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秉輝中華醫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健康教育協會副會長。
血液在血管中川流不息,成了生命存在的基礎。那鮮紅的血液與鮮活的生命聯在了一起,惹得詩人們浮想聯翩,將這動脈血管比著長江、黃河。我無詩人之雅興,為說明這動脈何以會硬化,愿將其比作高速公路。

我們都知道心臟跳動是血液循環的動力,血液循環則是生命存在的基礎。心臟與身體各部聯絡的橋梁是動脈,心臟將血液搏入動脈,輸送至全身各部,滋養人體,再經毛細血管匯入靜脈返回心臟,如此周而復始。這動脈血管之重要性實在不言而喻。

不過隨著人類壽命的延長,這動脈血管常會出些問題,嚴重的便會阻塞。一旦阻塞,則其供血之器官必無法維持功能。若下肢動脈阻塞,則下肢壞死,致人不能行走;若心、腦之動脈阻塞,則必定生命危殆。
動脈之疾最常見的是動脈粥樣硬化,而動脈粥樣硬化與人體脂肪之代謝紊亂有關。“血液中的脂肪過多,當然會沉淀下來阻塞了血管”,許多人會這樣說。其實,事情并非如此簡單,試想,這動脈之中有頗高的血壓,這脂肪如何能沉淀得下來?
近年的研究注意到,動脈血管最里面一層叫作“內膜(或內皮)”的損傷才是動脈粥樣硬化的基礎。動脈內膜由單層細胞組成,受到損傷變得稀松,細胞間隙擴大,脂類物質得以鉆入內膜之下、并在內膜細胞的庇護下,才得以避免被血流沖走而沉淀下來。然而動脈血管的中層卻是由纖維細胞組成的板障,脂肪奈何它不得,不能繼續深入,若聚結過多只能向血管腔中突出,于是動脈血管狹窄,血流不暢,下游之器官血供不足,遂生疾病。其突出之顯著、孤立者,即“斑塊”,一旦破裂則其內容之物盡數沖至下游,阻塞較細的血管,心梗、腦梗隨即發生。
可見,要預防心梗、腦梗,必先預防動脈粥樣硬化;而要預防動脈粥樣硬化,必先預防動脈內膜之損傷。那么動脈內膜何以會有損傷?我們可以用高速公路來打比方。
與年齡相關老年人新陳代謝能力減退、修復組織損傷的能力減退,猶如高速公路年久失修,是路面損壞的原因之一,所以動脈粥樣硬化多見于老人。
高血壓未能有效控制動脈內膜長年受到血流的高壓沖擊,內膜自易損傷。猶如高速公路上所行車輛皆嚴重超載,自然壓壞路面。因而,高血壓患者常合并有動脈粥樣硬化,而動脈粥樣硬化又使血管彈性降低,反過來又加重了高血壓,兩者互為因果。

糖尿病這糖尿病不但能引起脂肪代謝紊亂,促成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患者體內過多的糖蛋白還沉積在血管壁上直接引起血管內膜的損傷,猶如高速公路維修所用之材料皆屬劣質次品,這路面豈能健全?糖尿病的許多慢性并發癥大都源于血管的損傷。
吸煙煙霧中的多種有害物質進入人體,影響許多組織和器官的健康。單說其中的一氧化碳,進入人體血液中便與紅血球中的血紅蛋白相結合,形成碳氧血紅蛋白、或稱變性血紅蛋白,使血紅蛋白喪失了輸送氧的能力。不吸煙的人血中碳氧血紅蛋白的含量甚微,一般不到血紅蛋白總量的0.5%,而煙癮甚大之人,其血中的這種異常的血紅蛋白甚至高出常人15 倍之多,致使紅血球輸氧能力下降,導致身體各組織缺氧。動脈血管內膜因缺氧而受損,再加煙霧中許多有害物質的作用,猶如高速公路附近盡多小化工廠造成環境污染,酸雨不斷,這路面自然受到腐蝕一般,動脈內膜亦因吸煙而大受損傷。因而,吸煙者的動脈粥樣硬化來得早,而且嚴重。
要預防冠心病、腦卒中,得先預防動脈粥樣硬化,而預防動脈粥樣硬化除了控制脂肪飲食外,還得從預防這動脈內膜的損傷入手。年齡增長是自然規律,固無法左右,但高血壓與糖尿病是可以控制的,吸煙也應該是可以戒除的。這些都是預防動脈粥樣硬化、預防心腦血管病的關鍵。
治病必求其本,防病亦須求其本,預防動脈粥樣硬化,不只是控制脂肪飲食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