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國華
【摘要】目的:病區開展全科護理技術對病區護理質量的影響。方法:擇取2018年7月到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手術患者共94例為研究對象,通過數字表法進行隨機分組,包括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7例。對照組行常規護理,觀察組行全科護理技術,比較兩組患者護理質量和護理滿意度評分。結果:觀察組患者護理質量評分和護理滿意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在統計學中存在意義(P<0.05)。結論:病區實施全科護理技術能夠有效提升患者護理質量以及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不僅對患者的健康有積極影響,還可為醫院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
【關鍵詞】醫院病區;全科護理技術;護理質量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1-0241-02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顯改善,同時也促進了醫療行業的良好發展,越來越多的住院患者對醫院的護理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標準,而護理工作是醫療系統的重要構成,因此需要兼顧護理質量和護理效果。本次擇取94例手術住院患者開展常規護理和全科護理的效果對比研究,匯報如下:
1.1一般資料
擇取2018年7月到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手術患者共94例為研究對象,通過數字表法進行隨機分組,包括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7例。對照組男27例,女20例,年齡18到76歲,平均(46.5±2.6)歲;觀察組男25例,女22例,年齡19到74歲,平均(45.8±2.5)歲,組間資料對比結果顯示P>0.05,無統計學意義,故實驗可行。
1.2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入院后妥善安排患者床位,監督患者用藥情況,做好病房衛生管理,每日定時巡視,出現異常需要及時匯報。手術前做好手術準備和靜脈穿刺。
觀察組行全科護理技術,開展護理人員專業培訓,使其掌握全科護理技術的相關知識,學習心得護理知識和技能。具體培訓內容需要根據不同科室的病種開展對應培訓,整體包括圍術期注意事項、健康教育等。確定不同級別護理人員的工作職責,制定護理流程和規范。對工作流程進行細化并落實在不同患者身上。根據不同科室設置對應護理班,幫助護理人員掌握??谱o理知識和技能,針對特殊患者(長期臥床、無法行動等)開展加強護理,盡量滿足患者的護理需求。及時與患者溝通了解其情緒變化,進行心理評估和疏導,及時解決各種安全隱患。樹立新的服務觀念,增強護理人員的責任意識,做好各種手術患者的導管和疼痛護理等。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質量和護理滿意度評分。護理質量指標包括基礎護理、危重護理和病區管理,包括護理滿意度在內的4項評分最高100分,最低0分,分值越高說明護理質量和滿意度越高。
1.4統計學方法
研究數據統計學計算軟件版本選擇SPSS17.0,計量資料用t值檢驗,用均差(x±s)表達,當計算值P不足0.05時,提示差異明顯,統計學內認為有意義。
2.1組間患者護理質量和護理滿意度評分比較
觀察組患者護理質量評分和護理滿意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在統計學中存在意義(P<0.05)。詳見表1:
擇期手術住院患者因為術前對手術效果和過程的擔憂,術后對恢復情況的焦慮以及手術切口疼痛因素的影響,可能使其產生負性情緒,對患者術后恢復有不良影響。全科護理理念需要護理人員同患者建立相互信賴的、和諧的護患關系,護理工作開展的中心是患者的護理需求,工作理念為人文思想以及人本理念,對護理流程進行完成,建立相關規范制度,保證工作的開展能夠有章可循,以此提升護理水平。在此過程中還需要對護理工作進行細化,保證手術和護理都具有人性化特點,減少投訴和醫療糾紛等事件的發生,提升護理質量。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護理質量評分及護理滿意度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可見該種護理模式對病區護理質量的提升具有積極影響。
綜上,在病區開展全科護理可有效提升病區護理質量,對患者的康復具有積極影響,故可在臨床中對該種護理模式進行大力推廣,造福更多的手術住院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