棒系統內固定治療在對腰椎管狹窄癥患者的治療中,雖然有較為優秀的效果,但容易對患者脊柱的骨性結構造成損傷,在治療后容易出現神經疼痛等不良癥狀,使治療效果不理想[8]。經椎間孔鏡脊柱系統手術不僅不會對患者的脊柱整體結構造成損傷,還具有手術創傷小的特點,臨床應用價值更加顯著[9]。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全球人口老年化的加劇,再加上生活方面的不規律以及鍛煉方式不正確,導致腰椎管狹窄癥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并且有呈年輕化的趨勢,嚴重影響了腰椎管狹窄癥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命健康,因此研究對腰椎管狹窄癥有效的治療方式對社會有重要意義[10]。
通過本次研究結果得出,觀察組的臨床指標相比對照組均明顯更優,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總有效率96.00%)比對照組(總有效率76.00%)更加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說明對腰椎管狹窄癥患者采用經椎間孔鏡脊柱系統手術治療,相比間盤切除,釘棒系統內固定治療,臨床效果更加顯著,能明顯的降低患者手術創傷,提升整體的治療效果,加快患者的身體恢復。
綜上所述,通過經椎間孔鏡脊柱系統手術治療,能有效的提高腰椎管狹窄癥患者的治療效果,降低患者手術創傷,提升整體治療效果,加快患者身體恢復,具有臨床推廣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