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紹華
【摘要】目的:探討高齡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應用經尿道前列腺等離子電切術的療效和安全性。方法:選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間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80名患者作為高齡良性前列腺增生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給予經尿道前列腺等離子雙極電切術,對照組給予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相關指標及前列腺癥狀評分。結果: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尿管留置時間無顯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術后膀胱沖洗時間及國際前列腺癥狀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經尿道前列腺等離子電切術在高齡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中應用良好,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痛苦小的特點,值得進行推廣應用。
【關鍵詞】良性前列腺增生;經尿道前列腺等離子電切術;人口老齡化
【中圖分類號】R699.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1-0131-01
良性前列腺增生是泌尿外科常見的老年性疾病,具有病情進展慢、病程長的特點,患者通常表現為尿頻、尿急、尿不盡以及排尿困難,較為嚴重者可出現泌尿系統感染及腎功能損害,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日趨加重,前列腺增生的發病率呈現明顯上升趨勢。由于老年患者的體質通常均較弱,常合并多系統疾病,往往對手術的耐受力差,從而大大增加了手術治療的風險。在我國,目前大部分醫院治療的良性前列腺增生微創手術多采取經尿道前列腺汽化電切術,但是該術式的具有出血量大、手術時間不能太長和并發癥多的缺點,尤其是對于高齡患者風險更大。相關文獻報道經尿道等離子電切術相對比較安全,尤其對于極高齡患者,為此,筆者對經尿道前列腺等離子雙極電切術及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的臨床療效進行了比較分析,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間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80名患者作為高齡良性前列腺增生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所有患者均經明確診斷為良性前列腺增生,所有患者均無嚴重肝腎功能障礙、凝血功能障礙、意識障礙及精神類疾病,均經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且符合倫理委員會基本要求。其中,觀察組平均年齡(85.2±6.6)歲,對照組平均年齡(84.8±6.4)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疾病情況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患者采用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進行治療,觀察組患者采用經尿道前列腺等離子電切術,監視器下直視,經尿道置入電切鏡,先觀察前列腺增生情況,并對尿道、膀胱、輸尿管口等進行觀察,退鏡觀察精阜,必要時可電灼標記,再根據患者具體前列腺增生情況及手術醫生的習慣,依次切除增生的前列腺側葉和中葉腺體,并處理好前列腺尖部和膀胱頸,同時嚴密止血,對伴有膀胱結石或者膀胱頸口攣縮者一同處理,然后用沖洗器抽吸前列腺組織并送病理檢查,術后常規留置三腔氣囊導尿管,持續沖洗膀胱。術后給予預防感染、對癥處理、預防應激反應、心理咨詢、飲食指導及行為指導等。
1.3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尿管留置時間、膀胱沖洗時間等臨床指標。②采用IPSS評分標準對兩組患者的前列腺癥狀進行評價:(1)輕度:0~7分;(2)中度:8~18分;(3)重度:19~35分。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0.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計數資料行X2檢驗,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尿管留置時間無顯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術后膀胱沖洗時間及國際前列腺癥狀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治療以手術為主,最常用的是傳統電切術,是一種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較為有效的方法。但在臨床治療過程中可以發現,傳統的前列腺增生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對于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使用采用傳統的前列腺電切術并不合適,對于這類患者,很多被迫只能給予保守治療,這將對患者帶來巨大的痛苦,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經尿道等離子體切除術是一種目前逐漸受到廣大患者歡迎的手術方法,它主要由高頻電和生理鹽水相結合形成局部的控制回路,電切環自身的回路電極與工作電極之間形成等離子球體,具有較高的熱能,可以很好地切除組織。
既往多項文獻報道提示,經尿道等離子電切術相對比較安全,尤其對于極高齡患者。本研究顯示,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尿管留置時間無顯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術后膀胱沖洗時間及國際前列腺癥狀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也與既往報道相一致。綜上所述,經尿道前列腺等離子電切術在高齡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中應用良好,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痛苦小的特點,值得進行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