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海玉
【摘要】目的:研究急診輸液中抗生素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原因及其護理措施。方法:2018年1月-2019年7月本院接診且在急診輸液治療中出現抗生素不良反應的病患80例,采用數字抽簽法劃分成2組(n=40)。當中,試驗組實行綜合護理,對照組實行常規護理。分析2組不良反應控制的情況,比較輸液治療計劃實施時間等指標。結果:試驗組的輸液治療計劃實施時間為(2.68±0.52)h、不良反應控制時間為(11.25±2.96) min,比對照組的(4.71±0.73)h、(19.89±3.42) min短,P<0.05。試驗組的患者滿意度為97.5%,比對照組的80.0%高,P<0.05。結論:選擇綜合護理方案,并將之運用于抗生素藥物不良反應中,可有效提升不良反應控制的效果,縮短輸液治療計劃實施時間,建議推廣。
【關鍵詞】抗生素;綜合護理;不良反應;急診輸液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1-0199-01
現階段,抗生素靜脈用藥在我國臨床上有著比較廣泛的應用,為諸多疾病治療的一種常用手段,但若存在抗生素不合理運用以及抗生素依賴等問題,將會引起抗生素藥物不良反應,不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還影響到了疾病治療的效果。為此,筆者將著重分析急診輸液中抗生素不良反應的原因及其有效護理措施,總結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2019年7月本院接診且在急診輸液治療中發生抗生素不良反應的病患80例,根據數字抽簽原理劃分成試驗和對照兩組(n=40),當中,試驗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齡在21-77歲之間,平均(46.15±3.02)歲;病程在1-13h之間,平均(4.02±0.71)h。對照組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齡在20-77歲之間,平均(46.28±2.97)歲;病程在1-14h之間,平均(4.26±0.82)h。患者病歷信息完整,簽署知情同意書。對2組的病程和年齡等資料作對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2組都急診輸液治療期間都完善常規護理,試驗組加用綜合護理方案:(1)輸液前,仔細詢問患者有無過敏史,指導完成過敏試驗。注意觀察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在剛開始輸液時,需盡量調低輸液速度,一般情況需,需控制滴速在20滴/min左右的范圍之內,待15-20min內,若患者無不適感,可調整為40滴/min。(2)若患者用藥后存在感覺不適的情況,比如:呼吸困難、大小便失禁、口唇發紺、胸悶、出冷汗以及皮疹等癥狀,需立即停藥,同時指導取平臥位,經皮下注射的方式應用鹽酸腎上腺素,用藥量為1ml,并予以吸氧治療,正確飲用抗休克藥物等。(3)治療期間,輕輕握住患者的手,予以其理解與關懷,主動和患者溝通,利用激勵性的語言寬慰患者,使患者的焦慮與擔憂等不良情緒能夠得到有效的緩解。教給患者自我調節情緒的辦法,比如:音樂療法、深呼吸或者閱讀等。積極和患者家屬溝通,告知其患者的病情和治療情況,若家屬有疑問,要耐心解釋,以取得其積極配合,減少護患糾紛發生風險。(4)加強對護士進行搶救處理相關知識與技能的培訓力度,嚴格按照相關規定,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合理的抗生素用藥方案,確保抗生素臨床應用的合理性,以有效預防抗生素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
1.3評價指標
記錄2組的輸液治療計劃實施時間以及不良反應控制時間,利用自擬調查表對2組展開調查,了解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包括比較滿意、一般滿意以及不滿意3個等級。
1.4統計學分析
數據經SPSS 20.0軟件分析,t檢驗計量資料(x±s),且X2檢驗計數資料[n(%)],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治療情況分析
試驗組的輸液治療計劃實施時間以及不良反應控制時間比對照組短,P<0.05。如表1。
2.2滿意度分析
試驗組的患者滿意度為97.5%,比對照組的80.0%高,P<0.05。如表1。
現階段,有調查數據顯示,我國抗生素的使用率在70%左右的范圍之內,由此可見,在疾病的臨床治療工作當中,抗生素的應用十分廣泛。而抗生素的過度依賴和濫用則是導致抗生素藥物不良反應的兩個重要原因,因抗生素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能夠增加患者的痛苦,降低臨床療效,延長疾病康復所需的時間,所以,臨床有必要加強對抗生素輸液治療病患進行護理干預的力度,以盡可能的減少其發生抗生素藥物不良事件的風險,確保藥物治療效果。
綜合護理為現代化的一種護理方法,能夠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對其施以個體化、人性化的護理,以有效減輕其不適感,提高心態穩定性,減少不良事件發生風險,優化護患關系。此研究中,試驗組的輸液治療計劃實施時間以及不良反應控制時間比對照組短,P<0.05;試驗組的患者滿意度比對照組高,P<0.05。綜合護理對提高抗生素藥物不良反應的控制效果、改善患者滿意度以及促進輸液治療順利實施具有顯著作用,建議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