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林藝
【摘要】目的:對基層醫院骨科手術感染的影響因素分析。方法:將在我院2018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進行骨科手術治療且發生術后手術部位感染的患者隨機選擇20例作為觀察組,進行骨科手術治療且未發生術后手術部位感染的患者中隨機選擇20例作為對照組,采用回顧性調查方法,由相關人員對觀察組與對照組的一般情況、手術情況、住院情況等病歷資料進行回顧性調查。結果:調查結果顯示,患者性別、手術出血量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分布差異較小,無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的年齡、體重、手術部位、切口大小、手術時長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分布差異較大,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基礎醫院的基礎設施、環境等因素,患者自身因素,手術過程的操作等因素均會對骨科手術患者術后手術部位感染有影響。
【關鍵詞】基礎醫院;骨科手術感染;因素分析
【中圖分類號】R687 【文獻標識碼】B 【文童編號】1002-8714(2020)01-0147-01
骨科手術暴露面積多較大,手術時間長,操作復雜,對患者的創面傷害大,術中失血較多,且大多有植入物,顯著增加了患者術后感染的發生率,一旦發生感染對患者的病情康復及預后有十分嚴重的影響。基礎醫院手術環境較差,手術器械老化、設備陳舊、消毒滅菌效果達不到標準,醫護人員少、術前準備不充分等原因,增加了骨科手術感染的發生。本研究就基礎醫院骨科手術感染的影響因素做以下研究。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期間在我院進行骨科手術治療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骨科手術治療且發生術后感染的患者;②手術切口有膿性分泌物;③無重大基礎疾病;④無傳染病;⑤住院期間手術部位發生感染和出院后發生的手術部位感染。排除標準:①入院前或入院時已發生感染;②有傳染病的患者;③長期服用激素類藥物的患者;④有嚴重心肺并發癥的患者;⑤生理期女性。
根據納入排除標準,共納入40例患者,根據患者有無術后感染進行分組,感染者作為觀察組(n=20),非感染者作為對照組(n=20);其中觀察組男性10例,女性10例,年齡18-75歲,平均年齡(40.12±13.03)歲;對照組男12例,女8例,年齡20-77歲,平均年齡(41.34±13.56)歲;兩組基線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內部清樣,僅供審稿
采用回顧性調查方法,由相關人員對觀察組與對照組的一般情況、手術情況、住院情況等病歷資料進行回顧性調查。
1.3觀察指標
(1)患者的一般情況:性別、年齡、體重等。
(2)患者的手術情況:手術部位、手術切口大小、手術時長、手術出血量、有無內植物等。
(3)患者的住院情況:手術前住院天數、發生術后手術部位感染前的住院總天數等。
1.4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7.0統計學方法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符合正態分布,組間差異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相對數描述,采用X2檢驗或直接概率法。P< 0.05表示具有統計學差異。
調查結果顯示,患者性別、手術出血量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分布差異較小,無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的年齡、體重、手術部位、切口大小、手術時長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分布差異較大,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本次研究實驗結果表明,因骨科手術后出現感染原因有很多,由于患者自身情況的不同,與環境等硬件設施也有關系,同時與醫護人員的業務素質等也有關聯。因基礎醫院醫療設備設施等較為老舊,對手術儀器等消毒不充分,沒有高質量的手術環境,醫護人員術前準備不充分,骨科手術創面較大,清創不及時,手術持續時間長,患者切口暴露時間越久,且大多會有內植物,這些因素都容易使患者術后手術部位出現感染。另外,皮下脂肪越多,易發生脂肪液化;隨著年齡的增長,機體抵抗力、免疫力下降,住院時間越長,使術后手術部位感染率大大增加。
綜上所述,基礎醫院的基礎設施、環境等因素,患者自身因素,手術過程的操作等因素均會對骨科手術患者術后手術部位感染有影響。加大對基礎醫院的硬件投入,改善手術醫療環境,提高醫護人員的業務水平,對患者實施切實可行的治療及預后方案,并適當的使用抗生素,有助于減少骨科患者術后手術部位的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