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可文
【摘要】目的:本次實驗將采用兩種方式檢測自身免疫性疾病,并探討臨床價值。方法:本次實驗選取了2019年1月-2019年7月某院的血液樣本進行抗核抗體和抗核抗體譜聯合檢測,樣本數量為940份,通過不同的檢驗方式,對比其結果的準確性。結果:從檢測上看,在940份血液樣本中確診為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有49份占比為5.2%。從抗核抗體檢查結果的準確率上看,為75.5%(37/49);而抗核抗體譜得到檢出準確率則為87.8%(43/49);最后,則是兩種策略的聯合檢測,其檢出率為95.9%(47/49)。結論:采用聯合檢測方式對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檢出具有準確性上的保障,能減少漏診、誤診,更好地為患者的疾病治療、重大疾病預防準備提供支持。
【關鍵詞】抗核抗體;抗核抗體譜;檢測診斷;自身免疫性疾病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1-0080-02
自身免疫性疾病更多指的是機體對自身抗原所發生的免疫反應,并引起了自身組織受到損傷的一種疾病,而該疾病在臨床上則包括中樞神經系統、皮膚系統、關節系統受累。在抗核抗體和抗核抗體譜的聯合檢查下,能夠更好地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診斷提供幫助。本次實驗選取了2019年1月-2019年7月某院的血液樣本進行抗核抗體和抗核抗體譜聯合檢測,樣本數量為940份,通過不同的檢驗方式,對比其結果的準確性。
1.1一般資料
本次實驗選取了2019年1月-2019年7月某院的血液樣本進行抗核抗體和抗核抗體譜聯合檢測,樣本數量為940份,通過不同的檢驗方式,對比其結果的準確性。其中,男性436例,女性504例,患者年齡在14-8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5.6±3.5)歲。所有患者在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上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與此同時,患者對實驗表示支持,能夠配合檢測工作的順利開展。
1.2檢查方法
所有患者需要在空腹采集靜脈血液,需要設置離心15分鐘,轉速為3500r/min,此外實施血清分離,并將當日無法檢測完的樣本放置在4攝氏度的冰箱中進行冷凍儲藏。所有的樣本均進行三種形式的檢測。在抗核抗體檢定中選擇間接免疫熒光法,并在顯微鏡下實施觀察。如有熒光則為陽性,無熒光則為陰性。隨后,在抗核抗體譜檢測中則需要對17種抗體進行篩查,并采用免疫印跡法,按照相關的操作規定執行,并記錄結果。
1.3評價標準
本次實驗需要進行進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檢查結果的分析,對比不同檢測方式下的準確率。從檢查結果中陽性指標可以包括三種類型,即滴度為1:100; 1:320以及<1:100。
1.4統計方法
在本研究中對血液樣本實施篩查,在數據上也采用SPSS19.0專業計算軟件進行結果分析。在臨床數據的對比中,對兩組患者的情況做以對比,并能認識到不同方案之前存在的差異性,這對指導日后疾病工作具有積極意義。本次實驗血液樣本疾病檢出率均使用計數統計,以P<0.05為具有統計學意義。
從檢測上看,在940份血液樣本中確診為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有49份占比為5.2%。從抗核抗體檢查結果的準確率上看,為75.5%(37/49);而抗核抗體譜得到檢出準確率則為87.8%(43/49);最后,則是兩種策略的聯合檢測,其檢出率為95.9%(47/49)。具體情況如表1所示。
自身免疫系統疾病,其由于自身組織、細胞產生了病理性變異應答反應,從而導致自身組織功能受到損傷的一種疾病。與此同時,該疾病具有較長的潛伏期,也就是說如果能夠早診斷,對提升患者的治療以及生存期具有重要協助作用。而ANA則是細胞核成為抗原的抗體總稱,并存在于細胞漿、細胞分裂周期、細胞核等不同情況下,其所具有不同的抗核抗體譜。因此,在進行檢驗的時候對ANA和抗核抗體譜進行分析,能夠更好地提升檢驗的準確率。
據相關學者資料顯示,在女性人群中患有這一疾病的人數更多,而其檢驗出ANA、抗SSA、抗核小體等的陽性率是明顯高出男性人群的。也就是說,在臨床上自身抗體為陽性的發生率以女性居多。
從本次實驗上看,兩種檢查方式應用是不同的方法,其中免疫熒光法具有高度的敏感性,而免疫印跡法其在于特異性高。而后者在檢驗中能夠針對多種抗體進行一次性分析,其操作便利,檢出率高,更加值得推廣使用。聯合兩種檢測方式能夠規避檢測中的問題,并能夠集合特異性和敏感性兩種優勢,提升整體的準確率。在本次實驗中可以觀察到聯合檢查的準確率最高,為95.9%,這對于患者實施早治療具有積極地臨床價值。
綜上所述,采用聯合檢測方式對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檢出具有準確性上的保障,能減少漏診、誤診,更好地為患者的疾病治療、重大疾病預防準備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