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方文
【摘要】目的:重癥感染是威脅生命的一種急性感染,造成的后果極為嚴重,是發病率與死亡率較高的一種因素。而針對重癥感染的治療中,抗生素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伴隨著臨床耐藥與多重耐藥問題的不斷顯現,重癥感染的抗生素應用與選擇也成為了臨床醫師所關注的重點內容。合理的選擇與運用抗生素對于耐藥菌引起的重癥感染有著極為有效的治療效果。
【關鍵詞】重癥感染;優化;抗生素
【中圖分類號】R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1-0172-02
重癥感染已經成為威脅生命安全的急性感染,主要有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SIRS)、膿毒癥、感染休克以及全身多起臟功能障礙綜合征(MODS)。而抗生素能夠有效的作用于上述炎癥,使得感染性休克的致死率降低到3/10至1/2。但是在過去的四十年的時間內,抗生素被廣泛的應用于醫療之中,使得多重耐藥菌與感染率不斷提高,重癥感染高危因素也在不斷的提高,同時這個比例在不斷的增長。同時由于目前的細菌耐藥形勢在日漸增強,新研發的抗生素速度較為緩慢,重癥感染的經驗性治療缺乏進一步的進展,使得以往合理的用藥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現階段重癥感染抗菌治療的要求,因此,重癥感染治療已經逐步發展到優化使用抗生素的時期。
猛擊原則具體是指一開始就利用較重的方式來改變過去逐代升級的方式。在用藥的四天至六天之內,如果病情得到了控制,臨床癥狀有所改善,然后根據細菌檢測與藥敏結果來調整相應的抗生素,對其實施具有針對性的質量,這就是所說的降階梯治療。在初始應用猛擊原則作為經驗性治療的時候需要選擇廣譜抗生素,這一抗生素在原則上可以完全覆蓋可疑的致病菌。一些較為嚴重的可以威脅到生命的重癥感染,抗生素最初用量需要在一定的范圍內增強劑量。由于重癥感染的初始治療經常沒有病原學的證據,因此在用藥的時候需要綜合分析患者的情況、區域微生物學以及細菌耐藥性、藥代動力學、藥效學、預期的臨床轉歸等相關問題。在得到病原學證據之后,就可以利用藥敏結果作為根據來實施降階梯,縮窄細菌譜或者利用單藥進行治療。如果沒有獲得可靠的病原學證據或者病原學證據為隱性,就需要根據治療之后的臨床方來選擇性降階梯。
序貫治療主要是指重癥感染患者在經歷短期靜脈用藥之后病情趨于穩定,將靜脈注射劑轉為口服藥物急需實施治療。這一治療方式在臨床實際的應用過程中需要選擇半壽期長且生物利用度更接近注射劑的口服抗菌制劑。選擇這一治療方式需要在時機達到以下臨床標準的時候,才可以開始使用。包括感染相關的癥狀與體征已經得到了改善與控制,沒有不穩定期與心力衰竭甚至休克等方面的并發癥;沒有明確的高危因素與耐藥菌感染;退熱已經超過了24小時,白細胞計數與分類、CRP、胃腸吸收功能等都恢復正常;對于所換用的口服抗生素沒有出現過敏的問題。
重癥感染患者病情發展較為迅速,從開始受到感染到出現膿毒癥,最后到感染性休克甚至多功能障礙等不同的階段,病死率也存在較大的差別,因此在使用抗生素的時候需要遵循早期即刻的原則。在患者入院4個小時或者明確感染之后的1個小時之內,就需要進行抗菌治療。從首次出現感染性休克到第一次抗生素使用的時間間隔越長,病死率較高。因此,如果采取不恰當的治療主要包含利用不恰當的治療方式或者初始治療的延遲等。現階段所提倡的靜脈應用廣譜抗生素需要在臨床診斷重癥感染之后的三十分鐘內進行使用,一旦出現效果不佳的問題,就需要充分的掌握好換藥的時機。在初始用藥之后進行觀察時需要根據患者的病情、病變部位、病原菌種類以及抗生素類型、給藥劑量以及聯合用藥的因素進行綜合考慮。通常情況下,細菌感染應用抗生素之后需要觀察兩到三天,金黃色葡萄球菌等感染需要觀察五到七天,觀察是否體溫降低,如果沒有降低,就說明治療沒有成功。
對于感染部位的確定,是至關重要的工作,但是在一些重癥患者處經常不容易對其進行確定。由于抗生素需要通過血管內皮或者被直接灌輸到組織細胞之中,這樣才可以有效的發揮作用,因此感染部位原菌如果不被徹底的消除就會導致感染蔓延、復發或者產生耐藥菌株,所以,就需要做好清除壞死組織與修復血管的工作,這對于抗生素作用的有效發揮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局部細菌性感染灶需要進行處理,主要有包括手術在內的徹底引流,對抗生素的完全依賴,僅僅依靠抗菌治療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對于感染的部位沒有進行明確的,需要對其可疑部位的分泌物、排泄物以及血標本進行細菌培養,盡可能的獲得可靠的病原學檢查依據。沒有使用抗生素或者在停藥六天之后進行反復送檢,用來獲得病原學證據是初始經驗性治療與目標性降階梯治療之間最好的方式。
重癥感染嚴重威脅著人們的健康與生存,病死率達到了70%左右,對其盡早診斷并且給予正確的治療是保障患者生活質量與生命安全的重點因素。近年來,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重癥感染發生幾率呈現不斷增強的趨勢,也引起了廣大醫務人員的高度重視。對于重癥患者給予抗生素優化治療,可以有效的提升運用療效,保障患者生活質量與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