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維華

非常時期一旦結束,會出現報復性創業和報復性加盟,你要做的就是保持樂觀狀態,積蓄能量,做好所有準備迎接難得一遇的事業發展機會。
當你處在最低谷的時候,下一個出現的一定是最高峰。
目前國內市場,可以說是特許經營發展的最低谷,一是因為大量門店倒閉,創業激情冷卻,信心缺失;二是沒有業務,也沒有收入,手里的錢會留作備用;三是招商基本處于停滯狀態,比如OPP創業說明會、項目招商會、加盟展、公開課、實地考察等方式均無法正常開展。事實上,商務部企業備案信息顯示的也正是如此。
但是快則一兩個月后,中國市場將迎來33年以來(以1987年肯德基進入中國為標志)中國特許經營實踐發展史上最大的一次發展狂潮。為什么?
第一,汲取教訓。你會發現,最近在網絡上叫苦叫得比較響的企業,有一個共性—幾乎全是直營店。因為直營重資產、風險大、收益慢,一旦遇上非常時期,所有損耗、費用都得自己承擔,壓力太大。但加盟則是由受許人來承擔公司的損失,包括庫存損失、無法營業導致的損失。所以,原本做直營或者打算做直營的這部分人會汲取教訓轉向加盟。
第二,剛需仍在。現在來看,大量的關店已經是不可回避的事實,但是消費者對于這些店的剛性需求仍然存在,所以疫情后會出現開店狂潮。而開店無非兩種方式,一是自己開,二是加盟,相比之下,加盟的風險低、速度快。
第三,招商力度會加大。很多企業虧損很大,還向銀行貸了款,一旦疫情過去,一定會加大招商力度,這也會給特許經營市場加上一把旺火。
第四,政策法規支持。非常時期有很多行業受到沖擊,企業崩盤、員工失業、業務受損,一旦疫情過去,國家一定會出手,在各個方面全力支持大家去開店、創業、加盟。
如果抓住機遇,你的人生將徹底改變,但首要的就是必須立刻了解特許經營。
對于特許經營,普遍有著幾種基本誤解。
第一,特許與連鎖的區別。很多人認為連鎖分為直營、自愿和特許。這是錯誤的認知。特許和連鎖的區別最起碼有兩點:一是特許經營在第一、第二、第三產業都有,而連鎖只在第三產業,分為零售和服務業;二是特許經營早在中國的周厲王時期就有了,而連鎖是近100多年的事情。結論就是:特許經營是連鎖發展的高級階段和靈魂。
第二,特許的邊界。很多人一提到特許經營,就只能想到麥當勞、肯德基、7-ELEVEn、星巴克、Costco等。事實上,你所有的資源都應該、都可以特許經營。你可以把擁有的資源分成兩大類,有形的和無形的。有形資源包括設備、機器、產品、原材料、人力、裝修等;無形資源包括技術、文化、專利、商業模式等。把它們分別編上序號,拉出一張資源表,之后,你可以做三個動作。
一是單資源特許。如產品、設備、機器、裝修、員工……有時候只要許可其中一項,就可能在非常時期獲得巨大利益。比如“共享員工”,本質就是人員的特許利用。
二是組合資源特許。最低級的形式就是OEM或者外包。比如一家餐飲店,假如只有兩個灶,每天只能生產100份飯,但顧客總量是200個人,無法滿足需求。怎么辦?利用組合特許的方式就能瞬間解決,可以給在家里的寶媽們提供食材,教她們烹飪的方法,讓她們做好之后給你。
三是整體資源特許。就是把有形資源和無形資源合在一起,整體特許出去,也叫整店復制,規范說法叫商業模式特許經營。
第三,實體店不如互聯網公司。在網上可以有更多的交易選擇,但很多時候最終的消費還是要落在實體店,因為還有一些半產品。什么叫半產品?比如電腦就屬于全產品,買回去自己就可以組裝使用了。但是如果你買了空調、抽油煙機之類的,回到家還能輕松安裝嗎?實體店確實關門不少,但電商關門的更多。再者,你要知道,實體店關門不是因為電商強大,而是因為實體店太弱,你要樹立正確的實體店家經營思想。
第四,做加盟不如做直營賺錢。比如說選擇麥當勞的某一季度,其直營店營收為30億,加盟店營收為15億。誰賺得多?你要明白,這只是營收。如果我們去掉各類成本、稅費,直營店的最終凈利潤可能只有5億,而加盟店的凈利潤則可能是12億。你一定要記住,企業最終拿到的是利潤,而非營收。
第五,加盟不好控制,直營好控制。真相是什么?首先要把“控制”這個詞從你的意識里刪掉,為什么?特許權是被出讓而不是被賣掉,受許人是特許權這種特殊商品的消費者,你想讓消費者對你忠誠,想讓消費者成為你的粉絲,你應該用“控制”這個詞、這種方法嗎?所以,要把“控制”換成“服務”。我們就是為了服務加盟商而存在的,就是要讓加盟商有價值、有錢賺。
第六,特許經營就是克隆和復制。事實上,真正的特許經營應該是千店千面,大同小異。有些資源必須是一致的,有的則必須不一致。比如同樣是餐飲,到了廣東可能要淡一點,到了福建幾乎就不能加鹽,到了上海、南通可能要放點糖,到了北京要多放醬油,到了東北要加點肉,到了四川那邊還要加辣椒……
第七,特許經營企業只有直營店和加盟店兩種。事實是至少有16種店面!一個店的權利可分為兩類:產權和運營權。其中,一個店的投資人(產權)至少有三個:特許人、加盟商和第三方;同樣,運營者(運營權)也至少有三種:特許人、加盟商和第三方。說到這里,我們就可以自己來做組合了,有的店是特許人投資,可以請第三方來運營;有的店是特許人和加盟商共同投資,共同運營,或者由特許人或第三方運營;當然還有三類人共同投資,請這三類人中的一個、兩個或三個來運營……
組合這么多,究竟應該開哪一種店?其實,你只要堅持開店的兩個原則即可:一是要開更多的店,二是要讓每個店賺錢。所以,為了開更多的店,誰有錢就讓誰投,而為了讓每個店更賺錢,誰更能把這個店運營得好就讓誰去運營。
比如說有一個潛在加盟商特別有錢,但是他沒有時間管理,而特許的要求是加盟商必須全身心投入,所以招商自然就談不成了。怎么辦?可以讓這個加盟商出錢開店,甚至開10家店,由特許人來幫忙找運營團隊,實在不行,就讓自己的團隊頂上。再比如還有的潛在加盟商沒有足夠的錢,開店需要20萬投資,但他最多只能拿出5萬,不過他的運營能力特別強,這時就可以用兩權分離的方法,由特許人或者第三方主投,幫其把店開起來,然后由他來運營。如果按照傳統的招商思維,這兩種人肯定會被篩掉,因為不符合傳統意義上的條件,但其實這些都是最優質的加盟商。
第八,不可以做特許。有人說自己所在的行業、所屬的機構類型不可以做特許經營,比如網站、學校、協會等。沒錯,只有企業才可以做商業模式特許經營,但是這卻并不意味著你不能把特許經營這種模式用于你的發展之中。網站也可以在每個省市設立分站點,學校也可以在全國設立分校或者校區。這個時代已經變成“點”的時代,你的經銷商、代理商、辦事處……這些分布在各處的點,其實都是加盟店的概念。
第九,特許經營就是一種渠道。特許經營最早的時候確實是作為一種渠道,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特許經營逐步變成一種商業模式,再往后就變成了一種思維和智慧。特許經營經歷了七個發展階段,一是封建社會的政府特許,二是1865年的商業特許,三是全面資源特許,四是商業模式特許,五是特許經營學,六是“大特許”,七是中國特許經營思想。
什么叫大特許?以傳統或西方的商業模式特許經營為主線,融合經銷、代理、直銷、O2O2M、眾籌、眾包、跨界、圈子、免費、新零售等商業模式之長,輔以電子商務、大數據、云技術、RFID、AI、AR、VR,乃至區塊鏈等先進技術的嶄新特許經營模式。總之,就是融入老模式、新模式、科學技術、現代經營理念。
現在,我已經把特許經營這種從店到點、兩權分離、復制算法、單店贏利模式設計、商圈定位、模式選擇、費用成本、面積等,全部用模型和公式計算出來了,就像管理學一樣,這才是特許經營這門學科的發展方向。
第一步,有三件事:調研、戰略、工作計劃。調研包括內調和外調,外調至少包括行業、宏觀環境、競爭者、消費者等十幾項,內調包括企業總部、分部(區域加盟商、單店、直營店等)、人員、財務、產供銷、價值鏈等。
調研之后要出一份“四合一”文件:一是可行性分析報告,二是商業計劃書(BP),三是戰略(包括總部和單店),四是商業模式。其中商業模式至少分成四大塊,從大往小做,一是產業鏈,二是渠道,三是連鎖,四才是你的門店。再然后,還要做出一份完備的工作計劃,具體到什么人在什么時間做什么事情。
第二步,有兩件事:一是理念的導入,二是創意設計、標準化、手冊。包括六大塊內容:贏利模式、單店、總部、分部(區域加盟商)、體系框架(整體)、特許權。這六大塊一定要按順序來做。完成之后,就會形成各種各樣的手冊,把企業所有的人治都變成機制。
第三步,創意標準化手冊落地。落到哪里?一是樣板店,二是總部。這一步至少要實現三個目標,一是實體運營并且成功,二是手冊和實踐一致,三是培養總部團隊和單店團隊。
第四步,建立招商體系以及復制體系。招商體系的戰略戰術規劃至少形成6本手冊,還有特許經營的7份合同。復制體系又包括三方面,一是“營建”體系,即從商圈調查、市場分析、選址、裝修,再到辦證、招聘,直至開業,這所有的工作活動。二是培訓體系,包括加盟前、加盟中、加盟后的培訓體系。三是物流配送體系,至少包括采購、儲存、運輸、計調四個次級體系。
第五步,再建三大保障體系。一是督導體系,進行監督指導。二是TQM(全面質量管理)體系,可以保證企業終生持續發展,而不是曇花一現。三是法的體系,特許經營需要法商俱備,無法不商,先法后商。
這就是構建特許經營體系的新五法,篇幅有限,在此只將精華部分簡要梳理。總之,我們一定要注重修煉內功,積蓄能量,為即將到來的特許經營發展黃金期做準備。
作者:中國特許經營學的奠基創始人、中國特許經營與連鎖經營第一人