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文 吉蓓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頭頸部腫瘤患者中開展臨床路徑模式下的放療護理干預的影響。方法:隨機抽選2017年3月至2018年8月在本院接受放射治療的頭頸部腫瘤患者資料共計70例,抽簽法分組為觀察組以及對照組每組患者35例。對照組患者均開展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開展臨床護理路徑,對比兩組患者護理效果以及護理滿意度。結果:觀察組中患者焦慮、抑郁、墻皮癥狀以及精神病灶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臨床上針對頭頸部腫瘤患者實施臨床路徑放療護理干預有利于改善其心理狀況,提升護理滿意度,具有較高的推廣價值。
【關鍵詞】頭頸部腫瘤;放療護理;臨床路徑;心理狀況:護理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1-0225-01
頭頸部腫瘤的主要治療方法是放射治療,臨床放射期間很多患者都會出現身體乏力、放射性皮炎、骨髓抑制和口腔黏膜炎等癥狀,如果不能及時給予有效治療措施長期以往,很有可能引起患者的負面情緒和心理障礙,不利于后續疾病各項診療工作的開展。有研究指出,在臨床放療期間對頭頸部腫瘤患者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能夠提升最終療效,鑒于此我院特地選取了收治的部分病人作為觀察對象開展研究,分析臨床路徑下放療護理的實際效果和應用價值,現將報道整理如下
1.1一般資料
隨機抽選2017年3月至2018年8月在本院接受放射治療的頭頸部腫瘤患者資料共計70例,抽簽法分組為觀察組以及對照組每組患者35例。對照組中患者男性24例,女11例,年齡在34歲至67歲,平均年齡為(48.59±4.06)歲;觀察組中患者男性22例,女13例,年齡在36歲至66歲,平均年齡為(49.38±4.06)歲。組間常規資料差異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1.2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和隨機教育,責任護士遵循醫囑完成健康宣教、病情觀察、飲食指導和用藥護理等工作,其中健康宣教的形式比較簡單,以口頭形式為主,宣教內容為放療相關知識、疾病注意事項等;而觀察組則在放療期間采取臨床路徑,與主治醫生討論制定出符合每一位患者的具有針對性的護理方案,具體步驟為:
1.2.1入院護理
在患者入院的第1天,宣教小組內的成員就要積極主動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溝通交流,向其詳細介紹醫院的環境、各部門所在位置,帶領其認識主治醫生和責任護士,隨后評估他們的心理狀態,測定多項主要生命體征并記錄,為后續的一系列治療提供參照。
1.2.2住院期間護理
在入院后的2~3天,責任護士要向患者講解頭頸部腫瘤的相關知識,包括疾病發生原因、臨床常見特征和治療方法等等,對部分存在心理障礙和負面情緒的患者還要給予心理護理,和家屬一同幫助他們克服對新環境的陌生、對疾病的恐懼,建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護理人員需為患者家屬提供相關護理知識的培訓,使其了解照顧患者時需注意的生理、心理兩方面事項。對患者及其家人評估的同時,還要教導患者家屬科學使用評估癌痛程度的相關工具,根據規定標準自助進行評判。在身體條件和心理條件均允許的情況下,患者要接受相關檢查,根據時間順序依次完成CT定位、首次放射性治療、放療后每個時期注意事項宣教,住院期間患者要接受如上多個周期的治療,此外根據表單列出的內容,責任護士還要定期對患者的知識掌握情況進行評價,一旦發現有認知錯誤或者行為錯誤都要及時指導,保證在院治療期間所有治療工作都能夠順利完成。
1.2.3出院指導
責任護士根據臨床路徑對患者的身體恢復情況和期間護理效果進行評價,在確保患者能夠出院后進行必要的出院指導,反復叮囑患者和家屬在家保持充足的休息時間、進行適當的鍛煉,飲食一定要科學合理,定期到院接受血常規等指標的檢查,出現異常狀況時及時聯系醫生。
1.3觀察指標
使用本院自制的心理狀況調查表對患者進行評估,其中主要包括焦慮、抑郁、精神病灶以及強迫癥狀,同時評估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情況。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分析兩組患者心理狀況評分情況
研究顯示觀察組中患者焦慮、抑郁、墻皮癥狀以及精神病灶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組間患者護理滿意度的差異比較
研究顯示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近年來頭頸部腫瘤的發病率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這給社會公共衛生安全和防治工作帶來巨大考驗,也對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臨床主要采取放射性治療的方法進行治療,能夠盡可能殺死患者體內存在的腫瘤細胞,但是長時間的實踐表明,放療會對患者的下頜、口腔黏膜等部位造成很大損傷,容易導致其產生食欲不振、潰瘍甚至是營養不良的癥狀,并且大部分的病人還會因此產生負面情緒,治療依從性以及最終治療效果受到影響。臨床路徑是一種新型護理措施,護理人員首先要對患者的情況進行詳細的詢問和了解,結合疾病特點制定具有針對性的護理方案,不僅可以改善負面情緒,還能建立起護患之間良好的關系,緩解緊張的醫患關系;與常規護理相比,實施臨床路徑能夠讓整體護理朝著預見性和科學性的方向發展,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在護理滿意度、治療總有效率、心理狀況改善情況等方面都要優于對照組患者,組間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說明臨床路徑能夠讓患者更深入了解自身疾病,具有較高的臨床實用價值。
綜上所述,采取臨床路徑對頭頸部腫瘤患者進行護理干預能夠顯著提升放療質量,改善負面情緒,提高治療依從性,值得大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