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靜
【摘要】目的:對檢查過程中醋酸合靛胭脂染色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變診斷中的作用進行探究。方法:從2018年12月-2019年09月期間在我院就診的胃癌高?;颊咧羞x取80例,隨機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實施胃鏡檢查并取活檢,觀察組實施醋酸聯合靛胭脂染色后取活檢,對比兩組檢查方法的診斷效果。結果:觀察組早期胃癌以及癌前病變檢出率明顯較對照組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檢查過程中應用醋酸與靛胭脂染色能夠有效提高早期胃癌及其癌前病變的檢出率,應用效果顯著,可以擴大應用。
【關鍵詞】早期胃癌;癌前病變;醋酸;靛胭脂染色
【中圖分類號】R979.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1-0153-01
近年來,胃癌發病率呈現出上升趨勢,其死亡率位居肺癌之后,是一種威脅人類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惡性腫瘤。臨床上早期胃癌達到5年生存時間的幾率高達九成以上,隨著病情的發展到了進展期生存率不到20%,因此盡早診斷胃癌,并采用正規治療對患者來說非常重要。在實際胃鏡檢查中,大部分早期胃癌以及癌前病變并不會表現出明顯的特征,因此發生疏漏的幾率非常大。鑒于此,尋求一種檢出率更高的檢查方式,盡早發現疾病很有必要。本次研究旨在探究醋酸聯合靛胭脂染色對早期胃癌及癌前病變的診斷價值,詳見下文。
1.1一般資料
從2018年12月-2019年09月期間在我院就診的胃癌高?;颊咧羞x取80例作為本次研究的實驗對象,以隨機抽簽法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齡33-71歲,平均年齡(51.34±4.23)歲;觀察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34-71歲,平均年齡(52.14±5.03)歲。本次研究經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患者均自愿參加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實施胃鏡檢查并取活檢。觀察組實施醋酸聯合靛胭脂染色后取活檢,具體步驟為:(1)準備:口服利多卡因膠漿。(2)染色:將要使用的溶液配置好:1.5%的20mL醋酸溶液與0.2%的20ml靛胭脂溶液;將胃粘膜表面沖洗干凈,包括再噴灑靛胭脂溶液,并觀察3-5min,將疑似病變部位與周圍胃黏膜作對比;胃黏膜著色包括著色均勻、褪色以及著色不良三種情形,剛開始胃黏膜均為藍色,2-3分鐘后則病灶表面發生褪色,顏色變淺變淡粘膜褪色,剛開始呈現出藍色,數分鐘后顏色比病灶色深而染色區域著色不均勻則為著色不良,著色均勻的胃粘膜則為正常狀態。(3)活檢:在染色異常區域與正常區域邊緣取2塊用于活檢,高度疑似部位可以酌情增加活檢數目。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病變檢查情況進行觀察。
1.4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數據經SPSS22.0軟件作統計學分析,數據資料采用t檢驗,如果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則P<0.05。
比較兩組患者病變檢查情況,觀察組早期胃癌檢出率、癌前病變檢出率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早期胃癌指的是癌腫瘤入侵到胃黏膜階段,此時胃癌并未表現出明顯的癥狀,具有一定的隱匿性,因此很容易遺漏一些微小且扁平的病灶。然而胃癌作為死亡風險僅次于肺癌的惡性腫瘤之一,給患者的生命安全帶來嚴重的威脅,如果能在發病早期發現診斷,并作有效治療,能夠最大程度降低胃癌對患者的影響。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放大內鏡、共聚焦胃鏡以及窄帶成像技術也隨之產生并應用于臨床中,然而由于這些檢查技術要求較高因此普及率有限,在一般性醫院并未應用,所以現階段早期胃癌往往是通過普通內鏡或者胃粘膜活檢作篩查的。
在內鏡檢查過程中于胃黏膜上噴灑一定比例的醋酸溶液,可使得上皮細胞蛋白質結構發生改變,使得粘膜出現暫時性白化現象,而發生病變的區域與正常區域的差異也會更加明顯,兩者之間的對比度也更高。將靛胭脂溶液噴灑于胃黏膜上,由于黏膜上皮細胞并不會吸收附著的靛胭脂,因而染料會在噴灑部位堆積起來,包括胃黏膜皺襞、胃小凹以及扁平結構,因此可以較為清晰地呈現出染色區域的立體結構和細微變化。而將醋酸溶液與靛胭脂染色聯合起來應用于檢查中,既能發揮醋酸白化特點,增強病變組織與正常組織之間的對比效果,又能發揮靛胭脂染色的優勢,將病變組織與正常組織的界線清晰化。現有研究表明,著色表現不同對應的疾病類型也有所差異,黏膜不著色患者大多發生早期胃癌以及癌前病變,而著色不良患者大多為發生低級瘤變或者腸化生。本次研究結果發現,在檢查中聯用醋酸與靛胭脂染色的患者早期胃癌以及癌前病變檢出率明顯優于采用常規胃鏡檢查并取活檢的對照組患者。這表明檢查中應用醋酸聯合靛胭脂能夠有效提高早期胃癌以及癌前病變檢出率,與現有研究相符合。
綜上所述,檢查過程中應用醋酸與靛胭脂染色能夠有效提高早期胃癌及其癌前病變的檢出率,應用效果顯著,可以擴大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