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艷
【摘要】目的:探討血清分離膠與肝素鋰血漿真空采血管采集分離的血標本對急診生化檢驗結果的影響。方法:選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急診患者300例,分別進行血清分離膠分離血清及肝素抗凝血漿急診生化指標檢測,結果取平均值,并進行對比。結果:血清分離膠分離血清法檢測鉀(K+)平均值高于肝素抗凝血漿法檢測,葡萄糖( Glu)平均值低于肝素抗凝血漿法檢測(P<0.05);2種方法檢測鈉(Na)、氯(Cl-)、鎂(Mg2+)、鈣(Ca2+)、尿素( Bun)、肌酐(Cr)、肌酸激酶(CK)、血清碳酸氫鹽(HC03-)、丙氨酸轉氨酶(ALT)、乳酸脫氫酶(LDH)、天冬氨酸轉氨酶(AST)、血清膽堿酯酶(CHE)、血清淀粉酶(AMS)平均值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相比血清分離膠管檢測法,肝素鋰血漿真空采血管采集分離的血標本更方便、快捷和準確,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關鍵詞】血清分離膠;肝素鋰血漿;血標本;生化檢驗
【中圖分類號】R44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1-0146-01
隨著我國現代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檢驗科學技術也在不斷進步,但影響標本的檢驗結果仍然是檢驗效果和質量。血清分離膠采血管是常見的一種檢驗標本處理方式,但由于分離時間較長,受到一定局限性。肝素抗凝血漿具有快捷、方便等優勢,能夠快速測定結果,檢測效率大大提高。因此,本文通過對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急診患者300例進行研究,對比分析血清分離膠與肝素鋰血漿真空采血管采集分離的血標本對急診生化檢驗結果的影響,現將報告敘述如下:
1資料、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診治的300例急診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58例,女性患者142例;年齡區間(20-60)歲,平均年齡為(39.68±7.48)歲;臨床表現:220例不同程度的惡心、嘔吐及腹痛,60例關節腫脹、疼痛,20例其他癥狀。該研究均是通過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及患者家屬簽字同意。
1.2方法
1.2.1儀器及試劑
采用普朗PUZS-300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和電解質分析儀型號:K-lite6,所有檢測試劑均來自該儀器原裝配套試劑,并來自同一批號;標準液及質控液均由日本東芝公司提供,分析參數由說明書設定;血清分離膠與肝素鋰血漿管等真空采血管均來自美國BD公司。
1.2.2檢測方法
采集受試者晨起空腹狀態下的靜脈血6ml,并將血清樣本分別注入血清分離膠管與肝素鋰血漿管兩種真空采血管中。待血清分離膠管混合均勻后,在室溫靜置大約30分鐘,以3000r/min離心5分鐘;待肝素鋰血漿管混合均勻后,以3000r/min離心5分鐘。之后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進行生化檢測,檢測項目包括K+、Na、Cl-、Mg2+、Ca2+、Glu、Bun、Cr、CK、HC03-、ALT、LDH、AST、CHE、AMS共15個,每樣測三次結果取平均值。
1.3觀察指標
對比分析血清分離膠與肝素鋰血漿真空管采集分離的血標本各指標檢測值。
1.4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19.0版本的統計學軟件進行計算,其中“均數±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t值進行檢驗,P<0.05表示組間結果有意義。
血清分離膠分離血清法檢測K+平均值高于肝素抗凝血漿法檢測,Glu平均值低于肝素抗凝血漿法檢測(P<0.05);2種方法檢測Na、Cl-、Mg2+、Ca2+、Bun、Cr、CK、HC03-、ALT、LDH、AST、CHE、AMS平均值比較,P>0.05,見表1。
在急診生化檢驗工作中,遇到急診患者由于等待血液檢驗時間過長而導致錯失搶救時間是常有的情況。血清分離膠分離血清,常會出現放置標本時間不夠而發生血清分離不完全的情況。肝素抗凝血漿能夠有效減少凝血酶的生成,阻止血小板聚集,最大程度的發揮抗凝作用,達到快速分離的效果,保證準確性。本研究結果顯示肝素抗凝血漿僅需對K+和Glu做出調整,其他檢測項目與血清分離膠管法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肝素鋰血漿真空采血管法具有簡單易行、操作方便等優勢,值得在臨床檢驗中大力推廣。
綜上所述,肝素鋰血漿真空采血管采集分離的血標本對急診生化檢驗結果具有積極影響,可為臨床醫師提供更準確的診斷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