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彬玲 陳佐彩
【摘要】目的:研究細節管理對提高腔鏡手術護理配合質量的效果。方法:選取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行腔鏡手術治療的5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法將所有患者分為兩組,分別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25例。在兩組患者的常規護理基本相同的基礎上,給予觀察組患者細節管理護理,對照組不做特殊護理干預。結果:與對照組患者的數據相比,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更低,差異在統計學上有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明顯更高,差異在統計學上有意義(P<0.05)。結論:細節管理對提高腔鏡手術護理配合質量的效果顯著,可明減少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并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值得推廣。
【關鍵詞】細節管理;腔鏡手術;護理配合質量;效果
【中圖分類號】R7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1-0219-01
前言:腔鏡手術是目前臨床廣泛使用的手術方式,優點是操作簡便,出血量少,恢復快,節約手術成本,有研究顯示,腔鏡手術的護理配合質量在很大程度上會受到細節管理的影響,而護理配合質量又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患者的生命健康。本實驗以在我院行腔鏡手術治療的5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著重研究了細節管理對提高腔鏡手術護理配合質量的效果。具體分析報告如下。
1.1資料
選取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行腔鏡手術治療的5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法將所有患者分為兩組,分別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25例。兩組均為自愿參與本實驗,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本實驗經過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對照組]: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0例;年齡在21歲至73歲,平均年齡(45.24±2.41)歲;其中腹腔鏡9例,泌尿外科內鏡8例,官腔鏡8例。
[觀察組]: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1例;年齡在23歲至70歲,平均年齡(45.82±2.23)歲;其中腹腔鏡10例,泌尿外科內鏡7例,官腔鏡8例。
對比兩組的基線資料,在統計學上有意義P> 0.05,可比較。
1.2方法
對照組使用常規護理,即按醫囑執行護理配合。觀察組患者則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用細節管理:①建立培訓班,強化細節管理的理念,定期組織護理人員學習腔鏡手術的注意事項及規范操作措施,定期在開展腔鏡手術知識的專題講座;②手術器械由專人負責管理與定期維護,并做好相關記錄;③組織專業的護理小組,制定專業的護理配合指南,并不定期進行探討更新;④全部實行彈性排班,護士24小時隨叫隨到;⑤將腔鏡的規范操作和管理納入護理人員的績效工資,讓護理人員充分認識其重要性。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以及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程度。
術后并發癥包括:術后出血、術后發熱與低體溫、術后感染(如腹腔膿腫、腹膜炎已經真菌感染)、呼吸系統并發癥(如肺膨脹不全、術后肺炎)、切口并發癥(積血和血凝塊、血清腫、傷口裂開、切口感染)。
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程度:采用自制的簡易調查表(百分制),結果:非常滿意(90分至100分);較為滿意(80分至89分);不滿意(低于80分)。“非常滿意”和“較為滿意”均視為患者對本次護理滿意。患者的總滿意度等于非常滿意度與較為滿意度之和。
1.4統計學
文中計數資料用率n(%)表示,x2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t檢驗,所有資料均使用SPSS20.0軟件處理,P<0.05表示對比數據之間有很大差別,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與對照組患者的數據相比,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更低,差異在統計學上有意義(P<0.05),如下表:
注:2組對比結果,P<0.05。
2.2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程度對比
與對照組患者的數據相比,觀察組對護理的滿意度明顯比對照組高,差異在統計上有意義(P<0.05),如下表:
注:2組對比結果,P<0.05。
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腔鏡的使用率越來越高,而護理配合是順利完成手術的基礎,腔鏡往往設計精細,價格昂貴,功能多樣,故要加強腔鏡手術的護理配合就必須做好細節管理。腔鏡手術的護理配合中,使用細節管理的目的在于通過嚴謹的工作作風及工作方式,使工作中的所有環節都規范化以及流程化,進而為手術的成功完成奠定堅實的基礎。
本實驗以在我院行腔鏡手術治療的5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著重研究了細節管理對提高腔鏡手術護理配合質量的效果。實驗給予觀察組患者細節管理護理,對照組不做特殊護理干預。實驗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患者的數據相比,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更低,觀察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明顯更高。
綜上所述,細節管理對提高腔鏡手術護理配合質量的效果顯著,可明減少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并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