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恩強
【摘要】目的:探究常規超聲聯合血甲功檢查在診斷甲狀腺結節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從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間在本院接受甲狀腺結節治療的患者選取98例參與本次研究,所有研究對象均通過常規超聲聯合血甲功能檢查手段,根據臨床檢查結果將這些研究對象分成惡性腫瘤組(29例)與良性腫瘤組(69例),對比兩組患者的檢查結果。結果:經過臨床檢查結果分析得出結論,惡性腫瘤組患者淋巴腫大、邊界模糊、鈣化、不規則形態、不均勻回聲等情況均優于良性腫瘤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甲狀腺結節臨床診斷中應用血甲功能檢查聯合常規超聲檢查方式,可以有效提高診斷結果的準確性。
【關鍵詞】常規超聲檢查;血甲功檢查;甲狀腺結節;診斷效果
【中圖分類號】R445.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1-0009-02
在臨床上甲狀腺結節具有較高發病率,屬于多發性甲狀腺疾病的一種,而這種疾病惡化發展成惡性腫瘤的幾率并不大,大部分還是為良性病變。而甲狀腺結節在臨床上采用觸診方式,很難進行準確診斷,極易出現漏診、誤診情況,會導致患者因此錯過最佳治療時間,隨意在甲狀腺結節的臨床診斷中,醫療工作者需要對更加高效、準確的診斷方式進行探究,實現這一病癥的早發現早治療。
1.1一般資料
從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間在本院接受甲狀腺結節治療的患者選取98例參與本次研究,所有研究對象均通過常規超聲聯合血甲功能檢查手段,根據臨床檢查結果將這些研究對象分成惡性腫瘤組(29例)與良性腫瘤組(69例)。惡性腫瘤組中女患11例,男患18例,患者年齡在29-73歲之間,平均為(51.84±6.47)歲,患病時間在1個月至2年之間,平均病程為(1.04±0.42)年;良性腫瘤組中女患31例,男患38例,患者年齡在26-75歲之間,平均為(50.57±6.35)歲,患病時間在3個月至2年之間,平均病程為(1.12±0.48)年,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對比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納入標準
①所有患者經臨床檢查和癥狀診斷均符合甲狀腺結節的診斷標準;②在進行甲狀腺結節癥狀確診前,患者的甲狀腺功能均正常;③患者經診斷均屬于結節單發性病變。
1.3排除標準
①若患者存在肝腎疾病,不予以參與本次研究;②若患者存在感染性疾病,不予以參與本次研究;③若患者存在心腦血管疾病,不予以參與本次研究。
1.4方法
1.4.1常規超聲檢查方式
讓患者呈仰臥體位,將頸部充分暴露出來,并盡可能伸直,之后利用超聲診斷儀器,對患者的甲狀腺進行多個切面的掃描,在這一過程中醫護人員要注意將機器探頭頻率控制在6-10MHz,并對檢查結果中的甲狀腺結節淋巴腫大、邊界、鈣化、形態、不均勻回聲等情況進行詳細記錄。
1.4.2甲狀腺功能檢測方法
在患者接受手術治療前的清晨,在患者空腹狀態下,采集3毫升靜脈血,以3000轉,分鐘的轉速進行離心處理,時間設置為10分鐘,靜止后取上層血清,并將其保存在零下八十攝氏度的環境中。使用BM管式酶標對患者甲狀腺功能進行自動分析,測定各項指標情況,主要內容涉及到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甲狀腺素、抗甲狀腺球蛋白抗體、三碘甲狀腺原氨酸、促甲狀腺激素。
1.5觀察指標
通過對兩組患者甲狀腺超聲檢查結果和功能檢測結果進行觀察、分析。
1.6統計學分析
利用SPSS20.0軟件對患者的臨床檢查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用x2檢驗,并用[n(%)]表示,若兩組患者對比結果(P<0.05),則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臨床檢查結果分析得出結論,惡性腫瘤組患者淋巴腫大、邊界模糊、鈣化、不規則形態、不均勻回聲等情況均優于良性腫瘤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在臨床上,甲狀腺結節的發病率較高,這種病癥的主要表現為甲狀腺細胞局部發生非正常生長,甲狀腺結節病變主要有惡性腫瘤和良性腫瘤兩種情況,而這種疾病的惡性腫瘤發生率并不高,但是通過觸診方式進行檢查,診斷的準確率不高,極易出現漏診、誤診情況,因而延誤疾病的治療時間,而大量醫學研究表明,常規超聲聯合血甲功檢查的準確性更高,有助于疾病的早發現早治療。本次研究表明,經過臨床檢查結果分析得出結論,惡性腫瘤組患者淋巴腫大、邊界模糊、鈣化、不規則形態、不均勻回聲等情況均優于良性腫瘤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甲狀腺結節臨床診斷中應用血甲功能檢查聯合常規超聲檢查方式,可以有效提高診斷結果的準確性,具有臨床應用和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