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軍彥
【摘要】目的:在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中應用麻黃附子細辛湯藥物治療的臨床效果展開研究和分析。方法:選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慢性心律失常患者(n=80例)作為此次的研究對象,將其分為2組(按照隨機抽樣的方法),每組各納入40例。其中比對組:常規(guī)藥物治療;研究組:常規(guī)藥物+麻黃附子細辛湯治療,比較最終的臨床療效。結果:2組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在藥物治療后的靜息心率、最慢心率、24h平均心率相比較來說,差異有顯著性,P<0.05;與比對組患者相比,研究組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在藥物治療后的總有效率更高,[95%VS80%],P<0.05。結論:麻黃附子細辛湯在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中的運用,能夠較好的提升臨床治療效果,值得使用、推行。
【關鍵詞】慢性心律失常患者;麻黃附子細辛湯;臨床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1-0097-02
慢性心律失常,屬于一種臨床上較為常見的疾病,患者在發(fā)病期間會出現(xiàn)頭暈、胸悶、氣急、多汗、顏面蒼白、四肢發(fā)冷、抽搐、甚至昏迷等不良的表現(xiàn),如若不及時處理,還會引發(fā)一系列的并發(fā)癥,進而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改善預后,穩(wěn)定患者病情就成了本病的核心要素。此次研究選取本科室收治的80例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對其使用麻黃附子細辛湯藥物治療的臨床效果展開了分析,報告如下。
1.1基本資料
此次研究選取的起止時間分別為2017年3月、2019年8月,研究的對象來自本科室收治的80例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以隨機抽樣的方式將其分組:研究組:n=40,男性患者與女性患者之間的比例為24:16,年齡為33~64歲,平均在(48.52±1.15)歲;比對組:n=40,男性患者與女性患者之間的比例為26:14,年齡為36~68歲,平均在(52.03±1.65)歲。比較2組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基礎資料發(fā)現(xiàn),其結果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比對組]-常規(guī)治療藥物(硫酸阿托品片+心寶丸)。硫酸阿托品片(AtropineSulfate Tahlets;國藥準字:H36020797;規(guī)格:0.3mg*100s;生產廠家:江西制藥有限責任公司),給藥劑量:0.3mg/次,每天口服3次。心寶丸(生產廠家:廣東太安堂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244022728;規(guī)格:60mg*50s),初始計量為120mg/次,3次/日,根據(jù)患者病情的發(fā)展情況進行調整,最大劑量為360mg/次,3次/日,持續(xù)服用1個月。
[研究組]-常規(guī)藥物(同比對組)聯(lián)合麻黃附子細辛湯。麻黃附子細辛湯中,主要藥物組成有麻黃、細辛、附子、桂枝、黃芪、赤芍、甘草,將以上藥物加水進行煎煮,約30min后取出500ml藥汁分2次進行服用,持續(xù)治療1個月后觀察其效果。
1.3觀察指標
①統(tǒng)計2組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在藥物治療后的各項心率指標(靜息心率、最慢心率、24h平均心率);②統(tǒng)計2組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在藥物治療后的臨床效果,判定標準:顯著有效:藥物治療后,患者的臨床不良反應基本消失;一般有效:患者在治療后胸悶、頭暈等現(xiàn)象有了輕微的好轉;無效:治療后,患者的臨床不良癥狀未出現(xiàn)任何變化。
1.4統(tǒng)計學方法
在SPSS23.0軟件下開展本次研究,計量資料以“x±s”表示,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卡方檢驗,P<0.05。
2.1心率指標
研究組40例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在藥物治療后的靜息心率、最慢心率、24h平均心率與比對組患者相比,差異有顯著性,P<0.05。見表1.
2.2臨床治療效果
研究組40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中有38例(95%)有效,比對組40例患者中有32例(80%)有效,差異明顯,P<0.05。見表2.
研究顯示:慢性心律失常這類病癥的出現(xiàn)與心血管疾病、感染等因素有密切的關系,目前為止,對于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療,臨床上還是以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為主。
此次研究的最終結果表明:2組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在藥物治療后的靜息心率、最慢心率、24h平均心率相比較來說,差異有顯著性,P<0.05;與比對組患者相比,研究組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在藥物治療后的總有效率更高,[95%VS80%],P<0.05。說明,使用常規(guī)藥物(硫酸阿托品片+心寶丸)聯(lián)合麻黃附子細辛湯藥物對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有較好的臨床治療效果。其中硫酸阿托品片,具有抑制人體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作用,可以使患者的心率加快。而心寶丸作為一種常見中成藥,具有溫補心腎,益氣助陽,活血通脈的功效。麻黃附子細辛湯出自《傷寒論》,具有助陽解表的功效,對于外感風寒、素體陽虛、發(fā)熱蜷臥、無汗惡寒等患者均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其中所含有的麻黃、附子具有發(fā)汗解表,宣肺平喘,補益陽氣的功效,細辛可以用來祛風,散寒;而黃芪可以益氣助陽、止汗、排膿,桂枝還可以發(fā)汗解肌,溫經(jīng)通陽,將其混合在一起并加以赤芍、甘草等藥物,能夠有效的改善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各種不良表現(xiàn)。
總而言之,針對慢性心律失常患者,臨床上可以根據(jù)患者的實際病情采用麻黃附子細辛湯藥物進行治療,能夠較好的提升臨床治療的效果,值得進一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