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紅
【摘要】目的:探討手術室細節處理在提高手術室護理安全性的應用效果。方法:本文選取本院2018年6月~2018年5月收治的64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32例)患者采用常規手術室護理方法,觀察組(32例)患者采用手術室細節護理方法。對比觀察兩組護理安全性與護理質量。結果:觀察組護理安全性評分95.34±2.09,明顯高于對照組護理安全性評分,觀察組護理質量評分也顯著高于對照組,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手術室細節護理能夠有效提高手術室護理的安全性,進一步提高手術室護理質量,降低術后并發癥的幾率,在臨床當中應用價值相對較高。
【關鍵詞】手術室細節護理;手術室護理;護理安全性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1-0217-01
手術室是為患者提供手術治療的關鍵場所,具有多種特點,如:手術時間長、風險高以及工作量大等,在對患者進行手術的過程中,為其提供優質的護理具有十分重要意義,同時還能夠有效提高手術的治療效果。如果手術室細微護理存在缺陷,那么就會很大程度上影響手術的服務質量,甚至還可能會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就需要注意手術室細節護理,結合手術患者的疾病特點,制定相應的手術室護理措施,進一步提高患者的手術安全性。本文選取本院的64例患者,采取不同的護理方法,具體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本文選取本院收治的64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32例患者,男患者17例,女患者15例,年齡15~70歲,平均年齡(45.37±2.37)歲,采用常規手術室護理方法;觀察組32例患者,男患者16例,女患者16例,年齡18~69歲,平均年齡(46.31±1.91)歲,采用手術室細節護理方法。64例患者均了解本次研究內容,并且已經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手術室常規護理方法,手術前進行例行準備,對手術器具進行消毒,準備相應的手術用品,正確擺放患者體位,在醫師手術時輔助醫師,在手術之后為患者提供相應的幫助,對手術部位進行清潔,并且將患者安全護送回病房。
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方法的基礎上,采用手術室細節護理,具體如下:
1.2.1規范手術室細節護理流程
在手術前一天,手術室護士需要對患者進行例行的訪視,了解患者的實際病情,掌握患者的過敏史、傳染史等情況;與此同時,還需要對患者的心理狀態以及生命體征進行評估;全面系統的了解患者情況,然后結合患者實際病情,制定詳細內容的手術室護理流程,嚴格按照相應規定流程進行操作。
1.2.2手術過程中護理
當患者即將進入手術室的前15分鐘,需要將手術室的溫度進行調節,保持在22—25℃;當患者進入到手術室之后,護士需要對患者進行心理情況評估,然后同患者進行簡單交流溝通,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使得患者保持積極良好的心態;如果患者在手術當中意識清醒,那么護士就應對患者進行適當的撫摸以及言語安慰,從而增加患者的安全感,提高患者手術的信心;與此同時,在此過程中,還應注意最大程度上減少患者裸露皮膚的面積,注重保護好患者的隱私;當手術暫停之后,應用無菌紗布對手術切口進行覆蓋。
1.2.3術后護理
在手術結束之后,應用溫水對患者身上殘留的消毒液、血液等進行清理,并且為患者穿好相應衣物;遵循手術室安全相關制度,進行清點、核查,在患者即將送出手術室之前,需要對手術器械進行2次以上的檢查與核對。
1.3觀察指標
對比觀察兩組患者的護理安全性評分與護理質量。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用X2檢驗,當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手術室護理安全性明顯高于對照組,護理質量評分也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通常而言,手術室護理服務質量同手術的質量效果具有密切關聯,能夠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患者的生命健康。在手術過程中,護理人員如果沒有注意到細節,那么很可能會加重患者的病情,甚至還會導致患者死亡等情況的出現。
本文選取64例患者分成兩組進行對比觀察,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法進行護理,觀察組患者采用手術室細節護理方法進行護理,結果顯示表明,觀察組患者護理安全性與護理質量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手術室細節護理方法能夠有效提高手術室護理的安全性,進一步提高手術室護理質量,降低術后并發癥的幾率,在臨床當中應用價值相對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