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聯酋《海灣新聞報》3月22日文章,原題:中國如何構筑健康絲綢之路;副題:中國在全球抗擊冠狀病毒行動中發揮領導作用 200萬個醫用外科口罩,20多萬個高級口罩,50萬份病毒檢測試劑盒以及17噸醫療用品。
眼下,在歐洲抗擊近代以來最嚴重的疫情之際,大批援助物資流向歐洲。但是,向歐洲供應大批物資的不是世界衛生組織或援助機構,而是中國。就在幾周前,中國還因暴發疫情而陷入醫療用品短缺,接受了來自近80個國家和10個國際組織的口罩及其他醫療援助。
如今,中國內地新增病例減少到個位數,而世界其他國家正在努力控制病毒。中國發起了一場協助全球應對疫情的外交魅力攻勢。
上周,中國承諾向意大利派遣更多的醫學專家。意大利是目前全球疫情的中心。同一天,中國向菲律賓提供了10萬份檢測試劑;還向利比里亞運送手套和防護服,并向捷克運送數百萬只口罩和其他物資。在塞爾維亞,由于歐洲鄰國限制醫療設備出口,該國總統不得不轉而求助中國。中國還提供了一筆5億美元的貸款,協助斯里蘭卡抗擊疫情。從日本到伊拉克,從西班牙到秘魯,中國都承諾通過物資或醫療專業知識的形式提供人道主義援助。這是一場援助“閃電戰”,中國有機會在前所未有的危機時刻重新定位為負責任的全球領軍者。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同意大利總理孔特通電話時指出,中方愿同意方一道,為抗擊疫情國際合作、打造“健康絲綢之路”作出貢獻。意大利對“絲綢之路”的概念并不陌生。去年該國成為首個加入“一帶一路”倡議的G7國家。這項龐大的計劃旨在打造21世紀版的絲綢之路,通過修建港口、道路和其他交通基礎設施來擴大沿線國家之間的貿易。
耶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助理教授卡倫納克拉表示:“世界各國領導人必須拋棄微不足道的政治分歧,為抗擊疫情齊心協力。這需要領導力,也有賴于大家共同參與。把人的生命放在政治或金錢之前。”
隨著歐洲成為疫情的中心,美國(在某些情況下甚至歐盟)似乎正在放棄援助別國。塞爾維亞和愛沙尼亞就是例子。在歐盟表現冷漠之際,北京向一些歐洲國家主動伸出援手。
這種情況下,中國其實扮演了西方以往在自然災害或公共衛生緊急時期的角色,這也是美國總統特朗普奉行“美國優先”、疏遠外界而放棄的那種角色。
與過去一樣,中國利用其廣泛的工具和雄厚的資金來建立全球合作伙伴關系。以前,這靠的是貿易、投資,目前則是利用作為全球最大藥品和防護口罩制造國的有利地位。美國布魯金斯學會中國戰略倡議負責人拉什·多希表示:“這可能是數十年來第一次沒有美國的充分領導,而中國發揮了重要領導作用的全球重大危機。”他指出,就在幾年前,美國還領導了抗擊埃博拉病毒的行動。
現在,從歐洲到美國,各國應對疫情的失敗,使中國有機會來證明其模式行之有效,并有可能因此獲得持久的地緣政治影響力。中國已向世衛組織提供2000萬美元用于抗擊疫情。雖然歐盟和美國也承諾大力抗擊疫情,但它們現在自顧不暇。布魯塞爾的俄羅斯、歐洲和亞洲研究中心主任特麗莎·法倫說,現在中國人“連連得分”。▲
(作者奇拉吉布·森古普塔,喬恒譯)
環球時報2020-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