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0年主要工作情況
2020年,全省漁業抓住南漁北移戰略機遇,克服疫情和洪澇災害影響,緊緊圍繞水產品保供和高質量綠色發展,采取以“五良促五好”有效措施,漁業經濟保持穩定增長。前三季度,全省水產品總產量48.3萬噸,同比增長3.4%,漁業產值78.0億元,同比增長3.6%,全省漁民人均純收入將突破2萬元。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1 強黨建,工作作風得到新轉變
始終堅持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共同推進、相互促進,加強支部黨建和黨風廉政建設,認真落實“三會一課”制度、局班子重大事項集體研究決策制度和理論學習制度,開展主題黨日活動,弘揚五大精神。疫情期間,黨員干部沖鋒在前,積極參與疫情防控督導、自愿者下沉社區、獻血等工作,支部的凝聚力、組織力和戰斗堡壘作用進一步發揮。漁業局支部被授予中省直機關黨建三年提升工程先進黨支部。
1.2 抓規劃,確定產業發展新目標
編制了《農業強省漁業子規劃》《漁業十四五發展規劃》《省級養殖水域灘涂規劃》《黑龍江省大水面生態漁業發展規劃》《稻漁綜合種養發展規劃》等五大規劃,確定新任務新目標。下發了《2020年黑龍江省漁業漁政工作要點》《2020年春季漁業生產指導意見和服務指南》《關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水產品穩產保供工作的通知》,召開了“全省水產品穩產保供暨春季生產調度”“邊境水域漁政管理”“禁漁期漁政管理視頻工作會”,對全年重點工作進行安排部署。
1.3 建制度,行業管理開啟新篇章
開展水域灘涂規劃登記發證工作,保障養殖者合法權益。啟動水產苗種產地檢疫工作,出臺《黑龍江省水產苗種產地檢疫管理辦法》,組建漁業官方獸醫隊伍,建立檢疫申報點102個。貫徹全國人大《決定》,出臺多個指導性文件,順利完成了相關蛙類管理移交工作。放流活動進一步科學規范,成功救護野生鰉魚,活體取卵繁育32萬尾魚苗,放歸黑龍江,放流各種魚類苗種9418.35萬尾,超額完成全年任務目標,水生生物資源恢復效果明顯。
1.4 突重點,專項行動取得新成效
組織實施了《水產綠色健康養殖“五大行動”》、《水產養殖業監管執法行動》、《“漁政亮劍2020”系列專項執法行動》、《漁業安全生產三年專項整治行動》,大力推廣生態健康養殖模式,強化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加大對各類非法捕撈打擊力度,強化安全生產措施落實。收繳地籠等違禁漁具9962件(套),扣押“三無”船舶346艘,辦理涉漁行政處罰案件75起,移送司法案件48起。黑龍江省主要分管領導和國家農業農村部檢查組對黑龍江省邊境水域漁政管理、漁業安全生產工作都給予了充分肯定。
1.5 重科技,關鍵環節實現新突破
發布2020年水產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南蟹北養技術、鹽堿水養魚技術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小龍蝦越冬繁育技術逐步推廣,稻田培育扣蟹技術大面積推廣,解決了外購苗種制約產業發展瓶頸問題。發揮國家級科研機構優勢,在杜蒙建立了科學實驗基地。新建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20個,創建杜蒙縣國家級漁業健康養殖示范縣順利通過驗收,填補了我省空白。鞏固提升國家級稻漁綜合種養核心示范區2個,建設省級核心示范區和示范區20個,稻漁綜合種養面積擴大到110萬畝,比去年增長24%。
1.6 育品牌,三產融合取得新進展
青花湖集團與省旅投集團進行戰略重組,成立北魚集團。連環湖水產品精深加工項目、國際垂釣場項目啟動建設。創新營銷模式,綠博會和大米節龍江漁業展區再受關注,并被組委會評為優秀設計獎和優秀組織獎。“龍江魚”子母品牌戰略效果凸顯,優質水產品在北京站穩市場,截至目前,已向省外銷售水產品7184噸。在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黑龍江省電視臺新聞聯播、黑龍江日報等主流媒體廣泛宣傳我省漁業,不斷擴大影響力。
2 2021年工作重點
2021年,緊緊圍繞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這一中心,抓住“南漁北移”發展機遇,發揮生態和資源優勢,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五良”促“五好”,努力打造北方魚米之鄉和全國淡水魚供應基地。水產養殖面積穩定在600萬畝以上,水產品總產量達到70萬噸以上。優質特色水產品產量提高10%,力爭全省稻漁綜合種養規模擴大到120萬畝。
2.1 整合漁業資源,加快生態漁業發展
針對大中型水面不同區域的不同特點,實行“一水一策”,推廣“放牧式”“輪捕輪放”“塘育湖出”等生態增養殖模式,提升養殖產能和經濟效益。整合大水面優勢資源,積極支持北魚集團建設成為龍江漁業航母,提升國內競爭力。規范大水面資源承包經營行為,在兼顧生態、經濟、社會“三個效益”基礎上,理順“三權”關系,提升資源產出率,實現高質量發展。加強優質特色品種及冷水性魚類的苗種繁育基地建設,制定《黑龍江省省級水產原良種場認定辦法》,組織開展省級水產原良種場認定,配合農業農村部做好方正銀鯽國家級水產原種場到期復檢工作。依托優質水稻主產區,以示范區(縣)建設為重點,加大稻魚、稻蟹、稻鰍等模式推廣力度,探索河湖周邊優先發展稻漁互作,實現“一水兩用,一田雙收”,助力“農業三減”。推廣耐鹽堿魚類品種,開發利用鹽堿水域資源。以林蛙劃為水生動物管理為契機,兼顧“三個效益”,規范林蛙增養殖管理,積極推進林蛙產業發展壯大。
2.2 逐步補齊短板,推進三產融合發展
深入實施漁業品牌戰略,推行實施良好農業規范,引導養殖企業開展“兩品一標”認證,打造生態、優質、綠色、有機的“龍江魚”“龍江蟹”子母品牌。重點推進連環湖水產品精深加工、鏡泊湖紅羅白鰱等加工項目落地,做好饒河縣省級百大項目“烏蘇里江名特優魚養殖生產加工項目”建設,培育一批休閑食品、罐頭制品、熏制品、分割品企業,促進水產品加工業的提檔升級。加快推進全省水產品交易(大慶)中心項目建設,舉辦大白魚、大銀魚發展論壇,積極參與第四屆全省旅發大會、大米節綠博會等活動。通過舉辦漁獵文化旅游節、冬捕節、開江(湖)節、垂釣比賽、烹飪大賽、漁文化論壇等主題活動,把民俗文化、漁獵文化、文藝體育等元素融入休閑漁業發展全過程,講好休閑漁業故事,拓展豐富休閑漁業和冰雪漁業活動內容,不斷壯大休閑漁業經濟。
2.3 突出質量安全,加強行業監督管理
落實養殖水域灘涂規劃,加快推進養殖水域灘涂證發放工作。強化漁業官方獸醫隊伍建設,全面啟動水產苗種產地檢疫出證工作,推進檢疫電子信息平臺建設。建立水產養殖企業監管名錄,組織開展水產品質量安全專項執法行動、水產養殖用藥減量行動,嚴格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和企業主體責任,嚴厲查處違規用藥、不嚴格執行休藥期等違法違規行為。繼續開展健康養殖示范創建活動,力爭新創建5個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積極推進老舊池塘標準化改造,啟動重點養殖水域生態環境水質監測,加強養殖尾水治理,開展水產養殖尾水處理試驗示范,推動養殖尾水資源化利用或達標排放。
2.4 重拳打擊非法捕撈,提升資源保護水平
組織開展了“漁政亮劍2021”系列專項執法行動,重點整治禁漁期、“三無船舶”、電魚、違禁漁具、越界捕撈、非法捕捉野生林蛙及非法捕捉經營利用野生動物等非法行為,強化源頭治理、人防技防結合、部門聯動、網格化管理、查辦刑事案件等措施,保護恢復好漁業資源。會同海事等相關部門,探索社會三無船只管理無序化問題,為禁漁執法創造良好環境。明確引嫩工程形成水域的禁漁區范圍,加強對南引、中引、北引水域的漁政監管。加強中俄漁業合作,繼續開展中俄邊境水域春秋兩次聯合執法。加強魚類增殖放流,開展讓“大麻哈魚回家”行動,辦好全國“放魚日”同步活動、中俄鱘科魚類聯合增殖放流活動。加強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管理,落實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階段性成果。
5 強化責任制度落實,推進平安漁業建設
落實《漁業安全生產三年專項整治行動方案》,組織開展全省漁業安全生產大檢查,做好農業農村部迎檢工作。針對重點時期、重點水域、重點漁區,開展安全隱患排查,落實問題整改措施,嚴禁惡劣氣候條件下冒險作業,嚴厲打擊漁船超載、載客、載貨行為。完善各項制度,開展應急演練,確保全省漁業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加強對涉漁行政許可的規范管理,做到證照應發盡發,有效解決證照過期問題。對大水面企業生產用船行為進行規范,對本地及南方引入漁船無證、無標識等問題開展專項檢查。
(黑龍江省漁業漁政管理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