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菲,王忠慧,陳 亮
(1)昆明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云南省腫瘤醫院麻醉科,云南昆明 650118;2)云南省干細胞和再生醫學重點實驗室暨昆明醫科大學分子臨床醫學研究院,云南昆明 650500)
由于社會經濟水平提高和醫療水平的進步,人們對疾病診斷和治療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舒適化醫療的開展也隨之對現代的麻醉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使用的阿片類藥物可能引起嚴重的術后惡心、嘔吐,以及尿潴留、腸梗阻等不良反應,使患者的舒適性降低,已經越來越不能滿足患者對現代醫療的要求[1-2]。乳腺癌根治術的創傷較大,手術殘端疼痛依然存在,術后不良反應較多,因此如何改善此類病人的術后鎮痛仍是臨床上的一個棘手問題。利多卡因是一種常用的局部麻醉藥,而且同時具有鎮痛,抵抗痛覺敏感及抗炎作用[3-4]。圍術期靜脈注射利多卡因可以顯著改善腹部手術患者的術后鎮痛[5]。因此本研究擬通過在麻醉誘導前加以負荷劑量的利多卡因并術中持續給藥,評價利多卡因對乳腺癌根治術患者的鎮痛作用及其對患者術后不良反應的影響。
選擇乳腺癌根治術患者60 例,ASA I~II 級,無心肝腎功能異常,無精神疾患,沒有激素治療或長期使用阿片類藥物治療。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2 組,即利多卡因組(L 組)和生理鹽水對照組(C 組),每組各30 例。本研究獲得云南省腫瘤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患者知情同意。
麻醉前,禁飲、禁食8 h,無術前用藥。誘導前先行右側頸內靜脈穿刺置管,建立靜脈通道。常規監測無創血壓,心電圖和脈搏血氧飽和度。L組于麻醉誘導前靜脈單次注射利多卡因1.5 mg/kg,隨后以2 mg/(kg·h)持續輸注,至術畢;C 組給予等容量的生理鹽水。兩組患者均予靜脈注射咪唑安定0.05 mg/kg,舒芬太尼0.4~0.6 μg/kg,維庫溴銨0.15 mg/kg 及依托咪酯0.4 mg/kg,然后氣管插管。兩組均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全憑靜脈維持麻醉,術中行BIS 監測,維持BIS 值在34~50,間斷給予維庫溴銨。手術結束后,2 組患者均行自控靜脈鎮痛。鎮痛藥配方:舒芬太尼100 μg,托烷司瓊5 mg,以生理鹽水稀釋至100 mL。術后鎮痛參數:負荷量5 mL,指令劑量0.5mL,背景持續量2 mL/h,鎖定時間15 min,每小時最大劑量15 mL。
在實驗中觀察并記錄手術時間;術中瑞芬太尼用量;蘇醒時間;術后2 h,6 h,12 h,24 h 的VAS 視覺模擬疼痛評分;PCIA 按壓次數;惡心、嘔吐發生率。
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 進行數據的統計學處理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組患者年齡、體重、手術時間、蘇醒時間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2 組患者的一般資料()Tab.1 Comparisons of general inform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1 2 組患者的一般資料()Tab.1 Comparisons of general inform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與C 組相比,使用利多卡因的L 組術中瑞芬太尼用量明顯下降(P <0.05),見表2。
表2 術中瑞芬太尼的用量()Tab.2 The consumption of remifentanil in the two groups()

表2 術中瑞芬太尼的用量()Tab.2 The consumption of remifentanil in the two groups()
與C 組比較,*P <0.05。
根據VAS 評分,L 組患者術后2 h、6 h、12 h的疼痛程度明顯低于C 組(P <0.05),但是術后24 h 兩組患者疼痛程度的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與C 組比較,L 組患者的術后PCIA 按壓次數明顯減少(P <0.05),見表4。
與C 組比較,L 組患者的術后惡心、嘔吐發生率明顯下降(P <0.05),見表5。
表3 2 組患者的VAS 評分()Tab.3 The VAS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表3 2 組患者的VAS 評分()Tab.3 The VAS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與C 組比較,*P <0.05。
表4 2 組患者術后48 h 的PCIA 按壓次數()Tab.4 The number of PCIA in the two groups()

表4 2 組患者術后48 h 的PCIA 按壓次數()Tab.4 The number of PCIA in the two groups()
與C 組比較,*P <0.05。

表5 2 組患者惡心、嘔吐發生率[n(%)]Tab.5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in the two groups [n(%)]
術后疼痛是手術帶給機體的一種無可避免的應激反應,會影響到患者生理、心理和免疫等多個層面。乳腺癌手術對患者造成的創面較大,所以術后病人的疼痛感覺尤其強烈。有研究發現,利用阿片類藥物和低劑量的利多卡因聯合麻醉時,患者蘇醒期出現的疼痛感可明顯減輕[6]。
本研究結果提示,在麻醉誘導前及圍術期靜脈輸注利多卡因可以緩解患者術后早期的疼痛,利多卡因提高術后鎮痛效果的原因可能和利多卡因具有抗痛覺過敏以及抗炎作用有關。其作用機制可能是利多卡因通過阻斷Na+通道,抑制G 蛋白耦聯受體和NMDA 受體,使NMDA 受體和神經激肽受體介導的突觸后去極化水平下降,減少受損外周神經的自主神經沖動,降低脊髓C-纖維活性,從而抑制疼痛信號的轉導[7]。除了有利于術后鎮痛和控制炎癥反應,利多卡因還可能通過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和轉移,提高無瘤生存率和整體存活率[8-9]。臨床的研究也表明,在臨床應用的濃度水平,利多卡因可誘導人乳腺癌細胞的凋亡,具有潛在的臨床價值[10]。
綜上所述,圍術期靜脈輸注利多卡因可以減輕乳腺癌根治術患者的術后疼痛,減少術后不良反應,起到促進病人術后恢復的作用。本研究為開發多模式鎮痛的新途徑提供了一種有益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