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麗麗
【摘要】目的:探究血站采血護士對獻血者進行心理護理的方式與價值。方法:選取2019年1月-6月我市無償獻血人員112名,隨機將其分為1組和2組,各56人,對比獻血者護理滿意度及焦慮和疼痛感知評分。結果:1組獻血者十分滿意人數15人,滿意人數40人,不滿意人數1人,相比于2組護理滿意度明顯較高,且1組獻血者焦慮及疼痛感知評分情況好于2組(P<0.05)。結論:血站采血護士對獻血者進行心理護理可以提升獻血者護理滿意度,對于獻血者自身焦慮以及疼痛感知控制具有一定幫助,所以倡導血站采血護士對獻血者進行心理護理。
【關鍵詞】血站采血護士;獻血者;心理護理;方式與價值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1-0223-02
無償獻血是我國社會發展中形成的一種新型血液供應方式,隨著人們對無償獻血認識的加深,參與無償獻血的人數越來越多。在無償獻血過程中,對獻血者心理護理工作實施能夠提升獻血者獻血質量,對于規范獻血事業具有重要幫助。通過血站采血護士心理護理實施,可以為獻血者心理負擔排除提供幫助,對于提升獻血事業發展水平具有重要影響。本研究選取我市無償獻血人員112名,隨機將其分為1組和2組,各56人,探究血站采血護士對獻血者進行心理護理的方式與價值,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6月我市無償獻血人員112名,隨機將其分為1組和2組,各56人。其中1組男26人,女30人,平均年齡(35.36±5.33)歲。2組男33人,女22人,平均年齡(37.25±6.02)歲。獻血者知情,簽署同意書,且獻血者資料對比無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2組獻血者采用常規護理原則,即采血護士告知獻血者采血流程,以及在采血過程中貢獻的采血量等。1組在此基礎之上實施心理護理,方法如下:(1)按照獻血者心理護理需求,及時對采血護士心理護理能力培養,讓采血護士提升心理護理技能。(2)強化無償獻血宣傳,讓更多人了解到無償獻血的意義。(3)科學溝通,與獻血者溝通,緩解獻血者心理緊張情況,分散獻血者注意力。(4)環境處置,為獻血者提供一個舒適安逸的獻血環境,從而為獻血者獻血排斥性降低提供幫助。
1.3觀察指標
對比獻血者護理滿意度和獻血者焦慮及疼痛感知評分情況,其中獻血者滿意度分為十分滿意(獻血者評價高)、滿意(獻血者評價較高)和不滿意(獻血者評價較低)。而焦慮及疼痛感知評分情況則以網絡量表分析為主,采用四級評分制,通過獻血者自行填寫量表內容,最終經過醫護人員統計,得出獻血者焦慮及疼痛感知結果,滿分為10分,評分越高代表焦慮及疼痛感知情況越差。
1.4統計學處理
用Excel統計軟件作數據處理,計數資料用n(%)校驗;計量資料用(x±s)校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獻血者護理滿意度對比
1組獻血者十分滿意人數15人,滿意人數40人,不滿意人數1人,相比于2組護理滿意度明顯較高(P<0.05),見表1。
2.2獻血者焦慮及疼痛感知評分情況
1組獻血者焦慮及疼痛感知評分情況好于2組(P<0.05),見表2。
在我國當前無償獻血政策發展和推廣中,對無償獻血事業建設越來越重視,由于在無償獻血事業發展中,對獻血者心理疏導比較重要,如果不能處理好獻血者心理疏導問題,就會影響到獻血者獻血情緒,對于獻血者自身獻血體驗是非常不利的[3]。一般情況下,獻血者在獻血過程中會出現焦慮及疼痛感知情況,通過提前心理疏導能夠為獻血者焦慮及疼痛感知調節提供幫助,對于改善獻血者獻血體驗具有一定引導價值。
馮述華通過研究指出,在當前無償獻血事業發展過程中,由于無償獻血事業發展中的形式和政策發生了改變,使得人們對于無償獻血的認識在不斷轉變。這種情況下,如果要想提升無償獻血質量就應該在無償獻血過程分析,對獻血者采血過程中的心理疏導工作調整,從而保障在獻血者心理疏導過程中,提升獻血者獻血體驗,減少其在獻血過程中的焦慮及疼痛感知情況出現,從而規范無償獻血事業發展。
本研究結果顯示,在選定的兩組無償獻血者分析中,由于在獻血過程中實施的護理方式不同,使得獻血者的獻血表現和獻血體驗出現了差異。總的來說,1組無償獻血者在獻血過程中,通過采血護士的心理疏導,提升了獻血者護理滿意度,為獻血者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無償獻血環境。而2組無償獻血者在常規護理模式實施下,獻血者的情緒以及獻血流程認識雖然有所了解,但是總體滿意度不高。同時在獻血者焦慮及疼痛感知評分對比中,1組獻血者通過心理護理后的評分情況明顯降低,獻血者自我感知良好,說明在獻血者無償獻血過程中,采用心理護理可以調整獻血者獻血事宜,對獻血者獻血過程中產生的躁動情緒,以及獻血過程中出現的焦躁不安控制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綜上所述,兩組無償獻血者通過不同獻血護理方式應用后,表現出的獻血情況有了顯著的差異,這說明在獻血者獻血過程中,通過心理護理調節能夠提升患者獻血質量,提升了患者獻血效果。實踐表明,獻血者獻血過程中,通過心理護理,可以轉變患者獻血質量,提升了獻血者獻血管理效果,為獻血者獻血工作實施提供了保障,展示出了無償獻血管理特色。因而在未來血站無償獻血事業發展過程中,應該將心理護理與無償獻血者護理工作同步結合,從而保障在獻血過程中,給獻血者帶來完善的獻血體驗,提升無償獻血事業發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